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網站資料庫開放平台

可信網站資料庫開放平台,全國可信網站資料庫開放平台,是在國家主管部門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由中網依託“可信網站”驗證資料庫為基礎搭建的全國最大的可信網站資料庫開放平台。該平台收錄對象先由網站自行申請或公眾推薦(含合作夥伴等),然後由中網按照“可信網站”驗證審核規則或流程對商家或網站的身份信息完成互動審核後予以收錄。

全國可信網站資料庫開放平台,是在國家主管部門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由中網依託“可信網站”驗證資料庫為基礎搭建的全國最大的可信網站資料庫開放平台。該平台收錄對象先由網站自行申請或公眾推薦(含合作夥伴等),然後由中網按照“可信網站”驗證審核規則或流程對商家或網站的身份信息完成互動審核後予以收錄。
該平台將面向瀏覽器、搜尋引擎、電子商務平台、微博等諸多領域實現免費開放,幫助各大網際網路平台快速、高效的實現平台上各類商家、網站的真實身份驗證,形成無所不在的商家、網站身份驗證查詢途徑,方便網民按照上網習慣快速便捷的甄別網站真偽,識破網路釣魚騙局。
“可信網站”驗證是由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技術支持、北龍中網(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實施的第三方網站身份可信驗證服務,驗證規則完全符合《網站身份可信驗證服務規範(試行)》相關要求,是當前國內套用範圍最廣的第三方網站身份可信驗證服務之一。
媒體報導:
日前,記者從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和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獲悉,來自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門的領導共同啟動了由中網搭建的“全國可信網站資料庫開放平台”。據中網董事長毛偉介紹,該平台將面向瀏覽器、搜尋引擎等諸多領域率先實現免費開放,屆時,網民在使用搜尋、瀏覽器查找或訪問網站時,如遇“可信網站”則會得到提醒或提示,對於沒有提示或提醒的網站應予警惕,以免上當受騙。
搜尋引擎成網路詐欺“重災區”
不久前,吳小姐購買了一部iPad2打算快遞給朋友,出於安全考慮,她決定選擇一家國際知名快遞公司來遞送。由於記不清這家公司的客服電話,吳小姐就順手在搜尋引擎中輸入“國際 知名快遞”搜尋,並點開了搜出的一個連結。撥打客服電話不久,就有服務人員上門取件,周到客氣的服務讓吳小姐沒起半點疑心,放心地將30元快遞費和iPad2交給快遞員帶走。但讓吳小姐意外的是,原本第二天就應該送達的貨物,過了四天依舊杳無音信。最後,吳小姐發現原來是上了騙子的當。
無獨有偶,央視主持人張泉靈也在搜尋中遇到了騙子。據其在微博中介紹,“搜尋了AO史密斯的維修電話,讓來清理水垢。來人告知需要換5根鎂棒,總共收費2460,還說3年必須換。氣暈我,當年買的時候沒說耗材這么貴啊!晚上我咆哮著致電客服,居然發現來的維修是假的!正常保養100多點就行!”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搜尋引擎第一次因為給虛假網站提供推廣而受到公眾質疑,早在國家整治淫穢色情網站之時,搜尋引擎對違法網站的推波助瀾作用就廣受詬病。
統計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就有3880萬網民在網上遇到過消費欺詐,約占網路購物網民規模的22.4%,相當於每5個網上購物網民中就有一個曾遭遇過網路消費欺詐。
可信網站資料庫開放平台上線
據記者了解,由中網依託“可信網站”驗證技術和用戶積累搭建的“可信網站資料庫開放平台”得到了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作為迄今為止全國最大的可信網站資料庫開放平台,該平台將免費率先面向瀏覽器、搜尋引擎、電子商務平台、微博等諸多領域實現免費開放。
事實上,不論是虛假醫藥信息泛濫網路,還是搜尋維修遭遇騙子,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前搜尋引擎對自身付費推廣用戶缺乏第三方網站身份驗證機制,致使虛假網站、詐欺網站渾水摸魚。
談及之所以主要鎖定瀏覽器、搜尋引擎、電商平台和微博時,毛偉坦言,主要是這些領域既是網民使用頻率最高的套用所在,同時也是當前網路詐欺的“重災區”。
據悉,騰訊瀏覽器、中企動力建站服務已經成為該平台首批套用領域。同時,包括新浪微博、雅虎搜尋等在內的諸多廠商也正在與中網進行密切接觸。
可信搜尋、瀏覽器引領未來套用
據了解,在國外,搜尋引擎引入中立第三方對付費推廣或信息收錄網站的真實身份進行驗證的“可信搜尋理念”並不陌生。
比如,在惡意網站提醒方面,谷歌搜尋就與國際反釣魚組織達成合作,後者把其釣魚網站等惡意網站資料庫開放給谷歌搜尋,當搜尋結果中出現惡意網站時,谷歌對該網址對網民可能存在的風險將會予以提示。
與谷歌模式不同的是,中網希望通過搭建全國最大的可信網站資料庫開放平台,並向網際網路各個環節免費開放共享,實現正規網站的安全提醒和可信驗證。根據中網與各大搜尋引擎、瀏覽器達成的初步共識,中網依託“可信網站”驗證技術和用戶積累,把“域名、工商、經辦人”等信息三重互動審核一致的網站予以收錄,然後,由搜尋引擎或瀏覽器予以調用,當網民在搜尋引擎或瀏覽器中訪問相關網站時,會得到提醒,並可立即點擊查驗該網站的真實信息。
談及搭建可信網站資料庫開放平台的初衷時,毛偉表示,相比國外,國區域網路民對於正規網站的甄別需求非常大。相對誰是“騙子”而言,網民更希望知道誰是“好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