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琚墨跡選

出版社: 開本: 吳琚學書,在鍾、王的基礎上專攻米芾之書,以一點突破,這正是他的奇特之處。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書畫出版社; 第1版
叢書名: 中國碑帖經典
平裝: 24頁
開本: 16開
ISBN: 7806358609
條形碼: 9787806358603
尺寸: 28.8 x 20 x 0.4 cm
重量: 159 g

內容簡介

本書系“中國碑帖經典”叢書之一,向讀者展示了吳琚墨跡選。本帖字跡勻稱,筆勢圓勁流麗,結構布局端莊秀美。本字帖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也讓廣大書法愛好者領略到中國古典書法的一種理想境界,以柔寓剛、外柔內剛。初學者可根據每個字的用筆、結構、布勢等去臨摩。這本字帖當為罕世珍品,可以說是初學者的最佳範本。

媒體評論

書評
我國的楷書經過六朝的蛻變,至唐代已達到了鼎盛的時期。迄至宋代,一些一有識見的書家在唐人理法的基礎上,各自標新立異,試圖在行草中開闢出新的天地,特別是北宋慶曆至熙寧元豐之間,出現了以蘇、黃、米、蔡為代表的書家,由唐溯晉,轉得晉意,於是書壇為之一振。迄至宋室南渡之後,書道漸衰,模仿之風頗盛,但其中亦不乏姣姣者,如吳說、范石湖、朱熹、陸游、姜白石、張即之等人,這些書家的書法作品逐漸受到當今書人的重視,其中吳琚便是一個值得研究的人物。
口天琚,生卒年不詳,約生於南宋紹興年間,卒於南宋寧宗慶元年間,字居父,號雲壑,河南開封人。其父吳益為宋高宗趙構憲聖皇后之弟。憲聖皇后善書法,其書能與高宗亂真,人莫能辨,吳益師法其姐,亦有書名,故吳琚自小就生活在這環境中,曰臨鍾、王法帖以自娛。又善詞翰,深得孝宗趙脊讚賞,常召之淪詩作畫。琚雖為皇室貴胄,然從不以此自驕,寧宗慶元年間以鎮安節度留守建康,遷少保之職。卒後謚忠惠,世稱『吳七郡王』、『汴王』。
吳琚學書,在鍾、王的基礎上專攻米芾之書,以一點突破,這正是他的奇特之處。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琚書自米南宮外,一步不窺。』這種亦步亦趨的創作方法正蹈古人所忌,唐代亞棲《論書》曾謂:『凡書通即變,王變白雲體,歐變右軍體……若執法不變,縱能入木三分,亦被號為書奴,不足稱也。』
而吳琚卻化了畢生的精力,沉酣於米書之中,幾可達到維也納妙維肖、神形皆備的地步。清安岐《墨緣匯觀》中記載,有一次他看到了吳琚寫的《壽父帖》後,《初視之以為米書,見款始知為雲得意書。》可見他學米芾的字字,但真能得米字真傳的只有吳琚一人。正如明代的吳寬學蘇軾一樣,儘管在形式和風格上並無什麼突破,但只要能學得神形兼備,仍不失為一代名家。何況吳琚學米芾亦能《稍益已意》,致使他的書法與米芾的字拉開一定的距離。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吳琚的行書,似乎覺得他捨去了米芾挪用種《風醅陣馬,沉著痛快》的刷筆和氣焰爍人的之態,而將方筆運用得更溫潤、更峻峭、更圓熟。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琚書似米無章,而峻峭過之》災種不似之似,稍益已意的創作方法正是他的難能可貴這處。然而在主體風格上他始終未能跳動出米字的窠白,致使他不能成為一個獨領風騷的大家,並受到歷代評論家的冷落。今天我們研究吳琚的書法或許能開闢出一個新的天地。
一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