吳雲鵬[湖北漢陽縣籍革命烈士]

吳雲鵬[湖北漢陽縣籍革命烈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雲鵬,原名學海,1916年出生於湖北省漢陽縣一個電訊工人家庭。少年時期隨父在武昌讀書。1935年考入武昌鄉村師範學校。同年12月參加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武昌、漢口等地從事學運、工運工作。 1937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鑒於抗日戰爭爆發後的形勢,作出決定,從武漢選派一批德才兼備的骨幹到鄂西,以開辦“農村合作事業辦事處”的合法身份為掩護,建立黨組織,發動民眾,準備在武漢淪陷後,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1938年3月,吳雲鵬被派到荊(門)當(陽)遠(安)地區,擔任中心區委委員,與曾霞(女,即曾志)、蘇震等一起,恢復和重建黨組織,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至1939年2月中旬,中心區委所轄的黨員,已由16人發展到500餘人,基本上把黨的根子扎到了農村,為準備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奠定了良好基礎。

人物生平

吳雲鵬(1916—1947),原名吳學海,湖北省漢陽縣大集鄉人。幼年隨父居住武昌,讀完國小和中學。1934年至1936年,在武昌鄉村師範學校讀書。在校期間,受“一二·九”運動的影響,參加了武漢學生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武昌、漢口等地做黨的工作。次年春調到荊門重建黨的組織,開展農村工作。此後調到南漳、宜城地區工作,先後任中共荊(門)當(陽)遠(安)區委委員,中共南(漳)宜(城)保(康)中心縣委書記,中共荊(門)鍾(祥)南(漳)宜(城)特委副書記。1940年6月,日軍入侵襄(河)西地區,他在南漳縣白雲山的一次反“掃蕩”戰鬥中負傷。同年12月,吳調任中共鄂西地委組織部長。1942年10月,調任中共天(門)漢(川)中心縣委書記兼軍事部長、縣軍事指揮部指揮長兼政委。1943年10月調離天漢,先後任中共襄南中心縣委副書記,中共江陵中心縣委書記。1945年9月,他受命任中共襄南地委書記。襄南地委撤銷後,吳於1946年3月調任中共天漢中心縣委書記兼縣軍事指揮部政委,積極進行反內戰的準備工作。中原突圍時,他任江漢軍區警衛團政委,勝利完成了向鄂西北轉移的任務。在開闢鄂西北解放區的鬥爭中,他曾任荊當地委副書記兼軍分區副政委、南河地委書記。1947年1月,為打亂敵人部署,他帶一個連的武裝插入敵區,連續與敵作戰了7天7夜,終因寡不敵眾被敵包圍,吳在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31歲。

人物事跡

1939年2月,中共鄂西北區委成立後,荊當遠中心區委改為中心縣委,管轄荊門、當陽、遠安和鍾祥縣等漢水以西的地區,吳雲鵬調任中心縣委書記。1940年5月,荊當遠和南(漳)宜(城)保(康)兩個中心縣委合併,成立荊鍾南宜特委,趙石任書記,吳雲鵬任副書記。吳雲鵬運用公開或秘密的鬥爭方式,廣泛開展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宣傳,組織救國會,抗日十人團。他動員了一批黨員骨幹,到駐遠安的以中共地下黨員何基灃任副軍長的國民黨第三十三集團軍第二十七軍第一七九師去當兵,這批共產黨員後來東渡襄河,參加豫鄂挺進縱隊,成為襄西抗日部隊的骨幹力量。

1940年7月,豫鄂邊區首長根據中原局書記劉少奇的指示,命毛凱率挺進縱隊警衛連奔赴襄西,與荊鍾宜特委領導人李守憲、吳雲鵬等領導的襄西遊擊隊會合。首戰鍾祥石牌土頑周良玉部告捷,取得立足點,為開闢襄西奠定了基礎。隨即以石牌為依託,相繼打開了當東、荊南、北山的局面。由點到面,逐步展開,在短短的幾個月內,襄西根據地初具規模。10月,正式成立中共襄西地委(轄鍾西、荊南、當縣三個縣委),李守憲任書記,吳雲鵬任組織部長兼襄西地區抗日游擊指揮部政治委員,共同領導對敵、偽、頑的各種複雜鬥爭,使根據地得到不斷鞏固和發展。

