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一、 戰爭奇才
吳坤修(吳竹莊、吳子厚)出生在江西省永修縣吳城鎮(當時屬於新建縣)。成年後考上監生,捐納了一個從九品的小官,來到湖南湘陰做地方官。在道光二十九(1949)年,湘陰發生大水災,他奉命進行救濟,非常勤勉認真。後來,協助剿滅李沅發發起的動亂,他開始嶄露頭角,被授予候補縣丞、湘陰府經歷。人物生平
1852年7月,太平天國部隊攻打長沙,吳坤修奉命守衛長沙。太平天國當時的軍事統帥肖朝貴在7月29日攻城時,被長沙守軍炮轟打死。吳坤修以守城的大功勞,被提拔為知縣。
1853年9月,在衡陽,他碰上了他人生知遇曾國藩(1811-1872年),他們的友誼是王鑫(王朴山)穿針引線的,起因卻是王鑫不懂湖南話,必須要吳坤修翻譯給曾國藩聽。從此開始了他們20年的相知相從。
王鑫也是一個將才,缺點就是比較愛吹牛,他向曾國藩拍胸脯,只要有3000人馬,口糧錢銀子2萬兩、火藥、硫磺各一萬,就可以搞定太平軍。曾國藩極端高興,認為王鑫就是自己要找的優秀人才,興奮地給自己的老師吳文鎔寫信,高度讚譽王鑫。
曾國藩備好了輜重,命令王鑫和吳坤修去湘鄉去招募2000人。過了幾天,吳坤修回衡陽求見曾國藩,多次談到王鑫在地方大肆炫耀、騷擾百姓,曾國藩一再為王鑫遮掩。不久,王鑫兵敗覆滅,曾國藩這才後悔自己沒有聽從吳坤修的話,進而喜歡上了這個遠見卓識的悍將,從此對他終生信賴。同年11月,曾國藩創立了水師,委任吳坤修管理彈藥軍械。
1854年,曾國藩率領水師,攻打九江城,反而被太平軍所圍困,無法逃脫。吳坤修單騎奔赴前線,引導船隊,穿越湖口,跳出包圍圈,來到江西永修吳城鄱陽湖和南昌水域。在這裡曾國藩重整隊伍,與太平軍展開了拉鋸戰。次年,吳坤修率領舟師,防守瑞昌一帶。他的父親去世,不得不回家“丁憂守制”。不久,長江重鎮武昌再次被太平軍攻陷,吳坤修只得隨從羅澤南馳援湖北,一連光復鹹寧、蒲圻、崇陽、通城這些城市,率部進逼武昌。吳坤修被多次提拔,皇帝賜予他頂戴花翎。
戰場形勢風雲變幻,1856年的江西戰場上,太平軍再次進軍,贛北贛西多被太平軍占領,胡林翼命令吳坤修率領新近招募的部隊“彪字營”4000人,會合湘軍從湖北救援江西,給被圍南昌、瑞昌的曾國藩部隊以莫大的鼓舞。
吳坤修接連拿下新昌、上高、安義、靖安等地,彪發凌厲,英勇無敵。當時江西的部隊糧餉匱乏,吳坤修捐出所有家產,砸鍋賣鐵,全部拿來充軍,並勸諫吳城的富人紛紛出錢出米救濟部隊,自籌四萬兩銀子押送到南昌,在那裡收集平江的散兵游勇,充實部隊軍力。
1857年,他率軍攻克奉新,再次被提升,被任命為廣東南韶道台,他沒有去廣東,而是繼續進攻瑞昌一帶,不久攻克瑞昌。他率軍進入撫州,攻打東鄉縣,但是由於輕敵,吳坤修遭遇到人生唯一的一次戰敗,部隊潰退,被革除了職務。此後將近兩年都沒有參與重大的軍事行動。
1859年1月,李鴻章、曾國葆來到建昌(永修)吳城一帶,參見曾國藩。在曾國藩推薦下,江西巡撫耆齡任命吳坤修督辦撫州、建昌(今永修)、分寧三個地方的團練。吳坤修是個優秀的組織家,立馬以此為基礎新建團防營,駐軍撫州、貴溪,奉命移往德興,救援徽州。赴湖口與太平軍激戰。
1861年,他攻下建德縣。被批准獲得了難得的一次放假。駐軍建德,部隊交給自己的弟弟游擊參將吳修凱(1985年版《永修縣誌》誤為吳修考)主持。由於太平軍猛攻徽州,不久城破,吳修凱遭遇太平軍,在惡戰中英勇殉難。
吳坤修奔赴建德,同部將鍾秀 (1808—1879年,後任安徽地方道台)一起,把部隊調回江西,按曾國藩指示扼守湖口。
江西巡撫毓科向他發信,要求他救援建昌縣(永修)。吳坤修率軍解了建昌的圍困。
