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敦厚元宵燈會

簡介

“敦厚元宵燈會”,起源於吉安縣敦厚鎮的敦厚、厚豐兩村。是敦厚、厚豐兩村劉氏宗族自古以來一直沿襲的一個規模宏大、氣氛熱烈、場面火爆、帶有明顯祖先崇拜和娛樂狂歡性質的大型傳統民俗項目。敦厚元宵燈會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喜慶熱烈,帶有節日狂歡性質,集祖先俗神崇拜、民間燈彩、武術表演等於一身,內容豐富多彩、地方特色鮮明。

歷史淵源

敦厚、厚豐兩村,原本是一個大自然村,叫敦厚村。村民均為“劉”姓,同族同宗,分屬劉氏宗族的8大房。漢高祖劉邦是他們的祖先。

最初敦厚劉氏族人舉辦燈會活動,與劉氏先祖劉邦的“斬蛇起義”傳說故事等有關。“斬蛇起義”傳說廣為流傳,世人皆知。但敦厚劉氏族人的傳說版本更為撲朔迷離,充滿奧妙和玄機。

其曰:“公元前212年,泗水亭長劉邦奉命押送一批刑徒從沛縣前往驪山參加修築始皇陵九死一生的勞役。出發不久,刑徒們就紛紛逃跑。劉邦心想,刑徒逃跑,自己已犯瀆職之死罪,不如索性成全大家。於是,隊伍來到豐西澤中,他突然下令停止前進,就地休息。晚上,他親自將押送的刑徒全部解縛釋放,並對大家說:‘各位趕緊逃命吧!我自己也要從此亡命天涯了。’刑徒們呼嘯散去,但有十多位壯士不肯走,堅決要求追隨劉邦,生死與共。於是,劉邦率這一行十多人在澤中小道逃跑。突然,一條大蟒蛇擋住了前面的道路。眾人大駭,紛紛回走。劉邦知道,往回走一定會被官府追兵殺死,情況已萬分危急。也不知哪裡來的一股勇氣,劉邦大喝一聲:‘壯士行,何畏!’拔出三尺青銅寶劍,衝上前,向擋道的大蛇揮劍砍去。這一劍力大無比,粗壯的蛇腰幾乎被完全砍斷,血流如注。劉邦正欲補上一劍,將巨蟒徹底斬斷,結果其性命,蟒蛇突然開口,自稱是白帝之子,本想和赤帝之子——劉邦一比高低,爭奪天下,不想落敗,只請劉邦不要將自己斬斷,留下一條性命,也為日後劉氏大漢江山留下一線血脈,好中途復興,再續百年天命……說完,大蟒化為青煙升空而去。劉邦番然醒悟,信心倍增。追隨的眾人聽了巨蟒之言,對劉邦更是敬畏、崇拜。不久,劉邦在沛縣官吏蕭何、曹參、樊噲等人和一班少年豪傑的支持下,殺了沛縣縣令,攻占縣城,舉行了祭祀天地鬼神大典,樹立起紅色大旗,正式宣布公開反秦起義。此後,劉邦率部南征北戰,攻克秦都鹹陽、擊敗強敵項羽,建立起強大的大漢朝。後外戚王莽篡位,大漢江山旁落,但王莽‘新朝’只曇花一現,劉氏很快又奪回江山,建立起東漢王朝,再續天命二百餘年。劉氏族人相信:多虧當年高祖揮劍斬蟒時,手下留情,未將蟒蛇完全斬斷,既給巨蟒留下了一條性命,也給劉氏大漢江山留下了一線血脈,使之天命續存……”。為紀念先祖斬蛇起義,剪滅暴秦的千古壯舉,緬懷先輩南征北戰,一統天下的豐功偉績,教育族人永遠繼承、弘揚劉氏先人奮發向上的精神,同時慶賀春節、元宵佳節等,劉氏宗族於每年春節、元宵期間,舉行盛大的“元宵燈會”祭祀、慶典等活動。

因敦厚村緊靠縣城敦厚鎮,劉氏族人的元宵燈會活動每每在村落場院、山林和田間地頭以及縣城等,進行恭賀表演及盛大的巡遊展演,深受縣城和周邊村莊民眾的喜愛,迅速演變成為整個縣城人民民眾一年一度春節、元宵期間踴躍參與的大型民間自發性民俗文化活動項目。

“敦厚元宵燈會”活動歷史悠久,村民稱其“古已有之”。老輩人稱:該習俗是開基祖劉徵從原籍湖北荊州襄陽帶過來的,起初人丁不多,活動規模較小,後來越來越發展壯大,至清朝中後期成鼎盛之勢。由此推測,該項目在吉安縣的歷史應當稍晚於劉徵定居吉安的時間,約為六七百年。

