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汽車學院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

2002 年4月,同濟大學以科技創新和新能源汽車開發為指導思想,以創新科研機制和組織架構為特色,成立了為中國汽車產業全方位服務的汽車學院。2004年9月,汽車學院全體遷入位於上海國際汽車城的同濟大學嘉定校區。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總投資4億元的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已投入使用,現已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自主開發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學院設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管理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車輛工程博士點、動力機械及工程博士點、車輛工程碩士點、動力機械及工程碩士點和車輛工程學士點。

目前,學院在職教工95人,其中教師62人,教授25名(其中22名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24名。學院擁有國家“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萬鋼教授;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教授為兼職博士生導師和大眾—同濟研究院院長;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各1名;並聘請多名國內外著名汽車專家為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學院與德國、奧地利、美國、義大利、荷蘭等國家及中國香港、台灣地區的政府、高校、科研機構、企業有著廣泛的科研協作關係、學術交流和人員交流。

學院具有優異的教學和科研環境。在國家有關部委、上海市政府相關部門、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和國外跨國公司等的資助下,學院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汽車及發動機研發試驗設備,如汽車轉鼓試驗台、汽車廢氣排放測試分析儀、汽車道路模擬振動台,整車半消聲以及三坐標儀等。現已建成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和汽車造型研究中心,此風洞是國內國際具有一流水平的汽車產品研究和開發基地。目前汽車學院承擔著包括國家863科研攻關項目“燃料電池轎車研究”等在內的多項國家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學院藏有大量的國內外圖書資料。

目前在讀全日制本科生1018餘人,碩士生300餘人,博士生70餘人,工程碩士生135名,中德學院碩士生22名。本科培養為5年制,其中一年為主修德語(二外)。碩士生培養2.5年制,博士生培養3年制。其中本科的各專業方向在四年級進行提前攻讀碩士的選拔,經選拔的一部分學生進入六年半學制學習(即“4+2.5”模式),畢業後授予工學碩士學位;經選拔的另一部分進入中德學院攻讀碩士學位,按中德合作方式培養,該部分同學畢業後,可以有直接在德國攻讀博士學位的資格;其他四年級同學按5年制完成學士學位。學院非常重視本科階段的大學教育,並在教育改革和創新方面多次獲得過國家和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並有多本教材獲得上海市優秀教材獎。

學院概況

1978年,熱能動力機械(動力)專業恢復招生。

1988年秋,同濟大學“機械設計及製造”專業(服務方向為汽車設計及製造)正式向全國招生。同濟大學在機械工程系下設立汽車教研室,成立汽車研究室 。

1991年4月,汽車工程系正式成立。下設工程機械專業、汽車專業、熱能動力與裝置專業,1996年重組成新的汽車工程系,包括汽車專業和車用發動機專業。1999年7月29日,同濟大學汽車行銷管理學院成立。2002年,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成立。

2002年4月28日,在汽車工程系、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汽車行銷管理學院的基礎上,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正式成立。2004年9月,汽車學院全體遷入位於上海國際汽車城的同濟大學嘉定校區。

學院設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管理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車輛工程博士點、動力機械及工程博士點、車輛工程碩士點、動力機械及工程碩士點和車輛工程學士點。

截止至2009年底,汽車學院在職教工109名,其中教師78名,教授25名(其中24名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21名。汽車學院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教授為兼職博士生導師和大眾-同濟汽車研究院院長;有2名教授入選中組部千人計畫;並聘請多名國內外著名汽車專家為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汽車學院與多個國家及地區的政府、高校、科研機構、企業有著廣泛的科研協作關係、學術交流和人員交流。

汽車學院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汽車及發動機研發試驗設備,如汽車轉鼓試驗台、汽車廢氣排放測試分析儀、汽車道路模擬振動台,整車半消聲室以及三坐標儀等。目前已建成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和汽車造型研究中心。