1942年春,日、偽、頑軍對北山、荊南、當陽根據地實施“清剿”。李守憲、吳雲鵬等為避敵鋒芒,保存實力,帶領襄西主力部隊和黨政機關轉移到京鍾南,同年8月,和京鍾地方黨組織合併,改為京(山)鍾(祥)荊(門)當(陽)地委,吳雲鵬任組織部長。地委以京鍾邊南山為依託,繼續領導襄西的工作。

同年,中共鄂豫邊區委決定發展天門、漢川、漢陽抗日根據地的同時,決定將中共天漢地委與中共京鍾荊當地委合併,建立中共襄河地委,將中共天漢地委改為中心縣委,吳雲鵬為襄河地委委員、天(門)漢(川)中心縣委書記兼天漢中心縣軍事指揮部指揮長,後改任指揮部政治委員。

天漢地區溝渠縱橫,湖泊棋布,是天然的游擊戰場。從1942年冬季開始,駐漢川、天門、皂市、應城的日軍,多次對天漢湖區進行“鐵壁合圍”和“拉網式”的大“掃蕩”,並採取堡壘政策,步步為營地進行“蠶食”。吳雲鵬在天漢根據地周圍建立情報站,加強統戰工作,採取派出去、拉過來的方法,建立“兩面”政權,對付敵人“掃蕩”,掩護部隊行動。同時加強主力團隊的人員和裝備,擴充縣大隊,整編公安局手槍隊,加強區、鄉、村游擊隊和基幹隊、自衛隊等武裝建設,與正規部隊相配合,開展了保衛天漢根據地的鬥爭。1943年春,吳雲鵬率獨立團在曹家壕口斃傷日偽軍數十人,阻止了500多名敵軍對鄧家台的進攻。同年夏,天漢地方武裝配合第四十三團一個營攻打橫林口偽軍倪同部,殲其兩個連。7月,在皂市至倪家海之間,襲擊日軍船隊,擊沉三條,斃傷日軍30餘人。8月,天門、皂市、應城日偽軍500餘人,連續五天“掃蕩”倪家地區,被天漢指揮部帶領部隊擊退。

1943年秋,天漢根據地稻穀喜獲豐收。正當民眾揮鐮收割之時,盤踞在二河、陡埠頭的偽第五師派出一個營的偽軍進占韓集地區,在韓集、黃牯牛、蝦子集等地修築碉堡,設定據點,搶劫民眾糧食。此時,新四軍五師主力部隊已轉入外線作戰,吳雲鵬組織地方武裝和民兵打擊偽軍,保衛秋收。區、鄉游擊隊、基幹隊在堤上和路上挖陷阱,埋地雷,伏擊偽軍,在水上組織“海軍”小分隊,攔截日偽搶糧食的船隻。夜晚,還到偽軍駐地周圍襲擾敵人,並派出遊擊小分隊長途奔襲分水、里潭、陡埠等敵偽據點,迫使敵人龜縮在據點裡。他們白天組織民眾到三叉湖、中洲湖蘆葦中隱蔽,晚上掩護民眾搶收割、搶脫粒、搶收藏。為徹底趕跑敵人,他們在偽軍駐地周圍號房子,設鍋灶,搭浮橋,造成新四軍主力部隊即將參戰的態勢。一天夜晚,楊葉、韓集兩個區的各村子同時燃起篝火,吹軍號,打土炮,頓時火光四起,殺聲震天,偽軍以為新四軍發起總攻,倉皇地逃出韓集的三個據點。

