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0-40厘米;主根較粗,桔黃色。莖、枝圓柱形,被白色平展長柔毛。葉近對生,葉片紙質,闊卵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1.5-3厘米,寬1-2厘米,先端鈍,具短尖頭,基部圓形至心形,全緣,具緣毛,葉面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均被長柔毛,主脈上面微凹,背面稍突起,側脈3-4對,在葉面不明顯,背面稍突起,細脈不見;近無柄。總狀花序腋上生,總花梗長5-10毫米,被長柔毛;苞片3枚,鑽形,具緣毛,脫落或有時宿存;萼片5,宿存,具緣毛,外面3枚卵形,不等大,長2-3毫米,先端漸尖,外面被柔毛,內面2枚綠色,鐮刀狀斜卵形,長約5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漸尖狀急尖,基部具爪,5脈;花瓣3,白色或黃色,側瓣長圓形,長約4毫米,寬約2毫米,基部與龍骨瓣合生,中部內側具1束白色柔毛,龍骨瓣盔狀,長約5毫米,頂端具有柄的流蘇狀雞冠狀附屬物;雄蕊8,花絲長約4毫米,1/2以上合生成鞘,並與花瓣貼生,分離部分的花絲絲狀,花葯橢圓形;子房倒卵形,徑約1.3毫米,基部具花盤,周圍具狹翅及緣毛,花柱稍弧曲,頂端蹄鐵狀,柱頭生其內。蒴果近圓形,寬過於長,徑約4毫米,成熟時綠色,頂端具缺刻,被白色柔毛,具翅及緣毛。種子2粒,橢圓狀卵形,側扁,長約3毫米,徑約1.5毫米,黑色,被白色柔毛,種阜2裂,遠離種臍端具1棕色小突起。花果期8-11月。
分布範圍
產貴州(安龍、貞豐)和雲南;生於山坡,溝邊灌叢中或草叢中,海拔560-1 4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西雙版納。
主要價值
本種的全草藥用,有清熱解毒的功能。
藥材簡介
【中藥名】: 合掌草 (《紅河中草藥》)
【異名】合葉(《紅河中草藥》),午時合、對時接骨草(《貴州藥植目錄》)。
【來源】為遠志科植物側生花遠志的全草。
【植物形態】側生花遠志多年生亞灌木。
莖直立,高30~50厘米,分枝多,幼枝被白色長毛。
單葉對生,葉片卵形,長1.5~2厘米,寬1~1.5厘米,先端渾圓或微凹,基部淺心形,全緣,兩面被白毛,以葉脈及葉緣為多,僅中脈於葉背明顯隆起;幾無柄。
花2~4朵側生在葉腋上約1厘米處,被對生葉片覆蓋,左右對稱,綠白色。
生於半山坡疏林草叢中。
分布雲南、貴州等地。
【採集】夏、秋采。洗淨,曬乾。
【性味】《紅河中草藥》:苦澀,涼。
【功用主治】
①《紅河中草藥》:清熱解毒。
②《貴州藥植目錄》:滋陰斂汗,接骨。治盜汗,骨折。
【選方】
①治喉炎,扁桃體炎,淋巴結炎:合掌草三錢,煎服。
②治胃痛,感冒發熱,瘡癤紅腫:合掌草三錢。 煎服。
③治外傷出血:合掌草適量,研末,外敷。
(選方出《紅河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