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陣容大師雲集,群星璀璨,以別樣的視角引領讀者進入古今中外的文學殿堂。
《精華讀本:外國詩歌名作欣賞》累積了大量的知名作者欣賞文學名著的漂亮文章,這些文章滋養了幾代新人。
圖書目錄
盤旋曲折寄深情
兼談十四行詩的藝術特點
歌頌美、藝術和神性的詩歌
讀米開朗基羅抒情詩十首
狂飆突進的號角
關於《普羅米修斯》及其他頌歌
難拾的墜歡難收的艷魂
讀拜倫的《記得當年我們分手》
一曲禮讚大自然的亘古絕唱
談《秋頌》的藝術魅力
風暴中的祈告
讀葉芝的《為吾女祈禱》
“十年生死兩茫茫”
彌爾頓的悼亡詩
千古卓絕一莎翁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名篇賞析
失卻靈魂的現代人
賞析奧登的《無名的市民》
夢幻與追求
漫談《牧神的午後》
失女之痛
雨果《靜觀集》中的組詩《給女兒的詩》
悽苦和頹唐的怪味
《惡之花》中的愛情詩
苦戀祖國俄羅斯
勃洛克的名詩《俄羅斯》欣賞
千彩詩筆繪百感
試析《我不嘆惋、呼喚和哭泣
心潮激盪寫初戀
普希金情詩四首賞析
懷疑與否定的旋律
萊蒙托夫抒情詩選賞
冬天的月亮
阿赫瑪托娃五首詩賞析
視覺藝術與語言藝術的奇妙結合
評沃茲涅先斯基的《凝》
咫尺短篇寫鄉思
析“詩翁君王”鄧南遮的抒情詩《夏日謠曲》
弗羅斯特兩首佳作的賞析
現代派文學鑑賞的困惑
淺談艾略特的《荒原》及其解讀
將精神與物質融入詩中
愛默生的兩首名詩賞析
直覺——想像——思考
讀史蒂文斯《觀察黑鳥的十三種方式》
狂放不羈的哈非茲
哲理·具體·具象·可讀
申博爾斯卡詩作賞析
永遠的老虎和黃金
博爾赫斯的《虎的金》鑑賞
詩與思的張力
細讀泰戈爾《詩選》三首
大自然——靈魂永恆的歸宿
特朗斯特呂姆詩歌鑑賞
序言
品讀名作 余香在口
趙學文
2010年秋天,《名作欣賞》度過了它的30周年生日。
在座談會上,前幾任主編都說,30年來,《名作欣賞》發表了許多高水平的文章,構建起了文學欣賞的理論框架,許多文章都因有較高的學術水平而有著長久的生命力,如果能編輯出版《名作欣賞》名人名篇的精選本,從雜誌到書,既能滿足廣大讀者的閱讀、收藏要求,又能對《名作欣賞》有個回顧總結。作為現任主編,我很贊成他們的看法,於是,從當年年底開始著手組織力量進行“《名作欣賞》精華讀本”的策劃和編輯工作。
我出生在60年代,曾是《名作欣賞》多年的忠實讀者。從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的品讀,再到眾多學界名家的賞析品位,《名作欣賞》如一泓清泉沁入我們的心田,照亮了我們的讀書行程,所受教益自然是融匯於血液里,滲透在學養中。1986年大學畢業後,我被分配到一所師範學校任教語文,《名作欣賞》又成為我語文講壇上擷英咀芳的豐富源泉。許多年後,我擔任了《名作欣賞》的主編,面對這樣一份曾經滋養過自己的刊物,我的這種惶恐幾近僧人見到佛祖吧。
辦刊幾年來,作為刊物主編,我常常被讀者對《名作欣賞》的厚愛所感動。2010年《名作欣賞》舉辦30周年社慶,當我們尋找擁有30年全套《名作欣賞》雜誌的讀者的啟事刊出後,一時間電話、來函充盈編輯部。30年,對於個人來說可謂歲月漫漫,然而數百讀者孜孜訂閱,精心呵護,細心收藏,這份執著令我們辦刊人心生溫暖,倍感驕傲。社慶時,我們邀請了西安的楊德盛先生參加,楊先生至今仍一字不落地閱讀每期《名作欣賞》,對歷年來的好文章、好作者,如數家珍,令人感佩。在《名作欣賞》編刊,與學界同仁交流,許多人都說自己是讀著《名作欣賞》成長起來的,特別是中老年學者,幾乎無人不知《名作欣賞》。2012年,雜誌社組織了一次“‘80後’作家小說派對’,活動,黑龍江兒童文學作家黑鶴推卻了很多事,千里迢迢趕往太原,只為了卻一樁心愿,見見《名作欣賞》的編輯。她的母親是《名作欣賞》的一位忠實讀者,她在母親的教導下長大,《名作欣賞》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與結實的黑鶴舉起原漿汾酒一飲而盡,那種在《名作欣賞》工作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編輯“《名作欣賞》精華讀本”的過程,對於我們,也是重新認識過去,從過去印跡的追尋中重識《名作欣賞》獨特價值的過程。雖然今天已然是出版過剩、閱讀過剩的時代,書店裡各種讀物應有盡有,輕擊鍵盤便可任意找到各種經典作品,但惟有作品品讀的獨有見解是隨時的、個別的。30年的《名作欣賞》留給我們許多名字熠熠生輝的學界大家以名作推介和普及為己任的學人精神,更留下了他們捨棄八股學術文風的雋永的品讀文字和言常人所未言的精闢見解。這些獨特的品質,對《名作欣賞》的老讀者來說,仍余香在口;對《名作欣賞》的新讀者來說,無疑是欣賞古今中外經典文學作品的入門之徑。
“《名作欣賞》精華讀本”即將與讀者見面了,令我們不能不遺憾的是,這個選本遠遠不能容納《名作欣賞》曾經刊出的眾多好文章。那些偉大的古今中外作家和聞名遐邇的當代作家、學者,因其思想藝術的貢獻而會被我們銘記。我們也感謝把半生精力傾注在《名作欣賞》雜誌的首任主編張仁健先生。第二任主編解正德先生、第三任主編原琳先生繼往開來,成績為人稱道。胡曉青先生老驥伏櫪,在叢書編輯過程中超負荷工作,箇中滋味是不親歷其事者難以想像的。我的摯友北京大學出版社周雁翎博士對該選題的熱情和他身上的北大人一絲不苟的嚴謹精神令我敬佩。出版精品圖書需要的是慢功夫,在歷時兩年之後,編輯人、出版人付出了很多努力,該叢書終於付梓,辛苦地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後的釋然,對所有參與到這項工作中的人來說都是極好的寬慰。
謹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