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火燭

叫火燭

叫火燭是中國民間歲時風俗。古人早就有了防火意識。據《周禮》記載,仲春二月,當天上的火星行將出現之日,宮廷中負責掌管用火的官司員要敲著木鐸走街串巷,以做好防火的宣傳工作,這便是中國喊火燭的由來。

起源

自西周始,歷經春秋戰國,秦漢、唐、宋、元、明、清2000多年,中國民間喊火燭經久不衰。每到冬天,時近黃昏,街上就會傳來一陣陣“篤、篤、篤,寒冬臘月,火燭小心,水缸滿滿,灶倉清清”的呼喊聲。這時,人們就會去看一看灶門口有沒有火種,並將柴草拿淨。古時沒有鐘錶計時,人們把一晝夜分成幾個時辰,每個時辰2個小時,又把一夜分為五更天,並有專人按時辰報更喊火燭,以敲打竹製響器發出信號 。

民俗

叫火燭 叫火燭

中國民間歲時風俗。流行於安徽等地。進入農曆十二月,為迎接春節,民間家家備貨,夜間火燭增多,又因冬季夜長風大,時有火災發生。為能平安過年,各村集資僱人巡夜。更夫沿街巷敲打竹梆,高喊:“謹防火燭,小心者……冬天日燥,河乾水淺,前門撐撐,後門關關。”這一種聲浪在街頭巷中都可聽見的,提醒各家各戶注意防火,俗稱“ 叫火燭”。他燈籠上面的“火”字顛倒粘著,不知是何取義,或謂促起人們注意之故。他們到了大小月底,挨家逐戶去討取幾隻銅板,以作叫火燭的代價,其實是一種冠冕的“討飯”罷了。

徐州也有這樣的,從臘月初一起,就有乞丐(徐州俗稱“要飯的”)頭人,肩扛木牌,木牌上貼著一張縣衙門的告示,走街串巷,邊走邊喊:“ 小心火燭—— 謹守門戶——”、“ 柴房要清—— 水缸要滿——”以此來提醒人們注意防火防盜,以便家家戶戶平平安安地迎接新年,歡度新年。 叫火燭時,多有頑童隨在其後,待其叫聲一落,便一齊大聲唱道:“大槓子頂門——鍋門少報柴火!守嚴被窩——別叫拱進老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