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仲

宣統元年(1909年)至民國2年(1913年),拜泉州名中醫陳香吟為師,學習臨床技術。 民國14年至1956年,在泉州城內中山北路懸壺行醫達30年。 1956年9月,淑仲出任晉江專區第一醫院中醫科主任。

吳淑仲(1892~1984年)又名岩樵,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生於泉州市區中醫世家。父吳樹滋,系名中醫外科醫師。淑仲從小隨父攻讀中醫書。宣統元年(1909年)至民國2年(1913年),拜泉州名中醫陳香吟為師,學習臨床技術。民國2年,他參與泉州著名儒醫楊巽南為首組織的醫學研究會活動,並參加泉州中醫公會為會員。同年至民國14年,在泉州花橋贈藥診所任常川醫師,其醫術仁心深受民眾好評。民國14年至1956年,在泉州城內中山北路懸壺行醫達30年。民國18年前後,泉州城內外流行急性傳染病,他為搶救病人,經常出入於患者之家,治癒甚眾,並獲獎章。
1956年9月,淑仲出任晉江專區第一醫院中醫科主任。1960年2月晉升為中醫主任醫師。1963年入選省首批名老中醫,並一直工作至病逝。
淑仲對中醫理論頗有鑽研,臨床經驗豐富,對溫熱病的診治有獨到之處,療效良好。他根據中醫溫病學的衛、氣、營、血辨證,結合臨床經驗,潛心研究防治乙型腦炎的發生和發展規律,擬出15首方劑,並預製成湯藥和藥丸。1955年,泉州市區乙型腦膜炎流行嚴重,他套用"清瘟敗毒飲"治療10例患者,治癒率100%。而當時西醫藥療法,病死率在17%~18%。1956年,他被推選赴北京參加全國衛生會議,並應邀到河北省石家莊參加乙型腦炎會診工作,獲得很好療效。1958年,他配製"腦炎合劑",制定"乙腦協定處方",對治療乙型腦炎,既高效又方便,使這一棘手的疾病有了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法,其後遺症降至20%左右,有效地保護兒童身體健康。此外,淑仲對麻疹、腮腺炎、阿米巴痢疾,也摸索出一套較完整的中醫療法。他研製的"腮腺炎合劑"、"鉤端合劑"、"茵陳清肝湯"等,均取得良好療效。
由於吳淑仲在繼承發揚祖國醫藥學方面貢獻突出,1955年以來,他歷任泉州市政協委員;1958年衛生部授予他獎狀和銀質獎章,福建省衛生廳授予他榮譽獎及獎章;1959年被泉州市委、市人委授予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工作者稱號。
1984年1月29日,淑仲因病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