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叫化活該》是徐志摩創作於1923年的一首愛情詩.本文通過其與《先生!先生!》的對比,從詩歌分析中再現徐志摩1922年末到1924年末與林徽因的感情坎坷.體會徐志摩這首悽慘的愛情輓歌.
詩歌全文
“行善的大姑,修好的爺,”
西北風尖刀似的猛刺著他的臉。
“賞給我一點你們吃剩的油水吧!”
一團模糊的黑影,捱緊在大門邊。
“可憐我快餓死了,發財的爺!”
大門內有歡笑,有紅爐,在玉杯;
“可憐我快凍死了,有福的爺!”
大門外西北風笑說:“叫化活該!”
我也是戰慄的黑影一堆,
蠕伏在人道的前街;
我也只要一些同情的溫暖,
遮掩我的剮殘的余骸——
但這沉沉的緊閉大門:誰來理睬;
街道上只冷風的嘲諷“叫化活該!”
創造背景
東山寺戲台腳下住著一群乞丐,看見他們挨餓受凍,志摩送冬衣給他們,也帶著酒和他們席地而喝。他把一腔的同情心付於筆端,寫下了《叫化活該》。
“五四”之後的中國,一方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鬥爭運動風起雲湧,各種流派的文學社團大量產生,一方面是廣大人民仍處於社會的底層,生活景況十分悲慘。嚴酷的現實與詩人那玫瑰色的理想世界形成了尖銳的對峙。他失望、憂憤、痛心疾首。《叫化活該》就深切地記錄了詩人這時的思想軌跡。
面對形容慘澹的底層民眾,目睹人民饑寒交迫的痛苦生活,詩人精神感到十分壓抑、憤懣。他要吶喊,要開放他的“寬闊的粗暴的嗓音,唱一支野蠻的大膽的駭人的新歌”,要鼓勵讀者“到民間去,聽衰老的,病痛的,貧苦的,殘毀的,受壓迫的,煩悶的,奴服的,懦怯的,醜陋的,罪惡的,自殺的”“靈魂的呻吟”。
由於理想的狂熱、愛的深沉,隨之而來的失望的痛苦也就特彆強烈。這使得徐志摩在直面人生,用"半乾的墨水"移情寄慨時,總是同情多於批判,傷感多於憤怒,憂嘆多於吶喊,頹唐多於昂奮,詩稿多呈"殘破的花樣"。在他眼裡,"民族的破產,道德,政治,社會,宗教,文藝,一切都是破產了的。"絕望、殘毀、荒唐、沉淪、惆悵、淒冷、徘徊、破碎這些字眼大量出現於他的筆下。他傷心"希望,不曾站穩,又毀了";他詛咒"誰敢說人生有自由,星光在天外冷眼瞅,人生是浪花里的浮漚";他忽而高呼,要用"自剖的一把鋼刀","劈去生活的余渣,為要生命的精華",忽而又流露出厭世遁世的情緒,宣揚"一切的虛偽與虛榮與虛空",都將"暴露在最後審判的威靈中","在主的跟前,愛是唯一的榮光"。
“行善的大姑,修好的爺,”
西北風尖刀似的猛刺著他的臉,
“賞給我一點你們吃剩的油水吧!”
一團模糊的黑影,挨緊在大門邊。
對社會最卑微者的同情。非常出色地把“最卑賤”的語言鑲嵌在他那依然完好的藝術框架之中。
主題
對現實生活的悲憫關懷——對於現實人生(軍閥統治下)的黑暗、不幸與痛苦,訴盡了強烈的關注與同情。
作者對黑暗的社會發出了憤怒的吼聲。作者抨擊了“大門內有歡喜,有紅爐,有玉杯”,而大門外的叫化卻只有忍飢挨凍,連“只討一些同情的溫暖”也得不到。
對愛、美、性靈自由的追尋,使詩人對妨礙人性自由發展的現實社會深感不滿,對下層人民生出一種人道主義的同情。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現代詩人、散文家。漢族,浙江海寧市硤石鎮
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