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adjustable pegged exchange rates)源於1944的布雷頓森林協定(Bretton Woods system)。在這種體制中,各國的匯率既可以保持穩定又可以具有靈活性。在短期,各國可以使用外匯穩定基金把匯率維持在固定的水平;而在長期,則通過貶值和升值保持收支平衡。
特徵
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的主要特徵:各國貨幣相互聯繫,為商業和金融交易提供穩定的匯率。當國際收支失衡時,各成員國原則上同意,儘可能長時間地保留現有平價。它們首先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矯正收支失衡。但是,如果消除收支的持續失衡意味著要使國內經濟遭受嚴重的破壞,如通貨膨脹或失業,那么,成員國可以採用改變釘住匯率的方式,消除這種根本性失衡。釘住匯率變動10%以內,無需經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批准。超過10%則需徵得貨幣基金組織的同意。
實施問題
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實施的問題: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物價和收入水平的調整經常與維持國內經濟穩定的目標相衝突。各國往往不願意本幣貶值,因為國內政策不僅失敗,也會降低本國的國際聲譽。相反,本幣升值是出口商所不能接受的,因為這會損害到他們的生計。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重新確定釘住匯率,通常需要大規模的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