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吳松剛](/img/a/aa0/wZwpmLzIjN1UjN1MDO5MD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zg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畢業於山東農業大學。現任福建師範大學微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學會理事。中國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會工業生物化學委員會副生物化學委員。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主要貢獻:科研成果突出,致力於科研成果儘速轉化為生產力,有6項科研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或世界領先水平。其中有“灰黃黴素耐前體變株D-756的選育及套用”、“Penicillium種間雜種的選育”、“金黴素產生苗F-303的選育及其發酵特性”、“發酵法生產真菌降脂素”、“提高灰黃黴素產生菌耐前特性的研究”以及“鹼性脂肪酶產生菌F-868變株的選育”等。多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獲聯合國“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1項、中國發明協會發明金獎1項、全國火炬高新技術成果展交會金獎1項、全國重大科研成果2項、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省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上述諸多科研成果實現了產業化,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累計創產值達30多億元,成功地摸索出一條產、學、研聯合開發項目的模式。現承擔有1項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項國家級火炬高新技術項目、2項省級火炬高新技術項目、4項省重點科研項目。省屬高校“211”工程重點學科一生物工程學項目負責人。所在微生物生化實驗室為省重點實驗室。被評為省教育先進工作者,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省級優秀專家,曾憲碎教育基金二等獎。在《微生物學報》、《真菌學報》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90多篇,其中獲省優秀論文一等獎1篇、二等獎3篇、三等獎4篇。其學術成就在《人民日報》、《福建日報》、《福建科技報》、《福州晚報》、《福建畫報》、《香港大公報》、《香港商投入中央電視台、福建電視台、東南電視台等均有報導。
社會職務
工業微生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師範大學)首席科學家
福建省現代發酵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工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副理事長
中國化工學會生物化工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微生物學會酶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工業及環境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生物化工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藥物生物技術”編輯部顧問
福建省專家聯誼會顧問
福建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理事長
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分所所長
福建師範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首任院長
福建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系主任
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理事
福建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
工作內容
![習大大在福建工作期間與吳松剛教授親切交談](/img/a/b5f/wZwpmLwMTMygTM2EjNwQD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xY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研究方向:微生物工程
主要領域:抗生素工業、酶製劑工業、維生素工業、胺基酸工業及產脂微生物工業等微生物工程領域
榮獲: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中央直接掌握聯繫的高級專家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全國高等院校先進科技工作者
福建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福建省優秀專家
福建省先進教育工作者
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主持
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國家863項目
國家火炬高新技術計畫項目
省部級重大專項、科技攻關及火炬高新技術計畫項目等13項
獲獎
![原中國科學院院長盧嘉錫與吳松剛教授親切交談](/img/6/972/wZwpmLzcTO5YjNzkzMyQD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5M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國家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全國科學大會獎
全國重大科研成果獎
全國“九五”重點科技攻關優秀成果
聯合國“科技創新之星”獎
中國發明協會發明金獎
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省優秀論文一等獎
省優秀論文二等獎
省優秀論文三等獎
專利
新型生物農藥——松剛酶素的生產技術
一種黑麴黴脂肪酶及其製作方法
脂肪酶廢紙脫墨新工藝
金黴素發酵短周期工藝
大豆酸豆奶的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