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琦瑛簡介
吳琦瑛,男,漢族,洞口縣高沙鎮人。
1940年8月出生,原國中文化,中共黨員。1956年4月參加工作,先後從事水利、公路、橋樑等專業技術工作,高級工程師。從1979年至1992年2月連任湖南公路學會3屆理事。
吳奮發自學,刻苦實踐,求實創新,開拓進取。共設計、施工大、中整橋樑23座,總長2434延米。與由國家包乾勘測、設計與施工所完成的同跨徑、長度相比,節約鋼材78%,節約木材79%,節約投資60%。

1978年建成淨垮87米的石砌單波雙曲拱橋—平溪江大橋;
1980年建成淨跨70米的單室箱型拱—龍井橋,此橋與木瓜橋均被1982年亞洲太平洋地區農村道路交流會上列為推廣橋型。
1986年運用轉體施工工藝建成淨跨90米單式程型拱—石背大橋。
1989年建成全國第一座跨徑70米上承式懸帶橋—淘金大橋。
1993年建成淨跨100米X型雙肋中承式拱橋—高沙大橋。
吳還先後撰寫論文28篇,發表在《公路運輸技術》、《橋樑建設》、《中南公路工程》、《湖南公路》及<<湖南交通科技>>等刊物上。1987年,交通部授予“雙文明標兵”稱號。同年l0月,出席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89年,湖南省人民改府授予“特等勞動模範”,同年9月,國務院援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1年9月,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自學成才者”稱號。1993年元月起,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湖南洞口淘金橋簡介

淘金橋設計思路
主索懸帶是主受力構件,整橋的豎向荷載由預應力索承擔,也充分發揮了鋼材的抗拉能力;橋面梁板結構既用於通車,又作為受壓構件平衡拱的水平力(絕對的“一石二鳥”),也充分發揮了混凝土的抗壓能力;中間的主柱排架作為次結構,以減少跨度——整個結構自身錨固平衡,所有材料無一點浪費。它與正常的系桿拱橋相比:第一,省材料,正常拱產生的是水平推力,只能用受拉構件來平衡;而上承式懸帶橋是倒拱,產生的是水平壓力,橋面可以直接作為壓桿來平衡,節省了一組受力構件;第二,施工方便,上承式懸帶橋自下而上施工,懸帶可以直接作為主柱排架和橋面梁板的施工平台,不需要另外支設腳手架。
湖南洞口石背大橋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