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
年輕時的古德隆·希姆萊,不知道是不是藝術照,不過從必須承認是個非常典型的日耳曼美女——典雅莊重,不失靈動。
當時的古德隆,也許因年齡尚小而對這些罪行懵懂無知。但長大成人的她得知真相後,卻令人遺憾地選擇了支持父親。至今每次提到父親的死,古德隆都更願意把他描繪成是一個軍人,因為他“有尊嚴地選擇了自殺”。
古德隆參加了德國的“戰後援助納粹戰犯組織”,多年至今擔任頭目。該組織有25到40名核心成員,還有數以百計的匿名支持者。他們的工作就是幫助納粹戰犯逃脫法律懲罰,和提供資金為戰犯安排“退休生活”。
在德國和奧地利,古德隆一直是各新納粹組織推崇的偶像式人物。 她被形容為“納粹公主”,是納粹崇拜者心目中“擁有純正血統的女神”。新納粹研究專家羅普克說,組織成員對古德隆是又敬又怕。“她會讓所有高職位成員排成一行,逐個問“你以前在哪裡服役”,以顯示她對納粹軍組織的熟悉程度。”儘管在德國知名度甚高,但古德隆的生活一直鮮為人知。
據說,她住在慕尼黑郊區的某處,但房子註冊在某個房屋組織名下,電話號碼也從未登記。
回憶
在回憶他的父親時,她曾經說過:他是一個特別可愛的人。這一描述基本上符合大家對很多納粹黨高級領袖的印象——他們其中的很多人在私生活方面都是很正常甚至優秀的人。
戰時日記
安妮·弗蘭克(AnneFrank),1929年6月12日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一猶太富裕家庭,其父為一公司總經理,母親也是富家閨秀。安妮自幼備受父母的溺愛,上學後又得寵於老師,真可謂養尊處優。1933年納粹上台後,安妮隨父母遷往荷蘭阿姆斯特丹。1940年納粹德國占領荷蘭,迫於日益殘酷的排猶浪潮,1942年7月全家躲進普林森河畔小屋(現安妮·弗蘭克紀念館),藏身閣樓密室25個月。這位13歲猶太少女在日記中記下了她的孤獨和恐懼,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嚮往和祝願。後被人告發,1944年8月被捕,1945年3月死於集中營,年僅16歲。1947年安妮日記在荷蘭出版,後被譯成55種文字,紀念館內也陳列著這一憾心動魄日記的中譯本。
古德隆·希姆萊(GudrumHimmler),1929年8月8日生於德國慕尼黑,納粹黨魁海因里希·希姆萊之女。古德隆日記始於1941年夏,記有家人對她的期待、周圍發生的事及她從大人談話中的所聞,還錄下她蜷縮於自身小世界的孤獨和對形勢急轉直下的無奈。日記由其母連同希姆萊的重要檔案一併保存,後落入盟軍手中,被公布於眾。
古德隆·希姆萊於2018年5月24日在慕尼黑附近的家中去世,享年88歲
古德隆日記1943年11月1日
“林登菲希特(Lindenfycht)(希姆萊發跡後遷入與其身份相當的莊園)以後準歸我所有,囚徒們已在周圍安上了籬笆。”
古德隆日記1943年11月1日
“戰況難以言狀,形勢急轉直下。在東線,不久前我們還在史達林格勒,現已退至基輔一帶……,還有那可怕的毀滅性轟炸。遺憾的是不少德國人已不再相信會勝利。我們準會勝利的,老爸會不遺餘力,盡力為之的。
古德隆日記1944年7月15日
“運動場上正在築地下掩體,挺可怕的。鬧哄哄的沒完沒了,還有,老見到那些犯人,我們也就不能去那兒玩了……瑟堡已失守,我們正從義大利和俄國大規模撤退。羅馬早已失落,俄國人已進入邊境,這太可怕了!爸爸說,我們還相信我們會勝利的。我作為備受人尊敬和愛戴的名人的女兒也必須這樣認為,而且我也這樣做了。
古德隆日記1944年7月15日
“簡直不能構想,要是我們失敗了……。眼下我們擁有全新武器對付倫敦,神奇武器復仇1號(V1)可射到海峽對岸,有了V1定會有V2。”
古德隆日記1944年7月22日
“7月20日一幫德軍將領行刺元首,他們全是貴族。元首周圍的人受了傷,他倒沒什麼的。我洗澡回來,聽到這訊息,失聲驚叫。謝天謝地,行刺時爸爸不在場,當然,說到底,他要對此負責。”
(安妮日記記至1944年8月1日,8月4日在密室中被捕。)
古德隆日記1945年4月18日
“我們在歐洲已無盟友,只有靠自己。內部出現許多背叛者,不少軍官不想再打仗,乾脆逃之夭夭。空襲之慘,難以言狀,德勒斯登遭炸,大批難民從東湧來……。昨天元首發布一日令,情況也許會有好轉,我對勝利又堅信不移。”
(古德隆,你可知,你所崇拜的偶像,你父——黨衛軍頭目希姆萊,在德國法西斯行將土崩瓦解時,已與盟軍秘密接觸,準備投降。)
古德隆的最後一篇日記記於1945年4月29日,9天后戰爭即結束:“世上發生的事太多了,尤其是我們這兒。”道出了她的無奈與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