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蕎麥香醋

吳起蕎麥香醋

"②《嘉祐本草》:"味甘,平寒,無毒。 "③《隨息居飲食譜》:"甘,溫。 "②《本草求真》:"入腸、胃。

簡介

吳起香醋,個體生產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真正成為名優產品,應從1984年副食品加工廠開發的養麥香醋算起。
養麥香醋是以陝西省吳起縣特產的優質蕎麥為原料,採用科學的方法,運用微生物學發酵的基本原理,經過粉碎養麥、潤水、蒸熟、攤冷過篩、加麩曲和水拌勻、糖化、酒精發酵、醋酸加麩皮發酵、後熟、熏醋、過濾、陳釀、澄清、滅菌、裝壇(瓶)等工藝而成。
其色澤棕褐鮮亮,醋香濃郁純淨,醋味醇厚微甜,體態濃稠適當,風味獨特,不僅是消食開胃、消積解滯、增進食慾、降溫解毒之上等調味品,還具有較高的藥理價值,含有大量的抗腫瘤因素,有防止腦血管硬化,柔肝止痛,收斂固澀、消腫瘤、治瘡癬、治婦女赤白帶下、血崩便血、道痙攣、腹痛等症之作用。
曾獲延安地區1985年新產品開發三等獎,延安地區縣辦工業產品一等獎,陝西省調味產品第—名,1989年榮獲陝西省優質產品獎。

蕎麥

製作

1.蕎麥麵看起來色澤不佳,但用它做成扒糕或麵條,佐以麻醬或羊肉湯,別具一番風味;
2.蕎麥去殼後可直接燒制蕎麥米飯,蕎麥磨成粉可做糕餅、麵條、水餃皮、涼粉等,蕎麥還可作麥片和糖果的原料。蕎麥的嫩葉可作蔬菜食用。

保存

3個月左右,新鮮的蕎麥可放入密封袋內,置於陰涼乾燥處保存即可。如果是開封了的蕎麥,需要連同包裝放入密封容器內,蓋上容器蓋,再置於通風、乾燥處保存即可。

食品

1、碗砣
陝北 蕎麥
碗砣很具陝北特色風味的小吃。
蕎麥脫皮,磨成半仁。加少量水滲透,碾壓。逐漸加水,摻成糊狀。過濾去渣,稠稀度以掛勺為宜。而後將粉糊盛碗入籠,旺火蒸二十分鐘左右。熟後晾涼,從碗中脫出即成,酷似碗的砣砣,故名碗砣。其色淡灰,表面結皮,拿在手裡綿軟滑爽。食時切片或條,狀若柳葉,形似銀魚,筷子一攪歡雀跳躍,非常可愛。調拌蒜汁,加入鹽、醋、油潑辣子、花椒粉、姜粉、香菜、介沫、芝麻等。如調上麻辣肝,味道更佳。碗砣常年四季都可食用,爽口清利,特別受女孩子們的青睞。
2、涼粉
與蕎麥碗砣的前期製做過程基本相似,把過濾好的蕎麥糊先少量倒入鐵鍋中,加火邊煮邊攪拌,看蕎麥糊變了顏色,再往復徐徐倒入剩下的汁子。攪動蕎麥糊時,應該用擀麵棍。待擀麵棍基本能在鍋中站直了,提出來,把擀麵棍上附著的蕎麥糊在涼水中一蘸。倒出來盛在準備好的盆了里,待自然冷卻,翻盆倒出,一個個淡灰剔透,富有彈性的涼粉便做好了。可以像碗砣一樣切著吃,也可以用一件叫“漏鎪”的工具,放在涼粉上一圈圈繞著鏇下來。如粉條一樣,長長的韌韌的滑滑的。再佐以各種調料,加入油炸辣椒、香油等。3、蕎麥攪團
將蕎麥粉下入開水鍋中,用筷子攪勻,再加入適量的開水將麵團攪成小塊,使水均勻分布,加蓋約四五分鐘後,揭鍋繼續攪拌均勻,再加蓋約兩分鐘左右,至熟透起鍋。食用時攪團盛入碗中,中間掏一窩,把炸好的蒜泥、柿子醬等湯料舀入。
4、蕎面餄絡
把蕎面倒入盆里,用水調拌均勻,再摻入鹼水,揉好扎軟。將餄餎床放於開水鍋上,揪一塊面填入餄餎床眼裡,用手按住餄餎床把,用力將面壓出成條,落入開水鍋內,煮熟撈出即成
5、蕎麥圪坨
蕎麥圪砣也叫貓耳朵。
蕎麥麵和好,醒半小時左右,切一塊搓成手指粗細條。揪指甲大一塊,在拇指和手托間拿準勁一搓,成半卷形薄片,即成,由於酷似貓的耳朵而得名。還有地方叫麻食,但那是用白面做的。6、蕎面煎餅
把蕎麥麵再加水和成糊狀,在鐵鏊子上攤烙而成。
另外,還有很多蕎麥做的美食,如蕎麥抿節、蕎麥稀飯、蕎麥麻花等。

價值

蕎麥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種植歷史悠久。蕎麥是雜糧之一,高蛋白,低脂肪,維生素含量高,營養相當豐富,有軟化血管、保護視力、清熱、降火、健胃、預防腦血管出血等食療價值,被譽為“長壽植物”。
吳起蕎麥香醋,純糧食釀製,是上乘的調味品,該產品以吳起縣特產蕎麥、苦蕎麥為主要原料,不添加任何化學試劑,是綠色食品。
據中國醫科院測定,蕎麥、苦蕎麥含有人體所必需的19種胺基酸,並含有大量的抗腫瘤因素,長期食用,有治療高血壓,控制糖尿病、治療絞腸痧痛、痢疾、小兒丹毒、頭風畏冷、肚腹隱痛、瀉難禁,有柔肝止痛、收斂固澀、消痛腫、治瘡癬、治婦女赤白滯下、血崩便血、膽道痙攣、腹痛之效,是理想的保健品。

記載

古籍對蕎麥早有記載:
【性味】甘,涼。
①《千金·食治》;"味酸,微寒,無毒。"
②《嘉祐本草》:"味甘,平寒,無毒。"
③《隨息居飲食譜》:"甘,溫。"
【歸經】入脾、胃、大腸經。
①《得配本草》:"入足大陰、陽明經。"
②《本草求真》:"入腸、胃。"
③《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經。"
【功用主治】開胃寬腸,下氣消積。治絞腸痧,腸胃積滯,慢性泄瀉,噤口痢疾,赤游丹毒,癰疽發背,瘰癧,湯火灼傷。
①孟詵:"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能煉五臟滓穢。"
②《綱目》:"降氣寬腸,磨積滯,消熱腫風痛,除白濁白帶,脾積泄瀉。"
③《本草備要》:"解酒積。"
④《安徽藥材》:"治淋病。"
⑤《中國藥植圖鑑》:"可收斂冷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