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1年10月22日,經吉林省政府批准,建立吉林琿春省級自然保護區。
2005年7月23日,經國務院辦公廳批准,琿春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10年4-5月,在由吉林省林業廳主辦、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籌辦召開的吉林省東北虎野生種群保護行動計畫研討會上,琿春地區正式被列為中國野生東北虎保護第一優先區。
地理環境
位置
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東南部。
氣候
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近海中溫帶季風氣候區,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熱同季。同時,全區氣溫受海洋性氣候影響變化較明顯,冬與夏、晝與夜溫差逐漸縮小。與同緯度地區相比,基本上是冬暖夏涼。極端天氣現象較少見。年平均氣溫為5.65℃,1月平均氣溫為-17.4℃,8月平均氣溫為25.9℃,極端最高氣溫為36.3℃,極端最低氣溫為-32.5℃。無霜期120~26天,年平均積溫2584.4℃,封凍期在11月初,一般在4月上旬開始解凍。最大凍層深度為1.5米,水面結冰厚度0.8~1.0米,正常年份積雪最大厚度為39厘米。
地質
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貫穿琿春市的東北部和東南部地區。在大地構造單元上屬於中朝準地台的東北邊緣即遼東的復背斜區域,次一級構造屬於遼東隆起區的太子河—渾江凹陷和鐵嶺—靖宇隆起,即長白山第二隆起帶的交匯處。在區位上,處於歐亞大陸邊緣,瀕臨太平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而產生的強烈的褶皺帶區域。
地貌
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北跨越琿春全境,東西呈狹長地帶分布,境內群峰起伏,層巒疊嶂,山地主要分布於北、中和南部的部分地區,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全區最高點海拔達973米,南部最低點海拔5米,高差大。高山、谷地,河流、湖泊均有發育。分為低中山地貌區、低山丘陵地貌區和河谷及盆地地貌區。
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貌主導特徵表現為以低山地為主,屬長白山系老爺嶺山脈。丘陵、盆地、台地、河谷、階地、沖積扇、湖泊、沙洲、三角洲均有發育。地貌類型均比較齊全,其中微型地貌中的沙洲、河漫灘、一級階地是砂金富存的主要地貌單元。
主要山峰有:棺材砬子、黑瞎子山、平頭嶺、石門嶺、鷹嘴砬子、老陳家後山、大里溝大頂子、煙筒砬子山、黑山、神仙頂子、長嶺子、黑頂子山、水流峰、沙草峰、張鼓峰等。
島嶼、沙洲有:河口沙洲島、琵琶島、玉泉島、防川島、河東下沙洲、琵琶沙洲、朝陽新沙洲和古江沙洲等。
土壤
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土壤是北溫帶地區地帶性土壤與長白山地的非地帶性土壤鑲嵌分布的有機結合演化而成。
典型地帶性土壤有暗棕壤。成土母質為酸性岩風化物,土壤呈微酸性,廣泛分布在中、俄邊境的丘陵山地,其中東北部山區主要以暗棕壤為主,還有少量的沼澤土、沖積土等穿插其間,形成東北部山區土壤類型。
非地帶性土壤分布在中部平原和周圍丘陵、山谷台地,土壤以水稻土、白漿土、沖積土為主,還有零星分布的草甸土、沼澤土。
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7種土壤類型:暗棕壤、白漿土、草甸土、沼澤土、風沙土、沖積土、水稻土。
水文
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流屬圖們江水系,河網密布,平均每平方公里河長超過4.3公里,有大小河流52條,二級直流34條,三級支流11條,四級支流2條。多年平均徑流深超過400毫米。境內徑流深度在地域上的分布為由北、西向東南遞增,徑流年際間變幅也很大,豐水年的平均徑流量為枯水年的3倍以上。主要河流有:圖們江、琿春河。
區域範圍
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巴斯維亞、波羅斯維克等2個虎豹保護區和哈桑濕地保護區接壤,西南隔圖們江與朝鮮卵蒲和藩蒲濕地保護區相鄰,北與黑龍江綏陽林業局相連。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30º14′08″~131º14′44″,北緯42º24′40″~43º28′00″之間。總面積108700公頃,其中:核心區50536公頃,緩衝區40571公頃,實驗區17593公頃。另外,根據主要保護對象東北虎、豹野生種群活動範圍較大的特點,並結合琿春市的實際狀況,在保護區北部設立外圍保護帶41778公頃。
保護目標
綜述
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為東北虎、豹及棲息地,屬於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動物
截至2013年,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魚類有6目9科34種,占圖們江魚類種數的79.1%;其中被例為中國《珍貴稀有水生動植物種類名錄》中的有5種。兩棲類為2目6科12種,占吉林省兩棲類種類的92.3%,爬行類2目4科12種,占吉林省種數的74.5%;鳥類為16目41科208種,占吉林省鳥類種數的61.6%。哺乳類全區有7目16科49種,占吉林省哺乳類種數的60.5%。其中國家I級野生動物種數10種即:東北虎、豹、原麝、梅花鹿、紫貂、丹頂鶴、白頭鶴、金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國家Ⅱ級野生動物種數有33種,如馬鹿、黑熊、青鼬,猞猁、白忱鶴等。
