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釋
![吞雲吐霧](/img/6/186/nBnauM3X2QDMyQzNzATO3UTO2QTM5ITO0IDNzQTNwAzMxAzLwk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詞語:吞雲吐霧
拼音: tūn yún tǔ wù
解釋:吞雲吐霧 原形容道士修煉養氣,不吃五穀,後形容人吸菸。
成語典故
出處: 南朝梁·沈約《郊居賦》:“始餐霞而吐霧,終凌虛而倒影。”
詞語辨析
謎語:紈絝子弟抽鴉片(打一四字成語)
——吞雲吐霧
謎語解析:鴉片又叫阿片,俗稱大煙,吸食進去後,口中突出如薄霧一般的煙圈,會讓人產生一定幻覺,感覺飄在空中一般,忘卻所有煩惱。
用法作謂語、定語;含譏諷意味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含譏諷意味
相關內容
《梁書·沉約傳》:“始飡霞而吐霧,終凌虛而倒影。”形容道家的絕谷養氣。後乃以“吞雲吐霧”形容吸鴉片或吸菸,多寓譏諷。《黑籍冤魂》第一回:“那富貴的人家,依舊的吞雲吐霧,一些也不要著急。” 許世友《萬源保衛戰》:“那些一支煙槍、一支步槍的 川 軍正在吞雲吐霧的時候,我們便束裝出發了。”
延展閱讀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例句:但我們現在只聽說許多人躺著~,卻很少見有人象外國水兵似的滿街發酒瘋。 ◎魯迅《南腔北調集·家庭為中國之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