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謀的生成與制衡:理論分析與來自東亞的證據

合謀理論的新進展——組織內合謀的相關研究 合謀的產生與防範 合謀理論的套用與案例分析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合肥工業大學; 第1版 (2008年9月1日)
平裝: 18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810938204, 7810938207
條形碼: 9787810938204
尺寸: 23.6 x 16.8 x 1 cm
重量: 422 g

作者簡介

羅建兵,男,1972年出生,湖南邵東人,中共黨員。經濟學專業學士學位,國際貿易學專業碩士學位,世界經濟學專業博士學位。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副教授。近年來參與了(日本)國際交流基金項目《日本的經濟體制改革》、教育部項目《中國開放經濟潛勢研究》、江蘇省教育廳項目《江蘇外商直接投資技術創新效應分析》,主持了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產品內分工視角下中國國內價值鏈的構建與產業升級》等。此外,還參與或主持了北侖電廠股權激勵改革項目、超威電子有限公司股權激勵改革項目、蘇源環保股權激勵改革項目,以及江蘇泰州物流園區規劃項目等橫向課題。近年來發表了《合謀理論研究述評》、《合謀理論的套用與案例分析》、《轉型經濟中的合謀與監管基於博弈的分析》、《日本模式制度變遷與組織多樣性》、《產品內分工下中國產業升級與國內價值鏈構建》、《農產品補貼與可持續發展歐盟的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長三角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分析》、《轉型經濟中的合謀與監管一個博弈的解釋》等十多篇學術論文。

內容簡介

《合謀的生成與制衡:理論分析與來自東亞的證據》主要內容:合謀是一種古老的經濟政治行為:早期的合謀理論,無論是卡特爾的壟斷價格維持,還是博弈論引入後出現的動態框架下的合謀的商務實踐模型化,以及決策和拍賣中的合謀行為研究,都屬於組織間的合謀理論範疇。近年來,以拉豐和梯若爾為代表的經濟學家運用博弈論和不完全契約理論,把合謀理論引入組織內研究,並建立了組織內合謀行為的一般分析框架。此後,合謀理論的研究也逐漸登堂人室融入主流經濟學。但國內經濟學界對合謀理論的研究還相當匱乏。 為此,《合謀的生成與制衡:理論分析與來自東亞的證據》選擇了合謀理論這一經濟學前沿分支作為研究主題,並以合謀的生成與制衡為主線貫穿、統領全書,從微觀層面探討了東亞地區組織內合謀的生成機制與制衡之道,包括理論模型的一般分析和來自東亞的實證研究。在這個框架下,《合謀的生成與制衡:理論分析與來自東亞的證據》的主要觀點可以概括為:現代經濟的層級結構中,存在著至少三種類型的合謀:第一,作為代理人的管理層之間的合謀;第二,作為代理人的監管者和管理者之間的合謀;第三,由控股股東和代理人結成聯盟而導致的合謀。在此基礎上,《合謀的生成與制衡:理論分析與來自東亞的證據》分析了合謀的制衡,即怎樣防範合謀的相關問題,包括有利於合謀和不利於合謀的因素。《合謀的生成與制衡:理論分析與來自東亞的證據》理論分析的結果得出了“信息優勢產生租金、租金和效率的權衡決定合謀的生成與制衡”的觀點。同時,《合謀的生成與制衡:理論分析與來自東亞的證據》在理論模型分析的基礎上,以東亞國家的具體合謀行為與相關案例作為理論的運用和擴展,並蒐集中國上市公司的數據,運用事件研究等方法進行了實證檢驗。最後,《合謀的生成與制衡:理論分析與來自東亞的證據》提出了基於證據……。

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引言: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意義
1.1.1 問題的提出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方法
1.2.1 問題的設定
1.2.2 研究方法
1.3 觀點與框架
1.3.1 主要觀點
1.3.2 研究架構
1.4 本書的創新
第2章 合謀理論與套用——一個文獻綜述
2.1 引言:早期的研究——組織間的合謀
2.2 合謀理論的新進展——組織內合謀的相關研究
2.2.1 組織內合謀的分析框架
2.2.2 合謀的產生與防範
2.2.3 影響合謀的因素
2.3 “隧道效應”,來自公司治理中的合謀行為:合謀理論的套用與挑戰
2.3.1 “隧道效應”理論的提出
2.3.2 新興市場中公司治理合謀行為的研究——套用與檢驗
2.3.3 “隧道效應”——合謀理論的新挑戰
2.4 總體評價與展望
2.5 本書研究的切人點
第3章 合謀的生成:一個基本模型
3.1 引言
3.2 參與者、信息結構、偏好、效用函式以及決策時序
3.2.1 參與者和信息結構
3.2.2 偏好與效用函式
3.2.3 決策時序
3.3 直接監管:一個基準模型
3.3.1 直接監管下的一階最優情形
3.3.2 委託人不完全信息時的情形
3.4 合謀的生成
3.4.1 代理人之間的聯盟:合謀的生成(一)
3.4.2 代理人和監管者之間的聯盟:合謀的生成(二)
3.4.3 控股股東和代理人之間的聯盟:合謀的生成(三)
3.5 結論
第4章 合謀的制衡
4.1 最優的防合謀機制:合謀的制衡(一)
4.1.1 最優的防合謀激勵契約對合謀的制衡
4.2 增加合謀的成本、降低合謀的收益:合謀的制衡(二)
4.2.1 加大合謀的阻力
4.2.2 懲罰的作用
4.2.3 提高不合謀的收益——建立聲譽機制
4.3 合謀的制衡(三)
4.3.1 改變股權結構
4.3.2 銀行監督的兩難選擇
4.3.3 強制性類別股東表決機制
4.3.4 小結
4.4 結論
第5章 轉型經濟中的合謀與監管:一個博弈的解釋
5.1 問題的提出
5.2 合謀和監管的博弈分析
5.2.1 不知情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合謀和監管
5.2.2 內部所有者知情時的合謀與監管
5.3 結論
第6章 合謀理論的套用與案例分析
6.1 引言
6.2 合謀理論的套用:東亞公司治理中的隧道效應
6.2.1 隧道效應問題的提出及相關研究
6.2.2 隧道效應:合謀在東亞公司治理中的表現形式
6.3 合謀的兩個典型案例分析
6.3.1 日本的活力門事件
6.3.2 中國的格林柯爾系
6.3.3 小結
第7章 控股股東對中小股東的剝奪:合謀的視角——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
7.1 引言
7.2 相關研究的文獻回顧
7.3 研究設計與研究假設
7.3.1 數據來源
7.3.2 樣本選擇
7.3.3 研究方法
7.3.4 時窗選擇
7.3.5 研究假設
7.4 實證過程和結果
7.5 研究結論與基於證據的政策建議
7.5.1 研究結論
7.5.2 基於證據的政策建議
第8章 結論與展望
8.1 本書的結論
8.2 未來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