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爐鎮

吳爐鎮

吳爐鎮位於遼寧省莊河市城區東部,東經122°59′59″――123°14′16″,北緯39°41′03″――39°51′57″。是大連到丹東的必經之路。東部與青堆鎮接壤,南部瀕臨黃海,並與黑島鎮、蘭店鄉相接,北依大營、西與徐嶺鎮、蘭店鄉相連。全鎮東西寬16.8公里,南北長14公里,總面積173.75平方公里。總人口38,781人。在2012年的遼寧省百強鎮的評比中,吳爐鎮位列第30位。 吳爐鎮為莊河市轄鄉。1961年設英烈士公社,1983年置鄉,1987年更名吳爐鄉。位於市境東部,距市府10公里,南瀕黃海。面積90.6平方公里,人口2.1萬。201國道橫貫東西。轄曹隈、光華、小房身、吳爐、三尖泡、英烈士、橋上、殿義、和平、龍母、平山、小孤山、徐營、榆樹房14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商貿、建築、建材、造紙、機械製造、水產養殖加工等行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豆類,盛產蘋果。對蝦和文蛤產量較大。

基本信息

鎮情概況

吳爐鎮原名英烈士鄉,丹莊高速公路與鶴大公路從鎮內自東向西穿過,英那河逶迤於吳爐鎮從北向東南方向流入黃海。

丹普公路橫貫中部12公里,與鎮的幾條鄉級公路相連,有鄉級公路40公里,村級公路60公里。

吳爐鎮政府所在地吳爐屯,跨201國道兩側而建。距莊河市區東10公里。跨丹(東)普(蘭店)路兩側,於此乘車,可直達大連、營口、本溪、鳳城、丹東與沿途13個鄉鎮駐地。

截止2008年,吳爐鎮轄14個村,157個村民小組。人口38,781人,其中男性公民19,743人,女性公民19,038人,農業人口36,871人,非農業人口1910人,總戶數11,510戶。勞動力12,103人。文化程度:大學15人,大專36人,中專311人,高中畢業197人,國中文化962人,國小文化程度3,574人。

歷史沿革

解放前夕,吳爐為日本帝國主義侵占,當時屬於莊河縣公署青堆警察署管轄。1945年9月,莊河第一次解放,建立小孤山區公所。1946年11月被國民黨占領,改為小孤山公所。1947年第二次解放,以英那河為界劃分兩個行政區,一個是小孤山區所,一個是吳爐區公所。1956年4月全縣並區,將吳爐區黑島區撤掉劃入小孤山區領導。1957年撤小鄉,將小孤山區政府改為小孤山鄉政府,將橋上、英烈士、光華三個小鄉撤掉,由吳爐鄉政府管轄。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將大營、吳爐劃入小孤山公社管轄。1961年9月,小孤山人民公社劃為四年人民公社,即:小孤山、英烈士、大營、黑島。1997年,英烈士鄉更名為吳爐鎮。2000年1月3日莊河市合鄉並鎮,把小孤山鎮與吳爐鎮合併,成立莊河市吳爐鎮人民政府 。

行政區劃

全鎮轄有小孤山村、殿義、徐營、和平、榆樹房、龍母、光華村、曹隈村、小房身村、三尖泡村、吳爐村、英烈士村、橋上村、平山村等14個村。

自然資源

全鎮水資源豐富,地理環境優越,地處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具有一定的海洋性氣候特徵。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約8.8℃,降雨量為800毫米,無霜期約173天。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為全鎮民眾發展農業經濟和招商引資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全鎮共有耕地面積91287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地瓜等。主要經濟優勢和支柱產業是水果生產業、畜牧養殖業、水產加工業、肉雞加工業、蔬菜保護地生產等。

社會狀況

2005年,全鎮完成社會生產總值25.4億元,財政收入56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額達348萬美元,農民人均收入4000元,吳爐鎮躋身於莊河市經濟強鎮的行列。

年內,吳爐鎮分別榮獲大連市民族團結模範鎮、大連市平安鎮、大連市民調先進單位、大連市文明鎮、大連市農田基本建設大禹杯等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