天漢地區的地方武裝鬥爭和民兵工作受到了中共中央的讚揚,豫鄂邊區行署獎給天漢民兵十支漢陽造步槍。

1944年11月,鄂豫皖湘贛邊區黨委和新四軍五師首長,為加強對襄河地區的領導,不斷擴大抗日根據地,為戰略反攻作準備,決定以襄河為界,劃分為襄南、襄西北兩個地委,第三軍分區擴編為第三軍分區和第五軍分區,襄河行政專員公署劃分為第三、五兩個行政專員公署。襄南黨政軍機關設在熊口,吳雲鵬任地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後又兼任中共江陵中心縣委書記、縣長、縣指揮部政治委員。從此,擔負參與領導發展襄南根據地的歷史重任。

吳雲鵬以江陵為重點,運用天漢鬥爭經驗,十分注重政權建設和民兵建設。民兵經過整訓,各區、鄉、村都建立了自衛隊和基幹隊,經常打擊日偽軍。郝穴民兵活捉了兩個日軍士兵,繳槍一支。他們還利用親友關係寫信給偽軍,動員他們反正,有40多名偽軍棄暗投明,回到人民懷抱。

經過一年的艱苦奮鬥,襄南根據地轄區北起襄河、南抵長江以南的石(首)公(安)華(容)地區,東達武漢西郊,西至宜昌,下轄十個縣,面積48萬平方公里,人口255萬,形成了從西線包圍武漢的態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蔣介石為搶奪勝利果實,一面大舉向東北、華北、華中、華南運兵,一面藉口受降,糾集20多個師及九個縱隊的兵力,四面包圍鄂豫邊區根據地,內戰危機迫在眉睫。中共中央及時制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方針,決定把南方8個根據地讓出來,將新四軍撤到長江以北,以示和平誠意。中共中央中原局作出了對所屬地、縣精簡地方機構,充實武裝力量,準備北撤的決定。9月,中共襄南地委改屬中共江漢區委領導,吳雲鵬任地委書記。他與地委、軍分區領導同志一起,認真分析形勢,研究應變對策,作好打仗準備。他在縣、區主要負責同志會上明確地提出:“襄南地區是戰略要地,是重慶到武漢的必經之地,蔣介石挑起內戰,襄南首當其衝。雖然重慶談判簽訂了‘雙十協定’但蔣介石是口裡喊哥哥,腰裡摸傢伙。我們要做到未雨綢繆,作好充分準備,迎擊國民黨軍隊膽敢發動的進犯。”

是年冬,國民黨第六十六軍、七十六軍由重慶經長江和漢宜公路水陸兩路進逼武漢,途中對襄南地區進行了突襲。吳雲鵬和軍分區司令員張水泉率領部隊和機關人員迅速跳出敵人包圍圈,剛到達浩子口附近,敵人又跟蹤而來,吳雲鵬等邊打邊退,甩掉敵人,經戴家湖撤至聶家灘一帶休整。不久,接到江漢區黨委指示:襄南地委與襄北地委合併。吳雲鵬與張水泉率四十五團及地委、軍分區機關人員渡過襄河,轉移到襄北,留下幾個縣支隊武裝,堅持襄南地區的游擊鬥爭。

1946年2月,江漢區黨委為加強襄北地區的領導,決定重建中共天漢中心縣委和軍事指揮部,吳雲鵬任縣委書記兼指揮部政治委員,堅持戰鬥在中原的南大門。

同年夏,蔣介石調集八個整編師又二個旅22萬人和十幾個保全團,構築6000多座碉堡,將中原軍區所屬的鄂東、江漢、河南三軍區分割成“品”字形,把中原軍區部隊壓縮在以大悟縣東北之宣化店為中心、東西不過200里,南北只有50里的狹小地帶。用十萬兵力圍攻宣化店,揚言要在48小時內“一舉包圍殲滅”,造成“驚人的勝利奇蹟”。

1946年6月26日晚,中原軍區部隊分南北兩路突圍。1946年8月27日南北兩路突圍部隊在房縣西南之上龕地區會合。兩支部隊會合後,立即在房縣以西的獅子岩召開會議,決定成立鄂西北區黨委和鄂西北軍區,統一領導第一縱隊和江漢軍區部隊,創建鄂西北根據地,並決定成立四個地委和軍分區。李人林任第四軍分區司令員,劉子厚任第四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治委員,吳雲鵬任副書記兼副政治委員。

