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津國

吳津國數十年潛心腫瘤的臨床研究,提出“癌症不是單一的局部病變,而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反映”的思想理念。 一、癌症不單一是局部的病變,而是全身病變在局部的顯現,在治療上著眼局部的同時,必須重視全身的治療。 “癌症四合一特色療法”是把中醫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在臨床治療中的具體化,是每個具體的康復療法獨立性與整體性的結合。

個人檔案

吳津國 中共黨員,主任醫師,中華名醫,著名中醫腫瘤專家
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學會全國委員
中國名醫論壇特邀嘉賓
癌症四合一特色療法創始人

生平經歷

出生於中醫世家,五代行醫,據《吳氏族譜》記載,祖輩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行醫,到嘉慶年間已經遠近聞名,獨成一派,尤其善治疑難雜症。祖上名醫袁積德等多次奉召進京,為皇親國戚治病。同治十年、光緒元年,皇帝先後頒發聖旨,被誥封為“奉直大夫”。兩幅聖旨及諸多醫書秘本傳至吳津國手中,至今已整整五代。其父也是中國著名的中醫腫瘤專家,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傳統醫學專業特邀研究員,從事腫瘤治療工作6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行醫期間總結出一套獨有的腫瘤治療方法和配方。 他不僅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繼承了其父的醫療技術,而且還在其30多年的臨床經驗中結合中醫理論,不斷地刻苦鑽研,形成自己獨到見解,在其父的治癌療法基礎上發展和完善出癌症四合一特色療法。
吳津國擅長治療各種癌症,在“以人為本,科學抗癌”先進治癌思想指導下,創立“癌症四合一特色療法”,為眾多患者解除了痛苦,並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多位院士的推介。
吳津國自幼隨其父學習腫瘤醫治技術,醫學基礎紮實。先後到北京中醫藥大學及中國中醫研究院深造,並師從多位名家。經過從醫40餘年來不斷的臨床實踐,以及對多年來所收集的6000多個抗癌秘方、單方、驗方和2000餘種中藥進行細心比較、篩選整理,並與吳氏醫方進行最佳化組合,吳津國終於摸索出以“癌症四合一特色療法”為代表的治癌新思路,不斷改進並研製出來的抗癌中藥,對各種癌症均又良好的療效,特別是在近10多年的臨床實踐中,採用“癌症四合一特色療法”,治療各種癌症的治癒率逐年提高,為癌症患者帶來了福音;共研製出四十多個抗癌有效藥方。
吳津國數十年潛心腫瘤的臨床研究,提出“癌症不是單一的局部病變,而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反映”的思想理念。在治療中僅著眼於局部是不夠的,要想達到治療目的,必須全面調理、重點用藥,最終使機體達到自然狀態下的陰陽平衡。“癌症四合一特色療法”也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此療法強調藥療是核心、心療是前提、食療是基礎、體療是補充。臨床實踐表明,採用“癌症四合一特色療法”治療各種癌症的治癒率明顯提高。

