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紀·叔孫通傳

史紀·叔孫通傳

《史紀·叔孫通傳》是漢初兩位重要臣僚劉敬和叔孫通的合傳,出自史記。

簡介

叔孫通者,薛人也。及項梁之薛,叔孫通從之。敗於定陶,從懷王。懷王為義帝,叔孫通留事項王。漢二年,漢王從五諸侯入彭城,叔孫通降漢王。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漢五年,已並天下,諸候共尊漢王為皇帝於定陶。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說上曰:“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願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高帝曰:“得無難乎?”叔孫通曰:“臣願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上曰:“可試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

於是叔孫通使征魯諸生。魯有兩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叔孫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

遂與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餘人習之月餘,叔孫通曰:“上可試觀。”上既觀,使行禮,曰:“吾能為此。”乃令群臣習肄①。漢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群臣皆朝。儀:先平明,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廷中陳車騎步卒衛宮,設兵張旗志。傳言“趨”。殿下郎中夾陛,陛數百人。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西鄉。大行設九賓,臚傳

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職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至禮畢,復置法酒。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②言“罷酒”。御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竟朝置酒,無敢喧譁失禮者。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乃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五百斤。叔孫通出,皆以五百斤賜諸生。諸生乃皆喜曰:“叔孫生誠聖人也,知當世之要務。

參考譯文

叔孫通是薛縣人。等項梁到了薛縣,叔孫通便投靠了他。後來項梁在定陶戰死,叔孫通就跟隨了楚懷王熊心。懷王被項羽封為義帝,遷往長沙去了, 叔孫通便留下奉事項羽。 漢高帝二年(前205),漢王劉邦帶領五個諸侯王攻進彭城,叔孫通就投降了漢王。漢王戰敗西去,叔孫通也跟了去終於投靠了漢王。

漢高帝五年(前202),天下已經統一, 諸侯們在定陶共同尊推漢王為皇帝,叔孫通負責擬定儀式禮節。當時漢高帝把秦朝的那些嚴苛的儀禮法規全部取消,只是擬定了一些簡單易行的規矩。可是群臣在朝廷飲酒作樂爭論功勞,醉了有的狂呼亂叫,甚至拔出劍來坎削庭中立柱,高帝為這事感到頭疼。叔孫通知道皇帝愈來愈討厭這類事,就勸說道:“那些儒生很難為您進攻奪取,可是能夠幫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徵召魯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們一起制定朝廷上的儀禮。”高帝說:“只怕會像過去那樣的煩瑣難行吧?”叔孫通說:“我願意略用古代禮節與秦朝的禮儀糅合起來制定新禮節。”皇帝說:“可以試著辦一下,但要讓它容易通曉,考慮我能夠做得到的。”

於是叔孫通奉命徵召了魯地儒生三十多人。魯地有兩個儒生不願走,說:“您侍奉了將近十位君主,都是靠當面阿諛奉承取得親近、顯貴的。我們不違心替您辦這種事。您辦的事不合古法,我們不走。您還是去吧,不要玷辱了我們!”叔孫通笑著說:“你們真是鄙陋的儒生啊,一點也不懂時世的變化。”叔孫通就與征來的三十人一起向西來到都城,他們和皇帝左右有學問的侍從以及叔孫通的弟子一百多人,演習了一個多月。叔孫通說:“皇帝可以試來視察一下。”皇帝視察後,讓他們向自己行禮,然後說:“我能做到這些。”於是命令群臣都來學習。

漢高帝七年(前200),長樂宮已經建成, 各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來朝拜皇帝參加歲首大典。那禮儀是:先在天剛亮時,謁者開始主持禮儀,引導著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進入殿門,廷中排列著戰車、騎兵、步兵和宮廷侍衛軍士,擺設著各種兵器,樹立著各式旗幟。謁者傳呼“小步快走”。於是所有官員各入其位,大殿下面郎中官員站在台階兩側,台階上有幾百人之多。凡是功臣、列侯、各級將軍軍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邊,面向東;凡文職官員從丞相起依次排列在東邊,面向西。大行令安排的九個禮賓官,從上到下地傳呼。

於是皇帝乘坐“龍輦”從宮房裡出來,百官舉起旗幟傳呼警備,然後引導著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級官員依次畢恭畢敬地向皇帝施禮道賀。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員沒有一個不因這威嚴儀式而驚懼肅敬的。等到儀式完畢,再擺設酒宴大禮。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斂聲屏氣地低著頭,按照尊卑次序站起來向皇帝祝頌敬酒。斟酒九巡,謁者宣布“宴會結束”。最後監察官員執行禮儀法規,找出那些不符合禮儀規定的人把他們帶走。從朝見到宴會的全部過程,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和行動失當的人。大典之後,高帝非常得意地說:“我今天才知道當皇帝的尊貴啊。”於是授給叔孫通太常的官職,賞賜黃金五百斤。叔孫通出來後,把五百斤黃金都送給各位儒生。儒生們於是都高興地說:“叔孫先生確實是聖人啊,知道當世的要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