另外,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具有豐富的昆蟲資源,昆蟲為4目、118科,340屬、425種,其中鞘翅目昆蟲種類最多為120種,占該保護區區昆蟲種數的28.2%;鱗翅目第二位,100種,占該保護區區已知昆蟲種類數的23.53%;列第三、四、五位的分別是雙翅目(11.29%),膜翅目(9.85%),半翅目(8.94%)。
植物
截至2013年,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植物有:119科,314屬、537種(除大型真菌外)。區系中的植物種類約占吉林省野生植物的20.9%;種子植物科數約占全國種子植物總科數的30%;屬占全國總屬數的10.5%。而種類占全國總科數的2.2%。而國家級保護植物有10種,如東北紅豆杉、水曲柳、紫椴、野大豆等。
真菌
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有豐富的大型真菌,分兩大亞門即子囊菌亞門和擔子菌亞門,四個綱為核菌綱、盤菌綱、層菌綱和膠菌綱,12個目43科154種,其中有主要經濟價值的真菌有69種,如鬆口蘑(松茸)、靈芝、羊肚菌、猴頭菌等。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機構為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管理方法
一是設立了虎豹監測熱線電話,建立了信息提供獎勵機制,同時藉助邊防駐軍和森林警察強化巡護工作;
二是聯合公安、工商、漁政等管理部門,定期不定期地對賓館、飯店、市場等可能經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場所進行檢查。從嚴從快查處濫捕濫獵野生動物的違法活動。聯合琿春市政府、森林公安、駐琿邊防部隊、WCS中國項目駐琿辦公室,開展大小型清山行動10多餘次,有效遏制和震懾了濫捕濫獵等違法行為,改善了東北虎、豹被捕食動物等瀕危物種的棲息環境。
管理內容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國際組織合作開展國際上MIST巡護工作,共巡護529次,記錄到東北虎活動信息20餘次,其它野生動物信息1200餘條,人類活動信息350多條,解除、沒收套子260個,夾子7個,涉及到固定樣線24條,每次平均步行巡護時間2.5小時,累計巡護3100千米,巡護樣線全面覆蓋了保護區整個區域。
自2011年6月至12月,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MIST”巡護上總計巡護里程360千米,監測到野生動物信息305次,人為活動50次,清除套(鋏)60個。
開發利用
科學研究
2008~2011年,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該區域利用被動監測和樣線調查的方法對東北虎及其獵物的數量展開了調查,通過對野生東北虎捕食家畜監測記錄分析對東北虎捕食家畜展開了研究,從捕食者的領域、獵物資源的生物量、人類活動干擾3方面對東北虎最小保護面積開展了研究。
旅遊景點
回龍峰革命洞
回龍峰革命洞,也叫革命石窟,內部高1.5米,南北長約4.8米,東西寬約1.8米。“革命洞”是自然形成的石洞,洞頂堆滿亂石,頂部有一條只能容一人出入的小石縫,就是洞口。“革命洞”在半山腰上,因常年遭雨水沖刷,土沙流入,洞內面積日趨縮小,據當地人回憶,當年此洞可容納三十多人。回龍峰革命洞是反對日本侵略、挽救民政危亡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為琿春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水流峰
水流峰是琿春敬信鎮境內的第一高峰,海拔462米,是敬信平原的群山之首。水流峰山勢險峻,戰略位置重要。1963年羅瑞卿大將在此視察時指示在此設立哨所,駐地官兵還在這裡修築了一道道石台階,築起了一條堅固的邊塞“長城”,因此水流峰又稱為“水流長城”。站在山峰上放眼四望,可輻射460平方公里,南可眺望日本海和三國五個城市。
張鼓峰
張鼓峰又名刀山,位於防川村北部1.5公里的中俄邊界線上,圖們江上溯40公里的東岸,海拔152米,山頂分水嶺為中俄邊界,是北部主要山峰,山林別致,山頂平坦,便於眺望,因中俄期間的“張鼓峰戰役”而聞名,現在其山坡仍可發現戰爭遺物。
生態價值
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第一個以國際瀕危物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東北虎、豹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區內有東北虎5-7隻、豹3-5隻,是中國野生東北虎、豹分布數量與密度最高的地區。同時,由於這裡獨特的地理位置(與俄羅斯虎豹保護區接壤,與黑龍江省東寧市和吉林省汪清縣相鄰)和區位優勢,起到了聯繫中、俄、朝三國虎豹種群自由遷移,維持種群繁衍的生態通道作用,是中國東北虎野生種群向內陸區域擴展的希望所在,還是中國東北虎野生種群恢復的種源基地。
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部的圖們江下游近海濕地也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區內濕地面積2420公頃,不僅是丹頂鶴等珍稀鳥類遷徙過程中的重要停歇地和棲息地,還是許多鳥類在中澳、中日兩條遷徙路線上的交匯地。因此,保護好該區域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對於促進圖們江下游地區可持續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並對於該地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