太平軍進出於金溪、東鄉一帶,吳坤修帥撫州部隊迎敵,在餘江縣鄧家埠,消滅了這部分太平軍。又在貴溪、安仁、德興、萬年阻遏太平軍。1861年12月,曾國藩的祁門大營兩度被困,危險萬狀。為了配合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李續宜部隊,防止太平軍穿越景德鎮,夾擊祁門大營,吳坤修迅速挺進上饒,馳援景德鎮,封住了太平軍的北上道路。接著,他又發揮了一生中的神來之筆,與太平軍一路戰鬥,一路比速度,太平軍從建德直入江西,而吳坤修也連戰連勝,率部急速行進,比太平軍林啟榮部更早到達湖口,保住了湖口重鎮,曾國藩很是欣賞,吳坤修被朝廷授予鹽運使的頭銜。在江西戰場上,太平軍節節敗退,不久基本上都被肅清了。
於是吳坤修率部進入安徽作戰。1862年,李秀成從蘇州救援南京江寧,分兵進攻蕪湖,吳坤修會同其他部隊,擊退李秀成,借著得勝之機,繼續收復金保圩、高淳、溧水及溧陽、東壩各要隘,他把陸續投降的數萬太平軍遣散,深得民心。1863年,他被任命安徽布政使級別的職銜(常務副省長)。次年,太平軍的首都南京被攻下,洪秀全病死,幼天王和洪仁玕逃到江西,從贛北追到贛南石城,被百姓擒獲交官,在南昌被處斬。
兩年後,吳坤修擔任“徽寧池太廣”道台、安徽按察使,1865年,代理安徽布政使。1866年年底到1868年三月,吳坤修代理安徽巡撫。這之後,他請假回到家鄉,補父母的喪假,回鄉的一年中,吳坤修在自己的家鄉,修繕房屋、建造亭舍,修復望湖亭、鴻雪軒,與曾國藩等人重聚。
成就及榮譽
1870年,他回到安徽布政使任上,直到1872年去世。巡撫英翰上奏朝廷,陳述他的一生戰功,朝廷追贈他“內閣大學士”的榮譽。
他的好友方浚師(字子嚴)在名作《蕉軒隨錄》中這樣評價吳坤修:“君為百皖福星,武能戡亂,文足經邦,憶昔年驛館停驂,曾聽鄉人歌子產;我念雙江舊雨,案有遺書,篋藏贈稿,待他日蠡濱返擢,定攀墓樹吊徐公。”、“……與竹莊暢聚數日,民生吏治,悉力講求,非尋常庸庸碌碌者比。”
吳坤修與彭玉麟、胡林翼、曾國藩及其弟子李鴻章、再傳弟子薛福成交厚。《曾國藩家書》、《曾文正公書札》中,很多是吳坤修與曾國藩書信往來,或曾國藩論述吳坤修,描述吳坤修與自己投緣,經常是“坐頗久”、“與長談”……。
曾國藩在書信中勸誡吳坤修,“閣下昔年短處在尖語快論,機鋒四出,以是招謗取尤。今位望日隆,務須尊賢容眾,取長舍短,揚善於公庭,而規過於私室,庶幾人服其明而感其寬。”希望吳坤修寬以待人。又:“鄙意辦理洋務,小事不妨放鬆,大事之必不可從者乃可出死力與之苦爭”。就是說,不必糾纏小事。這是對吳坤修缺點的總結,也是勸諫。吳之所以沒有被任命擔任某方面軍的統帥、指揮大規模的會戰,大約與這些性格缺陷有關。
個人作品
吳坤修文武全才,著有《三恥齋初稿》,並主編《釋氏十三經》、《重修安徽通志藝文志》、《安徽通志》(三百五十卷)等叢書。1861年他就曾贈送曾國藩《正誼堂叢書》。
《蕪湖市志》記載了他在1865年重建鳩江書院(中江書院)的事情。1870年,他重修了安慶的迎江寺、振風塔(號稱萬里長江第一塔)。
他刊刻大量書稿。例如宣穎撰寫的《南華經解》。他的軼事佳話在《清稗類鈔》、《庸庵筆記》等許多清人筆記都有記載。
他最出色的文才,還是他的書法與對聯。
吳坤修至今在安徽還保留著他的三處墨寶,很多人盛讚他書法精奇:
1867年,吳坤修牽頭重修譙樓。在譙樓上題寫了“白日青天”四個字;
1869年他在安徽壽縣八公山淮南王墓碑上,題寫楷書“漢淮南王墓”;
六安縣的皋陶墓前,還存留了他手書的“古皋陶墓”四個字的碑刻,碑高1.82米,寬0.92米,字型蒼勁有力。
他的對聯很出色,清朝人梁恭辰所著的《楹聯四話》第四卷中說“吳竹莊中丞善制楹聯,名重一時。”
他題寫在合肥城隍廟的門聯是:
城郭尚依然,問雨中春樹萬家,誰是保障;
風雨多變態,只檻外清波千頃,鑒比鬚眉。
李伯元在《南亭四話》卷五《除夜春聯》中敘述他重修安徽垣西大觀亭的往事。……吳坤修為這個大觀亭題寫的對聯是:
