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而歌

人數不多,但在作者看來,他們對於太行山的意義卻無限大。 經他的筆,那些曾經活躍或者正在活躍的太行山盲藝人們,將為人們熟知,將作為太行山歷史的一部分、民眾的一分子而永遠不再被遺忘。 無疑,在這樣的作品中,形式的意義顯然不再重要。

內容介紹

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人數不多,但在作者看來,他們對於太行山的意義卻無限大。黑暗永遠包圍著他們,但他們卻極其艱難地用歌聲和弦音照亮太行山的一草一木;無奈與傷感永遠伴隨著他們,但他們卻把幽默、輕鬆送給一個村莊又一個村莊。在太行山,盲藝人們不停地行走,百年來似乎形成了一個傳統,在他眼裡,這是太行山民間長期存在的不容忽視的現象,有著文化的、人性的、社會學的多種意義,值得更多的人關注。
作為在北京闖蕩的文化人,劉紅慶覺得他有責任、有義務描寫他們,更有情感的衝動來為這些名不見經傳的盲藝人們樹碑立傳。如他自己所言,他是一位歷史打撈者。經他的筆,那些曾經活躍或者正在活躍的太行山盲藝人們,將為人們熟知,將作為太行山歷史的一部分、民眾的一分子而永遠不再被遺忘。
成功的歷史打撈者,寫出了一個群體生命的蒼涼。在敘述盲藝人的命運時,作者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放了進去。這就難怪,全書在結構形式上富於變化,但閱讀之時,感受最為強烈的還是那些盲藝人的故事和他自己的故事。無疑,在這樣的作品中,形式的意義顯然不再重要。
歷史學家們常常更多關注的是歷史大事件的風雨變幻,或者津津樂道於宮廷、內閣的人事糾葛;流行的影視和小說,則熱中於戲說或誤說歷史,把悲壯的人與事調製成滑稽與搞笑。在它們的映襯下,《向天而歌》以它對普通百姓一個特殊群體的深刻描寫,顯出文學或史學應具有的風骨,這正是它的力量之所在。
有一天,在太行山的某一處溝壑,會有人把這本書讀給太行山的盲藝人們聽嗎?是哭,還是沉默不語。或者,挺直身軀,佇立山巔,放聲高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