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遠

吳思遠

吳思遠,祖籍廣東中山,1944年4月22日出生於上海。香港電影人、電影導演、出品人、製片人、監製,享有“香港電影教父”之稱。思遠影業集團董事長,UME影院管理集團董事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 香港“太平紳士”,香港特區政府“銅紫荊勳章”獲得者。 14歲隨家人移民到香港,1966年進入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南國實驗劇團編導科學習,畢業後任邵氏公司場記、副導演。1970年入明星影片公司,與羅臻合導影片《瘋狂殺手》。1972年與朱煥貴聯合創辦富國影片公司,因執導影片《蕩寇灘》而知名。1973年創辦思遠影片公司,導演《羅馬大綁票》、《香港小教父》等功夫片。1977年後專事影片監製。是首位進入大陸拍攝合拍影片的香港電影人,是大陸、香港、台灣三地導演研討會發起人,並連續5年出任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2014年與游族影業合作推出《恐龍大賽車》動畫電影。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吳思遠原籍香山(今廣東珠海山場村),1944年生於上海,他曾言自幼喜愛看書、看電影,閱遍各種中外名著。1958年,14歲的吳思遠隨家人南遷香港。吳思遠畢業於香港新法書院後,先去香港一所中學教書,課不是很多,但工資不算太低。但漸漸地,他萌生起投身電影界念頭。1967年,“邵氏兄弟”舉辦電影編導班,吳思遠報名參加。學完之後他進了“邵氏兄弟”當場記。做場記他的損失不小,當老師的收入是800元港幣,而做場記只有200元。可這是一個心愿實現的機會,他不願放棄,從此開始了電影生涯。

演藝經歷

1971年,吳思遠獨立執導的第一部影片是動作類型的《瘋狂殺手》,次年,吳思遠推出了其成名作《蕩寇灘》。

之後吳思遠相繼執導了《餓虎狂龍》(1972年年)、《香港小教父》(1974年)、《生龍活虎小英雄》(1975年)、《李小龍傳奇》(1976年)、《南拳北腿》(1976年)、《南拳北腿斗金狐》(1977年)、《鷹爪鐵布衫》(1977年)等武俠/功夫片。

1975年,吳思遠還推出了恐怖片《十三號凶宅》。這一時期,吳思遠的武俠片《蕩寇灘》一片在港創下了176萬港元的票房紀錄。

《餓虎狂龍》

武俠功夫片《香港小教父》、《南拳北腿》、《鷹爪鐵布衫》

《廉政風暴》描寫香港反貪污運動掀起的社會風暴,《七百萬元大劫案》表現重大犯罪案件。

從70年代後期開始,吳思遠的主要角色轉為電影製片人,但他依然在80年代中期執導了更具文藝氣質的《法外情》(1985)。

左起:余少群、吳思遠、惠英紅 左起:余少群、吳思遠、惠英紅

吳思遠雖於1973年便組建了自己的思遠影業公司。1977年,吳思遠開始任獨立監製,由幕前轉向幕後。

他於1978年成功監製的《蛇形刁手》和《醉拳》。

吳思遠挖掘了香港“佳視”電視台的導演徐克,監製了他的電影處女作《蝶變》(1979年)和次作《地獄無門》(1980年)。徐克後來的許多影片亦是由吳思遠出品或監製。如“思遠”直接出品了《新龍門客棧》(1992年)、《青蛇》(1993年)兩部重要的“徐克作品”,吳思遠也參與監製了《雙雄會》(1992年)、《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1992)、《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1993年)、《黃飛鴻之四王者之風》(1993年)、《黃飛鴻之五龍城殲霸》(1994年)等。

吳思遠夫婦 吳思遠夫婦

吳思遠監製了三級片《紅樓春上春》(1978)。

80年代前期,吳思遠出品了專門表現警察生活的警探喜劇,其中較有影響的有羅文導演、廖偉雄和鄭則仕胖瘦搭檔主演的《阿燦當差》(1981)和《摩登雜差》(1982)。

吳思遠起用動作指導元奎執導了將香港功夫喜劇和日本忍術結合的新型娛樂片《龍之忍者》(1982)。此外,吳思遠於90年代初為“嘉禾”監製的《賭聖》(1990)。他親自編導倫理片《法外情》。還監製了《人約黃昏》(1995);以及《宋家王朝》(1997)等影片。

吳思遠還是內地與香港電影業互動的積極推動者,還是內地、香港、台灣三地導演研討會的發起人。香港回歸後,吳思遠更是為兩地電影業的互動與繁榮奔走呼籲。除致力於香港電影的復興之外,他還積極為內地電影的發展獻計獻策,如他多次呼籲內地電影應儘快實行分級、應加大中等投資的電影等。

2002年,吳思遠在三個月內連續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了華星國際影城和UME新天地國際影城。

