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歲時節俗

台灣歲時節俗

《台灣歲時節俗》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圖文台灣。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台灣歲時節俗 台灣歲時節俗
《台灣歲時節俗》主要內容:台灣的歲時節俗根連華夏,今日居住在台灣的居民,除了原住民之外,都是近三四百年中國大陸移民的後代,他們把大陸的社會生活完整地移植到了台灣,而中華民族悠遠的敬天祀地、崇功報德的傳統處處體現在台灣的歲時節俗中。

編輯推薦

打開《台灣歲時節俗》,你就能從中感受台灣大眾生活的智慧與趣味,感受到濃濃的鄉土氣息……踏上穿越台灣的文化之旅,縱覽寶島的過去與現在。

目錄

一台灣的歲時節俗
二根連華夏的傳統歲時節俗
三閩粵民民間信仰衍生的節俗
四與台灣歷史緊密相關的特有節俗
結語
參考文獻及網站

序言

寶島台灣是我國的第一大島,位於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島上風景秀麗、氣候暖和、物產豐富,極宜人類生存與發展。台灣居民絕大部分是從大陸直接或間接遷徙過去的,他們與原住民一起披荊斬棘,歷盡艱辛,為開發和建設寶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隨著大陸人民的大批遷入,大陸較先進的生產技術、文化教育、文學藝術和風俗習慣不斷地移植台灣,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藝術的繁榮,使台灣文化成為中華燦爛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自1895年以來,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侵占和1949年以後兩岸的長期隔絕,大陸人民對台灣的了解十分有限。雖然,20世紀80年代以後,有大批的台商和各界人士紛紛渡過台灣海峽,到大陸經商和從事文化交流,然而大陸人民進入台灣還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廣大的青年學生迫切希望了解台灣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為了讓大陸人民特別是大陸的青少年能比較全面、真實地了解台灣,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組織了一批研究台灣的學術工作者編寫了“圖文台灣”叢書。這套叢書以翔實的史料、精美的圖片、通俗的語言,從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介紹台灣的情況,既追述兩岸人民共同開發建設台灣的艱苦歷程,也頌揚兩岸人民抗擊外國侵略、收復台灣、保衛台灣的光輝業績,同時展示台灣的美麗景觀、民俗風情、民間信仰和文化藝術。
我們期望,這套圖文並茂的通俗讀物能陪伴你一起追憶歷史,探訪民俗,欣賞台灣的秀麗風光,讓你從容地穿梭於時光隧道,流連於古蹟佳景,輕鬆愉快地享受一趟台灣寶島的文化之旅。

文摘

一台灣的歲時節俗
文化的傳承:根連華夏
歲時節俗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相當獨特的一部分,是自古以來人們每年重複循環遵循的節慶習俗。歲即年,古人把一年分為四季(或稱四時),即春、夏、秋、冬。每一季再分六個節,四季共廿四個節氣,古代的“節”有年節、節氣的意思。在這些特殊的年節日子裡,人們會有特殊的生活方式、祭祀典禮與慶祝儀式等民俗活動,這些活動稱為歲時節俗。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種傳統歲時節俗,總體上看是以黃河中下游流域的農業文明為中心,配合著古人農業、漁獵生產和宗教信仰,並在數千年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不斷向周邊地區滲透、移植,同時又融匯著各地少數民族的民俗而形成。伴隨著移民、政治、經濟、文化交往,從西漢武帝及至五代、宋時期,中華民族的傳統歲時節俗在我國東南的閩粵地區落地生根;再到明清時期,閩人、粵人大量移民台灣,台灣民間的歲時節俗也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
寶島台灣位於祖國大陸東南海上,是由台灣本島、澎湖列島及其它附屬島嶼組成的,總面積達3.6萬平方公里。台灣東面是浩瀚的太平洋,西面與福建省僅一水之隔,兩地最近的距離僅130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