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東莞可園位於東莞市區西博廈村,為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之一, 也是嶺南園林的代表作,前人贊為“可羨人間福地,園夸天上仙宮”。與順德清暉園、佛山樑園、番禺餘蔭山房合稱清代粵中四大名園。始建於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為莞城人張敬修所建,張敬修因在東莞修炮台有功,被派往廣西做官,後因弟喪母病回鄉,便修建可園,至1864年才基本建成。面積2204平方米,外緣呈三角形,繞以青磚圍牆。園內有一樓、六閣、五亭、六台、五池、三橋、十九廳、十五間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樓、可軒、可堂、可洲等等,其建築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磚結構。最高建築可樓,高17.5米,沿樓側石階可登頂樓的邀山閣,四面明窗,飛檐展翅,憑窗可眺莞城景色。
歷史沿革
東莞可園與順德清暉園、番禺餘蔭山房、佛山樑園合稱廣東近代四大名園。它始建於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 年),特點是面積小、設計精巧,把住宅、客廳 、別墅、庭院、花園、書齋,藝術地 合在一起。在三畝三(2204平方)土地上,亭台樓閣,山水橋樹,堂軒院,一併俱全。它雕是木石、青磚結構,但建築十分講究,窗雕、欄桿、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風格。它布局高低錯落,處處相通,曲折迴環,撲朔迷離。基調是空處有景,疏處不虛,小中見大,密而不逼,靜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擺設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極富南方特色,是廣東園林的珍品。可園創建人張敬修投筆從戎,官至江西按察署理布政使,金石書畫、琴棋詩賦,樣樣精通,又廣邀文人雅集,使可園面為廣東近代的文化策源地之一。居巢、居廉在可園十年創建造沒骨法、撞粉法畫花鳥畫家,並予傳授,為嶺南畫派開創先河。今天,可園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不斷完善,更加可人。
關於可園的名字,有不同解釋,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這個庭園“可堪游賞”。可園的特點是面積小、設計精巧,把住宅、客廳、別墅、庭院、花圃、書齋,藝術地揉合在一起。在三畝三的土地上,亭台樓閣,山水橋榭,廳堂軒院,一併俱全。雖是木石、青磚結構,但建築十分講究,窗雕、欄桿、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風格。它布局高低錯落,處處相通,曲折迴環,撲朔迷離。基調是空處有景,疏處不虛,小中見大,密而不逼,靜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擺設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極富南方特色,是廣東園林的珍品。今天,可園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在東莞市委、市政府的重視關懷下,可園景區從原來的5.5畝(3630平方米)擴大到30畝(20000平方米),經過不斷完善,更加可人。
藝術特色
雖然可園占地面積不大,但園中建築、山池、花木等景物卻十分豐富。造園時,運用了“ 咫尺山林”的手法,故能在有限的空間裡再現大自然的景色。園北臨村中大池塘,建築物分西南、東北兩組,中隔庭園。全園共有一樓、六閣、五亭、六台、五池、三橋、十九廳、十五房,左回右折,互相溝通,通過130餘道式樣不同的大小門及遊廊、走道聯成一體,設計精巧,布局新奇。可園的第一大特點是:四通八達。把孫子兵法融匯在可園建築之中,成為整座園林的一大特色。全園亭台樓閣,堂館軒榭,橋廊堤欄,共有130多處門口,108條柱棟,整個布局有如三國孔明的八陣圖,人在園中,稍不留神,就像進入八卦陣一般,極可能會迷失路徑。
可園的第二大特點是:雅意文風。張敬修雖然身任武職,但對琴棋書畫造詣頗深。所以整個庭園雖偏於武略,但局部都顯得文風雅意極濃。
主要景點