基本內容

燈會活動於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期間舉行。但相關的準備活動如扎制各色燈彩、組織藝人演練等從春節前就開始了。

正月十一傍晚舉行隆重的祭廟、敬神、請龍、開光、出燈儀式。總祠祭畢,各房龍燈回各房分祠祭拜。祭祖禮畢,所有龍燈及各色燈彩和拳、劍、刀、棍等,來到距村子約一里路遠的一棵千年古樟神樹下,祭拜樹神,並於樹下進行大型表演。第二天起,各房燈彩、武術隊自由活動,不分白天黑夜地游村串戶,恭賀表演,盡意玩耍。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敦厚元宵燈會活動的高潮。黃昏時分,八大房所有燈彩、武術隊伍,匯聚於總祠。莊嚴隆重的祭祖儀式後,鳴炮奏樂,響銃十二聲。出總祠後,祭廟、敬神、贊禮,然後燈彩、武術隊伍依次於兩村主要街巷、村道巡遊一遍後,聚集於村口,分為4組(每兩房1組)出村巡遊。村中男女老幼,凡能走動的,都一一出動,總計四、五千人,人人手中一支火把,不能舉動火把的幼童,也都手提小巧玲瓏、形狀各異的燈籠。隨著長者一聲令下,數千火把、燈籠同時點燃,熊熊火光中8條巨龍霎時翻飛起舞,龍燈手們齊聲呼嘯吶喊,將巨龍舞得虎虎生風,並以巨龍為首,帶領各自人馬,向著縣城幾條主要街道狂奔而去。早年,龍燈、火把還要沿兩村劉氏地界巡遊“踩地界”,熊熊火光漫山遍野、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聲鼎沸,遠觀,似條條火龍奔騰翻滾,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各項目內容

“敦厚元宵燈會”的燈彩項目相當齊全。除了8大房各出1條9節布龍外,還有大量的牌燈、獅燈、花燈、鰲燈、魚燈、蝦燈、採蓮船、蚌殼燈、擎、傘、高蹺、花棍(一種舞蹈,已失傳),以及拳、劍、刀、槍、棍、棒等武術表演內容。

元宵夜“踩地界”、巡遊表演等,更是熱鬧非凡。兩村劉氏男女老幼數千人傾巢而出,人手一支火把,不能持火把的幼童也要手提各式燈籠,場面異常熱烈、規模非常宏大。《廬陵縣誌·風俗篇》有曰:“元宵向有燈節名……惟龍燈盛行……有能者獻珠於前……佐以獅燈、魚燈,觀益美焉……更擇男女之美者扮鳳儀亭、雷峰塔、弄玉跨鳳、麻姑晉爵、天女散花諸故事……惟扮漁翁蚌精者,自行別有,武士數十,踏六七尺木腳隨於後,儀仗之盛,綿亘里余。所過商戶,燃爆竹迎之,隆隆之聲,不絕於耳。觀者填街塞巷,遺舃墮釵,不知數嘻,壯哉!”。

“敦厚元宵燈會”傳統的祭祖、祭廟、請龍、開光、出燈、送龍等儀式,也非常隆重、神秘。

基本特徵

(1)、規模宏大,場面熱烈

“敦厚元宵燈會”活動進行時,數千支火把漫山遍野,火光熊熊,人聲鼎沸,場面火爆熱烈。人們似乎置身於當年漢高祖亡秦滅楚的戰場,又似乎看見了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燎原的星火。其震撼力是其他活動不可比擬的。

(2)、民俗文化內涵深厚

“敦厚元宵燈會”活動以祭祀劉氏祖先、緬懷漢高祖劉邦率眾起義,亡秦滅楚,建立流芳千古的豐功偉績等為主要目的,承載了相當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3)、活動時間長。

“敦厚元宵燈會”活動從正月初開始,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晚結束,跨渡時間達十多天。

(4)、民眾參與面廣

除敦厚、厚豐兩村近6千村民幾乎全體參與外,還吸引了縣城及周邊村莊民眾的廣泛參與。

(5)、活動項目多,文化娛樂性強,獨具特色

傳統的“敦厚元宵燈會”民俗活動除了有龍燈表演外,還有花燈、牌燈、採蓮船、蚌殼燈、擎、傘等其他多種民間燈彩項目,和刀、槍、拳、劍、棍等武術表演項目,堪稱豐富多彩。在燈彩、武術表演的同時,加入了大量火把,渲染和烘託了喜慶熱烈的節日氣氛,產生一種巨大的心靈震撼力,並因此賦予該項目獨一無二的特色。