9月上旬,劉子厚、李人林、吳雲鵬率原江漢軍區第一團的兩個營和警衛團第三營以及一批地方幹部,離開房縣向東進發,於16日順利地到達南漳縣肖家偃的幸家坪,部隊分散活動在肖家偃、安家集、果賀坪、板橋一帶。

幾天后,李人林奉命率部東渡襄河,到大別山、桐柏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此時,鄂西北軍區參謀長張才千率部輾轉到達南漳巡檢司地區。鄂西北區黨委指示,由劉子厚、張才千、吳雲鵬三人組成第四地委,張才千任第四軍分區司令員,劉子厚仍任地委書記兼政治委員,吳雲鵬任地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11月,吳雲鵬帶領一個班的武裝及幾名機關幹部,到重陽坪檢查區武工隊工作開展情況,夜宿於重陽坪附近一個村莊。不料訊息走漏,第二天拂曉,敵人以一個營的兵力包圍了村莊。聽到槍聲,經過多年游擊鬥爭鍛鍊的吳雲鵬知道情況不妙,立即組織人員撤退。他命令同志們先撤,自己在後掩護。在嚮導帶領下,他們利用地形熟的有利條件,找到敵人兵力較弱的口子,集中火力,打開了一條通路,突出了敵人的包圍。但在激烈的戰鬥中,吳雲鵬左臂受傷。他爬山跳岩,躲過敵人的搜捕,來到八家山。鄉親們見吳政委負傷,立即把他接到家中,用鹽水洗傷口,南瓜子搽敷,傷勢稍有好轉,就將他護送到軍分區醫院治療。

1947年1月,吳雲鵬帶領一個排的武裝和十餘名幹部向武當地區進發,出南漳縣境,經過三晝夜翻山越嶺,進入武當山區。為了吸引、牽制敵人,吳雲鵬帶領部隊,有時走大路,有時穿小路,白天進山,夜晚行動,始終與敵人保持若即若離的狀態。他說:“我們拖著部分敵人,可以減輕主力部隊的壓力,便於主力部隊機動作戰,打破敵人的‘清剿’計畫。”

這天,部隊到達均(縣)谷(城)房(縣)交界處的葫蘆壩。東方欲曉,他們已經幾天幾夜沒有休息。吳雲鵬看到戰士們非常疲倦,命令部隊就地休息。他布置完哨兵,又安排兩名同志到前面偵察情況,還未等吳雲鵬部署完,忽聽得槍聲四起,數十倍於己的敵人迅速包圍上來。戰士們聽到槍聲,立即搶占有利地形,準備還擊。吳雲鵬冷靜觀察了形勢,感到情況十分嚴重。他告訴戰士們,要節約子彈,等敵人靠近再打。在戰鬥間隙,他和戰士們又搬來許多大石塊堆在陣地前。當敵人發起進攻時,他們先推倒大石堆,石頭順著山坡越滾越快,飛奔而下,砸得敵人鬼哭狼嚎,等剩下的敵人靠近後,他們再射出一排密集的子彈。就這樣,他們激戰竟日打退敵人一次又一次衝鋒,子彈快打完了,人員傷亡也比較大。敵人雖然在陣地前留下大片大片的屍體,但敵人的攻勢仍然沒有減弱。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吳雲鵬對同志們說:“我們拖住了眼前這股敵人,為主力部隊創造了戰機。我們也許再也見不到那黎明的曙光,但我們拋灑的熱血一定會使黎明更快地到來。”戰士們紛紛表示要與敵人血戰到底。敵人又衝上來,大家各就各位,進入戰鬥。誰也不知他們究竟打退敵人多少次進攻,只看到陣地前敵人的屍體橫七豎八。最後,終因寡不敵眾,吳雲鵬及他的戰友們壯烈犧牲在陣地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