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疑難案件法律適用叢書: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1.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犯罪形態應如何認定 4.為他人加工偽劣產品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32.對為他人代開發票騙取開票費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基本信息

作 者: 張利兆
出 版 社: 中國檢察出版社
ISBN: 9787801858825
出版時間: 2008-02-01
版 次: 1
頁 數: 339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法律>刑法

內容簡介

《司法疑難案件法律適用叢書》是一套經過精心策劃、認真組織、由工作在司法實踐第一線的檢察官所撰寫的書籍。這套圖書是對司法工作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司法疑難案件法律適用叢書》所選的案例具有很強的真實性、複雜性、全面性、權威性和可讀性,是一套對司法實踐有指導作用的案例叢書,可供司法人員、警察、高等院校教師和學生研究與參考。《司法疑難案件法律適用叢書: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主要內容包括: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走私罪;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詐欺罪;危害稅收征管罪;侵犯智慧財產權罪;擾亂市場秩序罪等。
圖書目錄
《司法疑難案件法律適用叢書》總序
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1.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犯罪形態應如何認定
2.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其貨值金額應如何計算
3.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與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與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應如何區分
4.為他人加工偽劣產品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5.無藥品經營資格者銷售假藥,如何處理
二、走私罪
6.間接故意能否構成走私犯罪,如何認定走私犯罪行為人主觀上的明知
7.走私進口進料加工的保稅貨物,尚未構成擅自在境內銷售牟利的,應當如何適用法律
8.收受賄賂又放縱走私的應當如何定罪
9.海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和走私分子勾結進行走私活動,是認定為走私共同犯罪還是對海關工作人員單獨以職務犯靠論處
10.如何認定行為人是否具有走私淫穢物品的故意,利用走私的淫穢物品複製後販賣應認定為一罪還是數罪
11.走私假幣罪是否以牟利為目的,走私假幣罪與偽造貨幣罪及出售、購買、運輸假幣罪的界限如何區分
三、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12.對為成立公司借款驗資,在通過驗資後再抽逃出資的,應當如何認定
13.為掩蓋其他犯罪事實而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的,是否應數罪併罰
14.國有企業委派到國有控股公司擔任經理職務的人員,私自設立同自己所在公司經營業務相同的公司,從中謀取非法利益的,應當如何定性
15.公司董事長在清算前通過股東大會決議退還股東股金的,是否構成妨害清算罪
16.國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使親屬在本單位網路改造項目的投標中中標,造成重大損失的,應如何認定
17.國有公司、企業改制前後連續收受賄賂的,應當如何認定
四、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18.擅自設立金融機構尚處於籌備組織階段該定何罪
19.如何認定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
20.編造並傳播證券交易虛假信息該如何定罪
21.利用自動櫃員機失靈存假幣取真幣該如何定罪
22.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罪的主觀要件是否包括間接故意
23.間接故意能否構成違法發放貸款罪,該罪的損失如何確定
24.對吸收資金不入賬非法拆借或發放貸款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25.不具有存款經營權的個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並造成存款無法歸還的如何定性
五、金融詐欺罪
26.騙取貨物後以空頭支票付款的行為該如何定性
27.使用偽造的企業網上銀行轉賬授權書或變造的銀行存摺,騙取他人錢財的行為該如何定性
28.催收不還是否構成惡意透支,惡意透支是否必須以催收不還為要件
29.證券公司職工破解客戶資金賬戶密碼後,夥同他人使用騙領的借記卡取走客戶資金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30.無身份者實施的騙保行為是否構成保險詐欺罪
六、危害稅收征管罪
31.對一腳踢承包人轉移財產逃避納稅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32.對為他人代開發票騙取開票費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33.對低開增值稅銷項發票偷逃稅款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34.對虛開運輸發票沖減營業額偷逃稅款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35.對以收取開票費的形式為他人虛開運輸發票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七、侵犯智慧財產權罪
36.在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偽劣產品上假冒他人註冊商標,如何處理
37.如何認定假冒他人專利行為,取得授權後,在非約定產品上標記他人專利,是否構成假冒專利罪
38.如何認定侵犯著作權罪中的複製、發行
39.如何認定侵權出版物與非法出版物
40.職工跳槽帶走保密技術並使用,能否成立侵犯商業秘密罪,侵犯商業秘密罪之重大損失如何計算
八、擾亂市場秩序罪
41.對產品進行虛假宣傳,給不特定相對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42.以欺詐、暴力、威脅等手段強行收取高額消費款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43.銷售盜版光碟的行為,是否構成非法經營罪
44.非法經營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欺罪應如何區分,該罪中的情節嚴重應如何認定
45.新聞從業人員對特定商品作虛假報導,是否構成損害商品聲譽罪
46.契約詐欺罪中的契約是否包括口頭契約,該罪中的非法占有故意又應如何認定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