截至2009年底,在讀全日制本科生980餘人,碩士生398人,博士生86人,工程碩士267人,中德學院碩士生71人。本科培養為5年制,其中一年為主修德語或法語(二外)。碩士生培養2.5年制,博士生培養3年制。

沿革

1988年秋,同濟大學“機械設計及製造”專業(服務方向汽車)正式向全國招生 。

1988年10月,同濟大學在機械工程系下設立汽車教研室,成立汽車研究室。

1990年6月,獲得“汽車設計及製造”專業碩士點授予權。1990年,德國大眾汽車基金會和下薩克森州政府出資169萬馬克資助汽車專業教師和建設汽車和內燃機實驗。

1991年2月,國家教委下達教高〔1991〕8號文,確定了參考德國學位工程師培養模式而制訂的6.5年教學計畫,學生從四學級開始分流,選拔一部分學生經過碩士生入學考試,提前進入碩士研究生階段學習。

1991年4月,同濟大學汽車工程系正式成立。

1996年6月,“汽車設計及製造”專業被評為上海市重點學科。

1997年7月,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投資850萬與同濟大學共同建立了“上汽同濟汽車造型與內飾設計工程中心”、“上汽同濟噪聲與振動工程中心”、“上汽同濟汽車模型風洞工程中心”、“上汽同濟汽車整車設計工程中心”四個工程中心。

1998年9月,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投資169萬元與同濟大學共同建立“汽車發動機電子控制聯合實驗室”。

1998年10月,獲車輛專業博士授予權和建立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1999年,汽車工程專業碩士生作為機械學科方向首批在我校中德學院入學。由德國著名專家授課,畢業後取得碩士學位,並獲直接在德國大學攻讀工程博士學位的資格。

1999年7月,上汽集團與同濟大學共同建立汽車行銷管理學院。

1999年10,德國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向我校投資500萬元人民幣建立“大眾-同濟汽車研究院”。

2000年,上海環保局投資150萬元與同濟大學共同建立“汽車排放檢測站”。

2000年11月,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成立。

2001年,上海市決定興建上海國際汽車城,並確定同濟汽車學院落戶汽車城,劃撥建設用地1500畝;國家863計畫電動汽車專項設立和學科申報的“燃料電池轎車”項目成功立項;同濟大學車輛工程學科被列為上海市重點學科。

2002年4月28日,正式成立了同濟汽車學院。

學科建設

車輛工程學科是該學院的重點發展學科。1998年車輛工程專業獲得博士授予權;1999年機械工程一級學科設立博士後流動站;2000年獲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2000年車輛工程成為上海市重點學科。郭重慶院士、萬鋼教授為該學科學術帶頭人,郭孔輝院士擔任該學科大眾-同濟汽車研究院院長。

科研方向與成果

學科發展戰略定位於3個主要研究方向:轎車整車集成開發技術、汽車網路化製造、潔淨能源汽車。2002年完成了國家“863”電動車重大專項和上海市科委項目以及教育部重點科研項目:“燃料電池轎車虛擬匹配開發研究”等。2007年汽車學院和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共有106項科研項目立項,其中“863”項目7項,國家合作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20項,科研契約總額12 372萬元。

2007年,新成立長安——同濟汽車工程學院,清潔能源研究所、同濟——聯誼工貿發動機零部件研究所、同濟一Mentor Graphics汽車電子系統設計實驗暨培訓中心、同濟大學“教育推進夥伴計畫(PACE)”中心。