地隔中原勞北望,天生江水向東流。
他寫給曾國藩的輓聯是:
二十年患難相從,深知備極勤勞,允矣中興元老;五百里倉皇奔命,未獲親承色笑,傷哉垂暮門生。
他的族兄吳鶴山(號封翁)當年曾有恩於他,在鶴山去世時,吳坤修寫下了這樣的輓聯:
本是同族弟兄,當年論事論心,每到難時憐故我;試問吾鄉父老,此後任勞任怨,更從何處覓斯人。
《古今聯語彙選再補》一書中說:有一次吳坤修與下屬遊玩,喝醉了酒。妓女紅碧,拿出寫好的對聯,向他求下聯,吳坤修當時迷迷糊糊的,隨便就答應了。等他看到上聯後,才發現上面寫好了李商隱的詩句:“願身化為紅綬帶”七個字,大家非常窘迫,吳坤修從容提筆應對,對的非常絕妙:“願身化為紅綬帶,也應勝似碧紗籠”,既挽回了面子,又顯得很有分寸,輕鬆地應付了那女人。
吳坤修是個熱愛家鄉的人。他在吳城興復了“望湖亭”,在旁邊興建“鴻雪軒”。 “鴻雪軒”名字的由來,是取蘇軾詩句裡面的“飛鴻踏雪泥”的意思。
他自己撰寫瞭望湖亭楹聯:萬頃湖光浮日月,一樓山色變雲煙。非常工整,有氣勢,一湖一樓,映照日月雲煙,確實非常壯觀,極富神韻。
他把1857年曾國藩、彭玉麟駐軍練兵鄱湖時,對望湖亭的題詞書寫亭上:
曾國藩對聯是:
五夜樓船,曾上孤亭聽鼓角;一樽濁酒,重來此地看湖山
彭玉麟(1816-1890)的題詞為:
地以人傳,溯自周郎習戰,蘇子題詞,仙吏將才,千古各成奇蹟;
天留我住,放教彭蠡風帆,匡廬瀑布,水光山色,一時都入壯懷。
戰艦列千軍,想當年小喬夫婿,破浪乘風,多少雄姿英發。今我戈船來擊楫,弔古憑欄,嘆幾許事業興亡,只贏得殘灰劫火;
湖天開一碧,看此日大地山河,落霞孤鶩,無非活潑生機。誰家鐵笛暗飛聲?悲歌擊築,把那些滄桑感慨,都付與芳草斜陽。
當時顯宦、名士對吳城望湖亭、吳坤修鴻雪軒、半畝園題詞極多:
巡撫馮展雲正在江西當督學,即將返回北京城,他分別為“望湖亭”、“鴻雪軒”題寫對聯:
東下壯軍聲,橫槊高歌,遙想一時豪傑;
北歸停使節,落帆小泊,閒看千里湖山。
泥雪人生幾鴻爪,津亭詩句萬牛毛
槊是古代的一種兵器。成語有“橫槊賦詩”,形容能文能武的豪放瀟灑風度,用來讚譽吳坤修文武全才,“閒看千里湖山”的豪情與逸興。
名士阮元《題望湖亭》兩篇:
能容湖水心胸闊;得見廬山真面目。
勝地重新,在紅藕花中、綠楊陰里;
清游自喜,看長天一色,朗月當空。
知府曹汲珊《題吳城鴻雪軒》:
客已倦遊,偶然小住湖山,便欲乘風歸去;
人生如寄,留得觀前鴻爪,不妨踏雪歸來。
南昌知府、廣州人馮詢(1792~1867年,字子良,有《子良詩存》22卷)為他的鴻雪軒題詞:
新舊十年行館雨;雌雄幾輩過江風。
著名詩人、楹聯家、前任吉安府知府何栻(1816-1873),江蘇江陰人,是國藩得意門生。深得曾國藩、李鴻章等名人賞識。遊走於江西、浙江、安徽、江蘇等地。曾國藩評為“才人之筆,人人嘆之”。
清 吳恭亨《對聯話》卷一裡面記錄了何栻對吳坤修修築的“半畮園” (一說叫‘半畝園’)的對聯10副,書作者評價:“穠俊工致,不愧才人之筆”:
題半畮園: “花明樹暗全依水;地少人多半借山。”
題半畮園如願亭:“一肩風月誰擔去;六面湖山自擁來。”
題半畮園鶴寮:“放出一頭真得地;養成六翮便沖天。”
題半畮園負暄亭:“支頤獨引看山興;曝背閒聽擊壤歌。”
題半畮園結歲寒館:“三升椒雨祛寒捷;一榻棃雲入夢香。”
題半畮園鄱西草堂:“鄱水東來爭此土;吳城南望愛吾廬。”
題半畮園詩瓢:“隱居欲起三層閣;蒙叟先開五石尊。”
題半畮園且觀亭:“高處星雲歸一覽;閒時風月勝三休。”
題半畮園是亦樓:“花香撲座濃於麝;樹隙營巢拙似鳩。”
題半畮園守硯傳經蒔花種樹之室 “因樹為廬花當壁;得書如產硯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