主要作品

《南拳北腿》、《鷹爪鐵布衫》、《李小龍傳奇》、《法外情》、《廉政風暴》、《黃飛鴻》系列、《新龍門客棧》、《醉拳》等。

《一池春水》1970年

《瘋狂殺手》1970年

《冰天俠女》1971年

《餓虎狂龍》1972年

《蕩寇灘》1972年

《猛虎下山》1973年

《羅馬大綁票》1973年

《神龍小虎闖江湖》1974年

《香港小教父》1974年

《生龍活虎小英雄》1975年

《十三號凶宅》1975年

《廉政風暴》1975年

《七百萬元大劫案》1976年

《神腿鐵扇功》1977年

《藝壇照妖鏡》1977年

《鷹爪鐵布衫》1977年

《功夫詠春》1977年

吳思遠 吳思遠

《南拳北腿斗金狐》1977年

《李小龍傳奇》1977年

《紅樓春上春》1977年

《蛇形刁手》1978年

《醉拳》1978年

《笑傲江湖》1978年

《蝶變》1979年

《南北醉拳》1979年

《功夫七戒》1979年

《驚天大追蹤》1979年

《龍形魔橋》1980年

《地獄無門》1980年

《阿燦出差》1981年

《死亡塔》1981年

《Shen long xiao hu chuang jiang hu》1982年

《摩登雜差》1982年

《霍元甲》1982年

《龍之忍者》1982年

《退休探長》1983年

《法外情》1985年

《血的遊戲》1986年

《Aloha, the Little Vampire》1987年

《倩女幽魂》1987年

《紅剋星》1987年

《賭聖》1990年

《至尊戰警》1990年

《No Retreat, No Surrender 3: Blood Brothers》1990年

《賭俠II之上海灘賭聖》1991年

《東方不敗》1992年

《新龍門客棧》1992年

《雙龍會》1992年

《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1992年

《黃飛鴻IV:王者之風》1993年

《青蛇》1993年

《黃飛鴻V:龍城殲霸》1994年

《Superfights》1995年

《人約黃昏》1996年

《宋家皇朝》1997年

《終極絞人環》1997年

《宋家皇朝》1997年

《理髮師》2006年

《契約情人》2007年

《狼牙》2008年

《醉拳》2008年

《夜玫瑰》2009年

《功夫詠春》2010年

《一代宗師》2012年等等

社會活動

吳思遠 吳思遠

連續5年出任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

香港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政協第十一屆上海市委員會委員

香港特別行政區推選委員會委員

香港事務顧問

香港電影發展局委員

上海戲劇學院客座教授

上戲電影電視學院名譽院長

上海總會常務理事

吳思遠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繁榮時期,他曾擔任香港電影導演協會會長、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主席等職。現仍擔任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香港電影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電影導演會榮譽會長、香港電影發展基金審核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推選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政協委員等社會職務。

獲獎記錄

電影獎項
  • ▪ 2014
    第12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華語電影藝術成就獎 (獲獎)
  • ▪ 2013 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獲獎)
  • ▪ 1986 第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法外情 (提名)

1998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勳章”

2001年被香港特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

人物評價

在香港影壇上,吳思遠首先是一個獨具個性的導演,他雖秉承商業電影觀念,但又頗具文人氣質,不僅形成了獨特的動作美學風格,也開創了兼容類型特徵和文藝氣質的新聞紀實片先河。

吳思遠是香港影壇較為成功的製片家,他以獨立製片體制發展了香港電影的工業層面,以對傳統類型的革新完善了香港電影的美學層面,還挖掘、培養了後來在香港影壇上的諸多人才。

吳思遠的文人氣質,使他的商業類型片獲得了一定的文藝片品格,從而確立了一種獨特的美學風格,但也正是這樣的文人氣質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類型的發展。而與文藝類型較為接近的文人氣質顯然不能與這種商業的極致性更加完美地兼容,因此吳思遠的武俠/功夫片雖不斷有新的突破,但與同時期更為商業化的其他導演的作品相比,尚缺乏這種極致的程度。如其在陽剛情懷與暴力宣洩上不及張徹的影片,在個人英雄的塑造及打鬥場面不及李小龍電影,對江湖中的奇情展現不及楚原影片,而其對國術的探討和武俠精神的表達亦略遜於劉家良的影片。但吳思遠只是吳思遠,他所有的文人氣質是其他導演所缺乏的,他兼收並蓄、頗具文藝氣質的動作美學風格也是其他導演所未能企及的。

吳思遠過重的文人氣質,使他的武俠/功夫片未能在70年代力拔頭籌,但卻又使得他在具有文藝氣質的其他類型片上獨樹一幟。他在拍攝武俠/功夫片的間隙,亦推出了兩部紀實性影片《廉政風暴》(1975)和《七百萬元大劫案》(1976)。吳思遠在這兩部影片中融入了他對香港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體現出了一個具有文人氣質的電影藝術家所具有的社會責任感,這兩部影片也進一步體現出他的藝術水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