吳津國抗癌理念

一、癌症不單一是局部的病變,而是全身病變在局部的顯現,在治療上著眼局部的同時,必須重視全身的治療。
吳津國指出:“從我們現在的治療觀點來講,西醫是看腫瘤的大小、有沒有轉移、有沒有癌栓,往往盯著局部,忽略了全身;治療的時候,西醫也常從局部著手、重視局部,而中醫的觀點是重視全身。我是希望兩者結合起來,那樣就是一個完整的“人”。這點就是我們中國的特色。這兩個結合得好,療效一定會提高。”
中醫治療腫瘤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生活實踐和醫療實踐中總結了大量的經驗,並整理上升為理論,提出了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中醫認為腫瘤是全身性疾病,它的發生髮展和生長過程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所以在治療上更加注重整體綜合治療,踏著眼點不在於癌腫局部,而在於針對機體患癌後整體改變的調整和恢復,使其體內環境達到平衡,她明顯區別於系移植手術等局部治療的觀點,也不同於西醫只著重改善營養、減輕症狀、改善體質的所謂整體治療,中醫的整體治療是在中醫辨證論治觀點指導下進行的,即根據病人的症狀、體徵、舌質、舌苔、脈象等,運用中醫理論進行分析,推測其病因、病機、辨證分型,按中醫的理、法、方、藥提出治則、治發和藥物。所以中醫治療腫瘤決非一病一藥,而是在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理論指導下的綜合治療。
腫瘤雖然只生長在身體的某一局部,但實際上是一個全身性的疾病。大量的跡象表明,局部的癌腫,可在全身各系統產生廣泛的影響,並有各種症狀表現。對多數的腫瘤病人,局部治療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而中醫由於從整體觀念出發,實施辨證論治,既考慮了局部治療,又採取了扶正固本的方法,因此,對於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狀和全身狀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腫塊的大小與患者的生存期不成正比,腫塊大未必生存期就一定短,腫塊縮小了,也未必生存期一定長,而元氣的興衰與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質量密切相關。
吳津國在關於腫塊的大小與患者的生存期的關係時講到,腫塊的大小與患者的生存期不成正相關,腫塊大未必生存期就一定短,腫塊縮小了,也未必生存期一定長。
其實真正與患者生存期密切相關的是一個人元氣的盛衰。我們在治療癌症時不應該緊緊地盯著腫塊的大小,就像化療,有不少癌症患者在多次化療後,腫塊確實有些許縮小,但患者隨之出現的噁心、嘔吐、白血球降低、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會進一步加速腫塊的生長和癌細胞的復發、轉移。越化越弱,越弱越化,最終走入化療的惡性循環。現在治療方式已經逐步由以腫塊為本轉向以人為本,中醫在治療時著眼於人的整體治療,在抑制局部癌腫的同時,調理人的各項器官,增強人的元氣和免疫力。無痛、無毒副作用,實現自然狀態下的康復。即便是腫塊沒有縮小,但病灶穩定,患者和正常人一樣能吃能喝能活動。在我們醫院治療好的患者中就有很多帶瘤生存十幾年的,而且至今狀況仍然良好的癌症患者。
三、癌症患者康復治療的最佳場所是家庭而不是醫院,喚起家庭成員對癌症患者的關愛與心理支持是治療癌症必不可少的環節。
癌症患者整日生活在各種負性情緒中,生活質量低,同時這些負性情緒會極大地削弱其免疫功能。促進癌症的發生、發展。因此,癌症患者應學會調適心理。一個人患上癌症後,會有許多心理問題,諸如害怕癌症的痛苦折磨、害怕手術、害怕化療與放療的不良反應、害怕與親人分離、害怕孤立無援,同時由於癌症造成的功能障礙,對生命的威脅以及手術後引起的體像破壞等,均會導致患者消極悲觀的心理。據研究報告,癌症患者有心情抑鬱者達42%~47%,約有25%的患者抑鬱情況相當嚴重。他們整日生活在各種負性情緒中,生活質量低,同時這些負性情緒會極大地削弱其免疫功能。促進癌症的發生、發展。而醫院雖然可以跟蹤治療病情,很有幫助,但壓抑的氣氛,不熟悉的環境都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所以如果有可以的話在家治療,患者的家屬的悉心照顧和心理安慰是看不見的治療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癌症的發生、發展與轉移有一定的規律性,癌症的主要病理可用“虛、瘀、毒”三個字來概括,而“癌症四合一特色療法”是將扶元氣、消痰瘀、攻癌毒相結合的抗癌新療法。
吳津國經長期臨床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同時存在三種基本病理情況:即元氣虧虛、痰凝血瘀、癌毒結聚,他用三個字來概括,即:“虛”“瘀”“毒”。
“虛”,即元氣虧虛,或稱正虛,氣血陰陽虧虛,免疫力低下;“瘀”,即氣滯血瘀,痰濕凝聚,經絡不暢,包括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臟腑生理機能失衡;“毒”,即癌毒,包括二個方面,一是指癌細胞對人體組織器官的侵襲及破壞,二是指癌細胞代謝產物對機體帶來的危害。所以,在治療上,扶元氣,消痰瘀,攻癌毒,三者缺一不可。
三聯平衡療法”的實質內涵就是:抓住關鍵病機——“虛”“瘀”“毒”,統籌兼顧,採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對策,有的放矢,重點用藥,扶正補虛,理氣活瘀,化痰散結,攻毒排毒,從而達到調節人體陰陽、氣血、臟腑生理機能平衡,最終使人體達到自然狀態下的根本康復。
五、中醫藥是治療癌症的重要手段,應當始終貫穿於整個治療過程中,並非僅適應於中晚期。
癌症之所以難治,就在於它的多發、復發和轉移。目前很多醫生只看瘤體是否切除乾淨、癌細胞是否全部殺死,輕視中醫整體治療,一味地放化療,致使免疫力下降,不但不能完全解決術後復發和轉移問題,還會增加復發和轉移的危險。“癌症四合一特色療法”正是針對腫瘤術後復發和轉移,對於剛手術的患者而言,主要治療目的是提升患者免疫力,綜合治療預防腫瘤的復發與轉移;對於晚期患者而言,主要治療目的是控制腫瘤的再復發和轉移,實現帶瘤生存的目的,延長患者的生命。“癌症四合一特色療法”是把中醫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在臨床治療中的具體化,是每個具體的康復療法獨立性與整體性的結合。面對癌症要有堅定信念,在對症下藥,個性化治療方案指導下,使患者身體保持最佳狀態,消除產生復發和轉移的可能性。

癌症四合一特色療法

“癌症四合一特色療法”是吳津國在其父治癌療法基礎上提出的,並已經過數十年的不斷完善,該療法強調“以人為本,科學抗癌”,所謂的“癌症四合一特色療法”就是藥療、心療、食療、體療;藥療是核心、心療是前提、食療是基礎、體療是補充。臨床實踐表明,採用“癌症四合一特色療法”治療各種癌症的治癒率明顯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