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民族醫學院成人教育學院

右江民族醫學院是一所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屬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坐落在廣西西部的百色市。百色市北與貴州省接壤,西與雲南毗連,南與越南交界。1929年鄧小平在這裡領導了著名的百色起義,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右江革命根據地。百色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居住著壯、漢、瑤、苗、彝、仡佬、回等七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87%。百色作為建設中的鋁工業基地和森林城市,風景優美,交通便利。美麗、清澈的澄碧河、右江穿城而過, 南昆鐵路、南昆高速公路貫穿右江河谷。學院綠樹成蔭,花草繁茂,環境幽雅。
學院的前身是百色醫學專科學校,創建於1958年9月。1978年8月國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本科醫學院校,並更名為右江民族醫學院。1982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經過49年的艱苦創業,學院已經從一所“草棚大學”發展成為現代化的醫科院校。目前,學校占地面積857.69畝, 學院本部現有教職工658人;有基礎學院、臨床學院、護理學院、醫學檢驗學院、成人教育學院5個二級學院和口腔醫學系、醫學影像系、人文與社會科學部、外語部、體育部5個系部;有直屬附屬醫院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4所;圖書館藏書48.7萬冊,電子圖書31.5萬冊。
學院現有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學、護理學、公共事業管理6個本科專業。 2007年全日制在校生5022人,其中本科生4180人,生源地覆蓋全國13個省(自治區)。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6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5人,占專任教師40.28%;具有博士、碩士學位149人,占專任教師41.39%。 形成了一支數量與結構合理、發展趨勢好的師資隊伍。
學院高度重視臨床實踐教學,大力加強臨床教學基地建設。 擁有附屬醫院5所,近三年各附屬醫院實際開放病床數平均值為3713.67張,生均床位數為1.02張。 擁有45所教學和實習醫院,建立了公共事業管理(醫學與信息方向)、預防醫學、大學生社會實踐等教學基地,為學生的實踐教學提供了保障。
學院積極開展科學及教學改革研究工作,注重發揮科學研究對本科教學的促進作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廣西自然科學基金等地廳級以上各類科研項目264項。 幾年來獲得國家專利3項、自治區和地廳級科研成果及獎勵26項、自治區教學成果獎6項。 擁有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右江醫學》。科研工作促進了教師學術水平的提高, 教學改革和科研成果促進了教學。學院依託重點學科加強專業和課程建設,現有自治區級精品課程3門, 院級精品課程8門,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 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協調發展的醫學教育體系。
學院積極發展對外開放和合作交流。多年來,學院與國外著名院校、科研單位開展多項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向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派出訪問學者,還邀請了美國、英國、丹麥、澳大利亞、挪威、日本、加拿大和台灣地區的專家學者到校講學,開展學術交流。並長期聘請外籍教師來學院進行外語教學。
建院49年來, 學院堅持面向基層、服務少數民族地區的辦學定位,為廣西及周邊老、少、邊、山、窮地區培養了2萬多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級套用型醫學人才, 為促進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江澤民、李鵬、李瑞環、溫家寶、李鐵映、宋任窮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自治區黨政領導先後到校視察。1990年11月22日,江澤民、溫家寶等中央領導人在與我院師生座談時,對我院堅持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級套用型醫學人才的辦學指導思想和取得的成就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經過三年多的評建工作,學院本科教學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辦學指導思想進一步明確,教學中心地位得到進一步強化, 教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教學管理更加規範,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師資隊伍結構明顯改善,素質明顯提高。經過多次的教育思想觀念大討論和深入思考,對49年的辦學實踐經驗的不斷總結,確定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學院的辦學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高等教育規律,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弘揚“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右醫精神,立足廣西、面向西南、輻射周邊、服務基層,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級套用型醫學人才,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衛生事業發展和社會進步,把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在我國西南地區有較大影響的高等醫學院校。學院全體師生將按照這一辦學指導思想,為實現學院“十一五”發展規劃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