學生科技

同濟大學大學生汽車科技創新實踐基地(以下簡稱“創新基地” )於2003 年5 月27 日成立,時任汽車學院院長的萬鋼校長為創新基地揭牌。

基地下屬3大車隊:同濟翼馳車隊,同濟志遠車隊,智慧型小車車隊 。

同濟翼馳車隊

同濟翼馳車隊LOGO 同濟翼馳車隊LOGO

Formula SAE(大學生方程式賽車)比賽由美國車輛工程師學會(SAE)於1979年開辦,比賽要求大學生以一年的時間,開發一部排氣量為610 c.c.以下的假日休閒賽車。現有美國、日本、中國等11個國家每年舉辦13場比賽。比賽通過一系列項目綜合評價一輛賽車的優劣,包括:技術檢驗、成本分析、市場行銷、工程設計、加速測試、轉向測試、耐久測試、燃油經濟性等8個項目組成。這項比賽重點不是在比快,而意在做出一輛安全而且容易操作的競賽型車輛。整個比賽過程要求嚴謹而且非常注重安全,不但廣受工科學生歡迎,而且深受汽車業內人士矚目。

經過多年的發展,FSAE已經每年由13個國家舉辦的15場分站賽組成。自2009年10月19日正式開啟的中國FSAE大賽得到了社會各界多方關注,基於對汽車後備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國內知名汽車企業紛紛踴躍贊助支持本次大賽開展。FSAE中國賽至今已成功舉辦3屆,同濟大學FSAE翼馳車隊也連續三節參賽,奪得了矚目的成績。

同濟翼馳車隊(TJU Racing Team)成立於2007年,隸屬於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創新基地。現有成員40餘人,設有車架組、懸架轉向組、動力總成組、電控組、車身組和管理組,並橫向架設車手組與行銷組,共8個組別。整個團隊秉承著創新、堅持、凝聚的理念,用夢想打造自己的賽車,構建未來的道路。經過了5年的時間,車隊已經有6輛賽車的設計製造經驗,車隊於2009至2012年連續4年前往日本靜岡參加日本賽,曾獲得會長獎、新秀獎第3名、行銷報告第3名、燃油經濟性第4名等優異成績;在2012年第三屆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上,同濟翼馳車隊表現出色,榮獲亞軍,並奪得了發動機調校第三名等好成績。

同濟大學志遠車隊

同濟大學志遠車隊(EP車隊)組建於2000年,隸屬於同濟大學汽車學院。以推動環保技術發展,充分利用有限地球資源為宗旨,以挑戰汽車燃油耗費極限為目的,設計研發節能賽車。自2002年起,每年我們都會組建一支富有創新精神、懂得團隊合作並且對汽車充滿熱情的研發小組,本著充分發揮燃油的節能潛力的宗旨,不斷地挑戰整車油耗的極限。在艱辛的設計研發的工作中,項目組成員也進一步鍛鍊了自己的創新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同時對於汽車的節能環保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關於智慧型小車

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慧型汽車競賽起源於韓國,是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資助下舉辦的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組委會提供一個標準的汽車模型、直流電機和可充電式電池,參賽隊伍要製作一個能夠自主識別路徑的智慧型車,在專門設計的跑道上自動識別道路行駛,最快跑完全程而沒有衝出跑道並且技術報告評分較高為獲勝者。選手須使用競賽秘書處統一指定並負責採購競賽車模,採用飛思卡爾控制器作為核心控制單元,自主構思控制方案及系統設計,包括感測器信號採集處理、控制算法及執行、動力電機驅動、轉向舵機控制等,完成智慧型車工程製作及調試,於指定日期與地點參加各分賽區的場地比賽,在獲得決賽資格後,參加全國決賽區的場地比賽。比賽中分為四個小項進行比賽,分別為光電車、攝像頭車、電磁車和創意車。其設計內容涵蓋了控制、模式識別、感測技術、汽車電子、電氣、計算機、機械、能源等多個學科的知識。

同濟大學創新基地智慧型車項目成立於2005年,直屬於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創新基地。並由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羅峰擔任指導老師。我校智慧型車項目下設有四個比賽小組,為光電組、攝像頭組、電磁組和創意組,分別參加“飛思卡爾”杯智慧型汽車競賽中四個項目的比賽;還設有一秘書組,進行日常事務工作的管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