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介紹
![古脊椎動物化石](/img/b/84c/wZwpmLz9FNwQzLwA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化石介紹
榆社古生物化石分布於兩組地層岩層,即距今約2億年的中生代三迭世二—100萬年哺乳形成的關鍵時期,具有極高的考古、科研價值,它是世界上少有的、非常珍貴的自然遺產。因此,榆社化石不僅是屬於榆社的,屬於中國的,它更是屬於世界的,屬於全人類的。
榆社境內古脊椎動物化石,按地理年代大體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產自馬會、高莊和麻則溝組的化石,可收做華北三趾馬動物群(距今600—250萬年);另一部分產自海眼組,可叫做華北真馬動物群(距今250—100萬年)。它代表著距今700—100萬年地球歷史的重要階段,是代表地球歷史重典型。
社考察研究古生物化石,並在國內外多家刊物上發表論文專著。新中國成立後,中科院有關專家、學者積極研究榆社化石並發表上百篇論著。其中,最為重要的專著有孫艾鈴、楊鍾健分別1963年在中國古生物志新丙種專刊發表的《中國的肯氏獸類》和1964年發表的《中國的假鱷類》,有邱占祥所著的《中國露西尼和維拉方期的狗化石》(1987年發表於慕尼黑地學專刊)。1988年,王太明、賈文亮合著《榆社一一哺乳動物化石寶庫》文稿,發表于山西文物工作通訊專刊等。
![古脊椎動物化石](/img/b/84c/wZwpmLz9FNwQzLwA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目前,我國現存有考古研究價值和保存較好的化石館只有山西榆社、山東山旺、 內蒙二聯、四川自貢國家,榆社化石與其它三處比較具有門類全、數量多,分布面積大,館藏豐富,跨越歷史年代長等突出方面。現除榆社化石館藏有500餘件外,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標本館藏有榆社化石500件,在於津自然博物館藏有榆社化石300件,在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還收藏著相當規模的一批標本計500件以上。此外,瑞典、瑞士等國也藏有部分榆社化石,目前,埋藏在地下的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