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介紹
台灣最負盛名的地質公園
萬里鄉為突出於北海岸的狹長海岬,經千百萬年的侵蝕、風化的互動作用,逐漸形成蕈狀石、燭台石、姜石、壺穴、棋盤石、海蝕洞等地質奇觀,讓全長1700米的海岬,成為台灣最負盛名的地質公園。再加上周圍豐富的海洋生態、漁村風情等多元地貌,讓野柳成為深具教育、觀光與遊憩功能的著名旅遊景點。野柳,還是候鳥們南遷到達台灣的第一站,也是北返時最後一個可以歇腳的地點之一。每年南遷北返之際,尤其是3月、4月與10月,是觀賞過境鳥類不可錯過的地點。其中又以白眉巫、黃喉巫、戴勝、授帶鳥、黃眉柳鶯、烏灰鶴、黑鶇等稀有鳥類更為人們津津樂道。野柳為大屯山余脈伸出海中的岬角,因大海波浪的常年侵蝕、岩石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造就了野柳各種奇特景觀。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台北縣北海岸,走進公園大門不久,一個個奇特的景觀就呈現在遊客面前。遊走在一個個蘑菇石之間。猶如置身於奇幻石林中。儘管烈日當空,但大陸遊客們仍興致盎然。除了蘑菇石,還有很多各種形態的風化石和洞穴等,它們也是經過千百萬年的侵蝕、風化的互動作用而逐漸形成的。
為了這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免受破壞,野柳地質公園每天將遊客人數控制在5000人左右,遊客高峰時期則 採取分流路線的方式,並開始研究更為科學的保護措施,希望讓子孫後代也能欣賞到這大自然的恩賜。
奇岩怪石的形成原因
在2000多萬年前,台灣仍在海里,由福建一帶沖刷下來的泥沙,一層層地堆積出砂岩層,600萬年前的造山運動把岩層推擠出海面,造成台灣島,野柳是其中的一部分。造山運動擠壓時,在野柳的兩側推出兩道斷層,斷層帶破碎易受侵蝕,所以兩側凹入成灣,中間突出形成海岬。接下來,在海浪、雨水及風的侵蝕和地殼不斷的抬升下,形成野柳的奇岩怪石。
蕈狀石的演育過程要歷經千百年,一顆顆活像是大香菇的髦狀石,是野柳最引人注目的風景。宣狀石,因外觀像是一柱擎天的巨型香菇,因此又稱為擎柱石,整個野柳公園內有180餘個,完整地記錄了蕈狀石的演育過程。
女王頭——台灣旅遊業的一張名片
蕈狀石是野柳最具代表性的地形景觀,尤其是“女王頭”雍容尊貴的形態,早已成為野柳地質公園的象徵。女王頭本身就是一個蕈狀石,形成原因和其他蕈狀石大致相同。由於它的頸子修長、臉部線條優美,神態像極昂首靜坐的尊貴女王,大家才特別稱它為“女王頭”。
公園詳情
它已經成為台灣旅遊業的一張名片,這是一個基本上可以說是台灣獨有的地質風貌,這裡的岩石表面看上去就像是沙灘上的沙子一樣乾淨、柔軟,但觸摸上去,卻又很硬。由於這種特殊的岩石孔隙較多,因此經過成百上千年的海水、海風侵蝕,形成這一獨特的地質公園。
女王頭修長的頸子因為長期的風化侵蝕,已經變得十分細弱。根據地質學家考據,女王頭的“年齡”應不到4000歲,但依照頸部的風化速度推估大概還可以堅持10到20年,一旦遇上了大地震、大強風,女王頭很可能就會因而斷落,結束一生。
而女王頭的形成則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當海水侵蝕岩層,露出了頭部的結核,頭部有明顯的節理裂縫;海水繼續往下侵蝕出女王頭的頸子,頭上裂縫亦被風化得更大、更深;頸子被風化得越顯細長,同時,頭部沿著節理裂開,只剩一半,於是形成了精巧、嬌小的女王頭。
燭台石的造型在台灣也是絕無僅有的,當駐足於燭台石前,不禁要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燭台石的形成當然也和結核脫離不了關係,燭火其實就是岩層中的一顆球形結核。當海水侵蝕砂岩時,較硬球形結核就突出地面,海浪拍打結核,會繞著結核四周流動,而侵蝕結核周圍的砂岩,向下挖出一圈溝槽。由於結核外圍的一帶環圈比較堅硬,海水依著環圈的形狀向下切割雕出圓錐狀的外形,形成燭台的部分,一個惟妙惟肖的燭台石便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