園門前有一片蓮塘,塘邊有侍人石(已失)和當年系馬停轎的處所。入門穿過客廳來到擘紅小榭後,雄奇、幽深的園景便逐漸展現在眼前。循環碧廊徐徐觀賞,可看到拜月亭、瑤仙洞、蘭亭、曲池、拱橋,以及藏書閣、釣魚台、曲橋、小榭等,可說是處處有景,景景不同。可堂是可園的主體建築,也是最莊嚴的建築,樓前有曲尺形水池,樓高15米多,底層大廳名可軒。其側有石梯級,盤曲可上綠綺樓,復又能通可樓第二、三層。第四層是邀山閣,登閣可俯覽園中景色。樓閣為水磨青磚結構,地鋪褐紅磚階,綴以花台、花徑、假山,由環碧廊貫串起來,構成整體。當年畫家居廉常居此,留下許多吟詠。曾一度荒廢,建國後闢為公園。
步入庭園,展現眼前的是遠近聞名的環碧廊。長廊環繞整座園林,環長廊一周,全園景色可盡覽無遺。 環碧廊的開端設在“擘紅小榭”之中。“擘紅”是剝荔枝的意思,擘紅小榭就是主人邀請文友品嘗荔枝的地方。過擘紅小榭,第一處景點是桂花廳,這是園中的餐廳,其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清水魚池和“人工空調”。 雙清室是可園的又一勝景,其結構十分奇妙:堂中的建築、地面、天花、窗扇皆用“亞”字為圖,相傳亞字是吉祥之字。雙清室是園主人用來吟風弄月的地方,根據堂前湛明橋翠,曲池映月之景,而命名“雙清”。 “雙清”之後,是“ 問花小院”,為主人賞花之處。順環碧廊步出“問花小院”,來到一處廣闊空間,園中花叢果壇,滿目青翠,被稱為“ 壺中天”。“壺中天”無任何建築,它是倚著四面的樓房而形成的一方獨立的空間,是園主人下棋喝茶的小天地。從這裡出後庭,廣闊的可湖展現眼前,讓人身心大暢。“ 可堂”是可園最莊嚴的建築,每逢中秋佳節,月圓之夜,人們登台賞月,可盡覽秋色。再往前行,環碧廊便到盡頭。可園最高地方是“ 邀山閣”,是主人觀覽遠近景物的最佳處。“邀山閣”雕樑畫棟,造型秀麗,登臨此處,俯瞰全園,則園中勝景均歷歷在目,猶如一幅連續的畫卷。縱目遠眺,博廈一帶山川秀色盡入眼底,深得借景之妙。“邀山閣”下面是綠綺琴樓,是主人彈琴之所,也是女眷居住之地,人稱小姐樓。相傳清鹹豐年間,園主人得了一台出自唐代的古琴,名綠綺台琴,他建此樓專門收藏此琴, 命名為綠綺樓。綠綺樓開設有琴書會友項目,重現150年前的大家閨秀琴棋詩書生活。人們進入綠綺樓中,仿佛有時光倒流之感,實為雅俗共賞之處。
歷史趣事
傳說張敬修建好園之前,心裡取名為意園,即滿意,合心意的意思。修築竣工後,張敬修廣邀文人逸士,大排筵席,慶賀一番,讓人們品評、鑑賞。張敬修引這班騷人墨客遊覽全園後,在大門口徵集人們的意見。不知是被酒熏醉了頭腦,還是這個園確實太好了吧?客人們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讚美,又不好先表態,就都應答說:“可以!可以!”
“可以”兩字,雖是泛泛空言的應付、推托之詞,但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張敬修見大家一致應為“可以”,“以”與“意”近音,“可”在“意”(以)前,“可”就比“意”優先。便改名為“可園”。所以,可園的命名,是可以的園子的意思,是張敬修自謙的稱呼。
居巢是張敬修的幕賓,跟隨張敬修多年,也客居可園多年。他在可園作畫,每有自己以為得意的佳作,也多蓋上“可以”一印(見圖),這印象就是可園命名的實物憑證。“可”有可人心意、合人心意之解。可園這名稱,當然有可人心意的意思。古人“花能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句中,可人就是合人心意的意思。
張敬修是由於自己被李文茂起義軍三次打敗,三次被撤職回鄉,才修築此園的。他自己安慰自己說:“昔陳臬粵西,督治戎行,深以弗克迅掃寇氛,負慚重任。聖恩寬大,賦閒家居,忝荷慈蔭,獲親色笑,奚廊園圃,奉太恭人以板輿游宴之娛。閣既成,謹識以平安兩字。春暉日永,寸草心長,載展烏私,敬寓祝延之意云爾。”意思是自己吃了敗仗,皇帝沒有重罪,只是將自己撤職。使自己能築可園,與家人平平安安地歡聚,儘儘人子的孝意。
因此,比張敬修年少六年的侄子張嘉謨,在《可軒跋》里記載 :可園的命名,有無可無不可、模稜兩可的意思。說張敬修在宦海中,曾三起三落,“再仕再已,坎止流行,純任自然,無所濡滯。其于樂天知命之學,深造有得……”以圖教育子孫後代在宦途上可行則行,應止則止,樂天安命。
統而言之,可園的命名,有“可以”、“可人”、“無可無不可”三層意思。
可園的前身,應為冒氏宅,但冒氏其名、其人、其事,都不可考。廣西詩人鄭獻甫因戰亂,曾客居可園,作詩獻張敬修,詩題為《九日飲冒氏宅即東莞張氏園》。詩云。
江聲浩浩海茫茫,秋老方看作嫩涼。
三水三山分百粵,九月九日作重陽。
登高難比無為子,張宴聊為有美堂。
殘菊末逢殘客聚,風前相與傲寒霜。
龍穴開時龍水分,江楓無處似鄉枌。
西風三徑少黃葉,南國四山多白雲。
未敢題糕如夢得,不妨吹帽學參軍。
萸囊菊枕俱閒玩,冒雨歸來正夕曛。
可惜詩中亦未提到可園的前身——冒氏宅,不能猜想冒氏宅原有的規模和張敬修改建的情況。
三維全景圖欣賞
可園三維全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