主要價值

1、促進民間燈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

傳統的“敦厚元宵燈會”民俗活動內容非常豐富。除龍舞、火把(或燈籠)以外,還有牌燈、花燈、蝦燈、採蓮船、蚌殼燈、擎、傘、花棍舞蹈等各色燈彩。其中不少在吉安縣已屬珍稀品種,“擎”“傘”等項目在吉安縣更是不幸失傳了多年。如能趁該項目少數知情傳承人尚健在時,及時對該項目開展搶救保護、挖掘整理等工作,相信除花棍舞蹈等少數項目以外,大部分寶貴的傳統燈彩項目能搶救恢復過來。這對於豐富燈彩之鄉的民間燈彩品種、保持民間燈彩藝術多樣化,促進燈彩之鄉建設等,具有極其為重要的意義。

2、有利於傳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敦厚、厚豐兩村劉氏“敦厚元宵燈會”民俗活動本身,就是一項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她承載了厚重的人文精神和兩千餘年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敦厚、厚豐兩村劉氏族人數百年來也一直以“劉邦後人”而引以驕傲、自豪,並自強、自勉。該項目所蘊含的劉氏先人奮勇拼搏、敢於勝利、不懼兇險、前赴後繼、一往無前等大無畏精神,是中華民族共有的英雄主義精神,也是廬陵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代代傳承,並進一步弘揚光大。

3、有較高的歷史、宗教、民間信仰、民俗文化等研究價值:

“敦厚元宵燈會”的祭祖、敬神、祭廟、出燈、送燈儀式等充滿神秘色彩,具有地方獨特性。除了具有較高的探奇觀賞價值外,也具有較高的歷史、宗教、民間信仰、民俗文化等科學研究價值。

4、文化娛樂性強,深受民眾歡迎:

“敦厚元宵燈會”活動的文化娛樂性強。通過該項活動的開展,可直接豐富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事實上,該項目也早已成為吉安縣縣城民眾一年一度重大的民俗文化節日。

5、可通過藝術創新,賦予新的內涵,傳播廬陵文化、弘揚先進文化:

該項目原有的民間燈彩“擎”“傘”等,具有極大的創新潛力,可以承載並表現更多的廬陵文化內涵。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將吉安縣眾多歷史文化名人(如文天祥、周必大、胡銓、劉晨翁等)的傳說典故、井岡山鬥爭時期革命先輩們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等,融入“擎”“傘”等燈彩表演中,達到以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寓教於樂地傳播廬陵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目的。

在“擎”“傘”燈彩項目的創新題材、設計方案,尤其是小演員遴選過程中,還可以派生出不少其他的新奇有趣、能吸引廣大民眾積極參與的文化活動,從而進一步地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弘揚民族精神、傳播先進文化。

6、具有打造地方知名民俗文化品牌的巨大潛力:

該項目的規模宏大,場面火爆,具有較強的狂歡娛樂性。即便是目前很不景氣、參與項目相當單薄的情況下,依然熱鬧非凡,民眾年年樂此不疲。相信通過搶救、恢復和精心扶持,很有可能打造、開發成一個具有旅遊價值的民俗文化品牌項目。

7、促進民間燈彩文化藝術之鄉建設:

“敦厚元宵燈會”的主要內容還是民間燈彩展演。而吉安縣是聞名省內外的國家級民間燈彩文化藝術之鄉,做好該項目的傳承、保護、與弘揚、發展等,對於加強和促進燈彩之鄉建設,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

瀕危狀況

建國後,龍燈會、提燈會均解散,活動也多次被迫停辦。文化大革命期間停辦了十六七年之久。改革開放以後的1981年,村民自發恢復了該項傳統,並每年舉辦,堅持至今。只可惜,規模無法再與往昔相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還有一些花燈、牌燈及武術表演項目參與,近年就僅剩下龍舞和火把兩個內容。而且隨著充當火把材料的篾纜繩日益短缺,火把數量也銳減,多以紅燈籠代替。出燈、送燈、祭祖、祭廟、拜神等儀式也不如從前之規範、隆重。

保護措施

吉安縣對敦厚、厚豐兩村劉氏“敦厚元宵燈會”項目,關注和重視得較晚。長期以來沒有把她作為一個有較高價值的民俗項目來對待,僅僅只是將其中的龍舞和民樂隊,分別納入了民間燈彩和民間音樂保護範疇。隨著對民俗文化認識的提高,近年來吉安縣逐漸加大了對該項目的重視程度和扶持力度。2006年,縣文化館將該項目納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範圍,普查結果錄入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管理資料庫”,相關材料已上報省、市保護中心。2007年吉安縣人民政府審查批准該項目列入了吉安縣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該項目先後申報批准列入了市、省級保護名錄。隨著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經費投入的不斷增加,吉安縣敦厚鎮劉氏“敦厚元宵燈會”,這一古老的傳統民俗,一定會恢復甚至超越昔日盛況,向更多的人展現其獨特的魅力與風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