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城

擇水而居,臨水而詠,踏水而歌的文人喜愛水,古語說:“智者樂水”。水起無形,卻存天地之間,無所不見其影;流之無影,可流淌在山川中卻能聚起萬傾波浪。正是這樣,清末民初的古榕城,一些領風氣之先的先哲們繼孫乙公置縣的初衷,興學辦教,使孔門弟子不絕,讓風生水起的古榕城騰龍生鳳。

簡介

據不完全統計,全城有私塾、書齋、書莊等33家。以“在湄書莊”、“惠迪書莊”、“繞綠書莊”為佳。且書莊臨水而築,景美人秀,是莘莘學子求學的好去處。

古榕城是一個水網交織,綠樹成陰,依山傍水的美麗城市,古城的規劃圍繞著“城隨水轉、水為城存”的格局。“城中竹樹多依水,市上人家半繫船”,栩栩如生地勾畫出古城水鄉特色。古城的美景受歷代文人騷客所詠吟,成千古絕唱。這幾百年的歌聲伴著古文明的畫卷在榕水岐山之邊靜靜地流淌著。

清代除正常科舉外,更大開恩科,選拔人才,向學之風較明代為勝,殷戶人家設私塾,延師執教,望子成龍。據不完全統計,全城有私塾、書齋、書莊等33家。史書記載,在諸多私塾中要數“在湄書莊”、“惠迪書莊”、“繞綠書莊”為佳。況書莊臨水而築,景美人秀,是莘莘學子求學的好去處。

“在湄書莊”位於榕城東門後溪墘,為東門蓮花心郭和甫先生建於清末。書莊旁於馬山滘東側的內城壕,水岸相接,占地半畝的書莊雅致小巧,布局新穎。書莊裡有假山、亭台樓閣、魚池、盆景、月亭、石凳、石榻。主人植樹栽花,紅棉、芭蕉、虬松俱備,苗木花卉四季如春。又窗臨城河,流水潺潺,辟小門通城壕以垂釣,郭和甫先生治學嚴謹,學生有四五十人。學子臨水求學,真有“勺西湖一勺水,閱盡古來人”的韻味。

“惠迪書莊”位於西門賴蔡宮陳厝池巷七十號。是許姓人家的家祠,清末許姓人家為了培育本族子弟,在家祠內設私塾。書莊坐北朝南,前面是孫厝,也就是著名畫家十萬山人孫星閣的故里。孫厝前面是王厝池。書莊有兩個廂房一個廳,廳前是天井,天井植有荔枝,還有小小盆景點綴書莊。書莊正門通陳厝池巷,後門通王厝池巷,書莊後面有一戲台,專供拜神演戲之用。

在“惠迪書莊”執教的是許維城老師,學生30人左右。從書莊校門步行不足200米就是四獅橋,從四獅橋坐船五分鐘可到八景庵,民國時姚梓芳闢為私家園林,名曰“秋園”。後歸榕南孫氏更名“菽園”,如今是榕城工藝美術廠,園林築有小品景置,集成八景,是一處景色雅靜之江南小築。“惠迪書莊”小巧玲瓏,近水而居,獨具嶺南水鄉私塾的特色,也是三大書莊唯一遺址猶存的書莊。

“繞綠書莊”面臨北內城河,坐東朝西。北內城河與北護城河只隔環城路。從“書莊”內城河坐船,向南可達孔廟泮河。向北到達溝仔墘河,途經源順、石鼓李、口溪、三升橋、走錢橋、進入溝仔墘河。“書莊”的北邊有一片狹長濕地,這片濕地一邊是源順池,一邊是內城河,滿是綠色的濕地夾中間,墨綠的池水與清澈河水相輝映,偶爾船隻飄飛,躺進北環城路高大的金鳳樹倒影中,煞是清涼。

“繞綠書莊”建成一列排屋,臨池有一照壁,臨河有兩處“踏道”,學生可以從教室直接下“踏道”,學生們研墨洗硯在這裡。“繞綠書莊”窗明几淨,夏涼冬暖,是讀書的好地方。此書莊辦學時間最長,一直到上世紀的70年代,是城北國小高小的辦學地方,培養的學生最多。“繞綠書莊”歷經滄桑,領略榕城不同時期的教育風韻。可惜80年代榕城教辦拆書莊建成三層樓,90年代中期又經改造,成為今日的中山辦事處辦公的地方。

古城臨水書莊為地方人才的培育在揭陽教育史上留下了一筆。水非有智,流必成勢,因勢利導以通達,故而古人臨水求學自有天地。而匯園林書院於一體的書莊必將融入嶺南水城勝景,留芳萬世。

歷史

“ 繞綠書莊”約建於同治末,地依城東,前溪後池,園夾水中,像舟楫懸於浮河,初名“仿魚舟屋”,專供弟子讀書。清末,隨讀書人數增加,依水築屋,置迴廊、角亭、小橋、菱溏、藥圃,茅舍小景,植四時花木,柳繞碧波,綠草茵茵。園林書院,勝景怡然。因書法家何紹基蒞臨書莊,以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詩句“一水護田將繞綠,兩山排闥送青來”為聯贈送主人,於是,主人乃將“仿魚舟屋”改為“繞綠書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