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141戰略

合肥141戰略

合肥141戰略,就是在合肥城鎮密集區範圍內構建一個主城、四個外圍城市組團、一個濱湖新區的總體空間框架。

戰略背景

上世紀九十年代,合肥以老城區為中心,向東、北、西南三翼伸展,田園楔入的“風扇型”城市布局被規劃界譽為“合肥模式”,成為全國城市三大經典規劃模式之一。1992年,“全國城市建設工作會議”上,合肥“以環城公園為骨架,特點鮮明的園林城市建設途徑”得到會議的高度評價,合肥與北京、珠海成為國家首批“全國園林城市”。

戰略構想

“141”戰略構想

據合肥市規劃局局長王愛華說,“141”城市發展戰略,就是在合肥城鎮密集區範圍內構建一個主城、四個外圍城市組團、一個濱湖新區的總體空間框架。一個主城是指在現有合肥二環路以內、312國道以北的城市空間,主要負擔城市的綜合服務職能。四個外圍組團分別是東部組團(包括店埠、撮鎮);北部組團(包括瑤海經濟開發區、廬陽工業園區、雙墩);西部組團(包括高新技術開發區、蜀山經濟開發區、科技創新示範基地);西南部組團(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派鎮)。一個濱湖新區指在巢湖東北岸地勢較高地段建設濱湖新區(包括包河工業園區)。

承擔合肥十一五城市發展規劃制訂主要任務的合肥市規劃設計院副院長姚本倫進一步解釋,“141”城市空間發展框架是合肥市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空間框架,是一個開放的突破行政區劃束縛的城市空間發展框架。該框架不但對規劃期內的城市發展具有指導意義,也對規劃期以外的未來發展具有引導和控制作用。同時,該框架不但指導中心城區的城市空間拓展,也指導城鎮密集區範圍內的城市空間有序拓展。

發展形勢

“一核五軸多組團”

隨著合肥城市空間結構將完全呈現“141”的城鎮空間結構,城市成長階段也將過渡到軸向生長階段,以“一核五軸多組團”的方式構築合肥都市圈。

“一核”指的是合肥市中心城區以及周邊城鎮密集區,包括一個主城、4個城市組團、1個濱湖新區。這“一核”將建成國內外重要的製造加工業基地,國內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究和產業化基地,國內重要的旅遊、文化和教育產業化基地,全省城郊型農業示範基地等“四大基地”。成為全國聞名的科學城、濱湖城,形成帶動安徽全省經濟騰飛的強勁增長極。

“五軸”就是5條發展軸線,即合淮鐵路、公路,合蕪鐵路、合馬公路,合九鐵路、合蓉高速公路,合六公路與合寧高速公路沿線發展軸。

“多組團”是在城鎮密集區範圍內繼續發展中心城區周邊的小城鎮,進一步明確職能分工,突出特色,成為城市空間的重要補充。

姚本倫介紹,隨著“141”發展戰略的實施,原來在城市周邊的大蜀山、南淝河的南段都將被包含在城市建城區當中,形成山水入城的城市山水格局,同時小蜀山、北部的江淮分水嶺和巢湖成為更大範圍上的城市山水的背景。合肥城市總體的形態結構將體現為“山水背景,綠帶穿城,斑塊分散,多組團,指狀發展”的“星型”結構特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