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鎮[安徽省亳州市]

古城鎮[安徽省亳州市]

古城鎮是安徽省亳州市的一個鄉鎮,面積89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簡介

古城鎮[安徽省亳州市]古城鎮[安徽省亳州市]

古城鎮位於亳州市南部,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鎮政府所在地古城集距亳州市區35公里。東界大楊鎮、立德鄉,南鄰龍揚鎮,西濱淝河、雙溝鎮,北部與三官鎮接壤,京九鐵路、亳古公路縱穿南北,渦鄲公路橫穿貫東西,京九鐵路在古城鎮境內設油河、古城集兩站。全鎮轄22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鎮域面積89平方公里。
古城鎮交通便利,亳古路穿鎮而過,渦清路西接105國道,東連604省道,“大京九”沿集鎮而過,居於淝河、立德、雙溝、三官及太和縣的墳台鄉中心地帶,集貿繁榮。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地處譙城區的南部,也是亳州轄區南部最大最重要的鎮,有“小亳州”之稱。

歷史沿革

古城鎮人民政府駐地古城集,古城集歷史悠久。西漢時為思善侯國國都,東漢時為思善肥城(《三國志》載):“王莽改城父置”。年代之久古,距今約2000年,古往今來,這裡又為精英良才用武之地和兵家必爭之地。劉秀大戰莽軍於龍德寺,尋闕東漢朝的一統天下,清代為捻軍的主要活動區域之一;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是革命根據地的中心。中共渦亳縣委和一中共鹿亳縣委均設立於此。解放後,一隻是區政府、公社、鄉政府所在地。1992年撤區並鄉後,更名為古城鎮。

地理位置居亳州、渦陽、太和和河南鄲城四縣市中心地帶,是該地區最大的集鎮和物資集散地。
1994年,鎮委、鎮政府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小城鎮建設會議精神,確定了“以小城鎮建設促經濟發展”的發展戰略,加快集鎮建設和招商引資步伐。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規劃人口規核2。5萬人。到1998年底,共鋪設街道柏油路面8公里,修建橋涵21座,新開發街道5條,新建門面房2。7萬平方米,商住樓4。8萬平方米,改造舊街道門面房1200餘間,新建住宅小區240間,工業小區200間;新建日供水量1300噸的標準水塔一座,修建供、排水道8000米;新建公廁10座;新增綠地面積4萬平方米,人行道硬化率100%;新架路燈100盞;建成百貨批零、農副產品交易、服裝交易、建材、燃料五大專業市場,城區面積發展到3。5平方公里,集鎮人口達到1。51萬人,一個規化合理、風格獨特、商貿繁榮、管理規範、帶動周邊、輻射邊遠的小城鎮已初具規模,1998年被省政府列為“省百強小城鎮建設示範鎮”。
1999年被批准為全省200個重點鎮之一。目前集鎮所有街道和小巷都鋪修了水泥路面,並正在實現美化、綠化、亮化。更有古城中學是歷代學子倍出的學校.以及正在規劃建設的亳州火車南站

下轄村

祖寨村三薛村何樓村寧小村
洪山村後許村後楊村許馬村
柴廟村大徐村柴王村張橋村
大劉村尹樓村王大村鐵佛寺村
寺後村李寨村閆莊村張潭村
朱大村油河村三修村

醫教公共事業

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全鎮現有中學3所,國小24所,在校生112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以上,教學條件不斷改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中考總評連續5年居全市鄉鎮第一位,1997年順利通過省“普九”驗收。古城中心衛生院建築面積5800平方米,內設科室20個,美國進口全身彩色CT機、進口全自動血球計數儀、全自動化分析儀等先進醫療設備齊全,1994年被國家衛生部命名為“一級甲等醫院”,年業務收入250萬元,門診10萬人次以上。衛生防疫事業同步發展,24個村(居)委會全部建有衛生室,人民民眾醫療條件大大改善,健康水平不斷提高。現有教育差轉台和有線電視台,覆蓋率達100%,調頻廣播覆蓋全鎮;以地方戲、社火為主的民間文藝日益繁榮,以武術為主的民間體育事業不斷發展。1996年實現了村村廠廠通程控電話,集鎮居民安裝電話率達65%以上。

人口數據

古城鎮[安徽省亳州市]古城鎮[安徽省亳州市]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7986
男25003
女22983
家庭戶戶數13785
家庭戶總人口(總)47889
家庭戶男24915
家庭戶女22974
0-14歲(總)12301
0-14歲男6835
0-14歲女5466
15-64歲(總)31682
15-64歲男16369
15-64歲女15313
65歲及以上(總)4003
65歲及以上男1799
65歲及以上女220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6802

經濟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五大以來,古城鎮委、鎮政府帶領全鎮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改革開放,逐步形成了符合本地實際的經濟發展特點;一是在農業生產上,調整產品結構,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發展“兩高一優”農業,初步形成了北部棉、瓜、菜,南部煙、藥(薄荷)、桑的規模種植格局;二是由以種植業為主的單元結構向種植、養殖二元結構轉變,大力發展以改良黃牛為主的畜牧業,年黃牛存欄1。8萬頭,出欄7300頭,豬存欄1。85萬頭,出欄1。7萬頭,山羊存欄1。4萬隻,出欄1。3萬隻,人均畜牧收入725元,占純收入的30%以上;三是實施以小城鎮建設為依託發展二、三產業的帶動戰略,完善城鎮功能,創造寬鬆環境,快速膨脹城鎮人口,促進經濟全面發展;四是實施科教興鎮戰略,加大投入,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素質;五是實施名牌戰略,在發展小磨麻油、古城鹹牛肉、綠豆粉皮、王魁知麻花等傳統農副產品的同時,不斷創立新名牌,如京九麵粉集團的京九牌麵粉,年產14400噸,遠銷本省和東北、西北等省區。
隨著經濟的發展,古城鎮的資源優勢越來越顯現出來,除優質小麥、優質麵粉、棉花、烤菸、薄荷油之外,肉年產量3300噸,蛋年產量480噸,且質優價廉。
1996年,根據中央、省、市精神,鎮委、鎮政府精心制訂了“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規劃,經過全鎮人民共同努力,“九五”計畫可望提前完成,到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2000年基礎上翻兩番,經濟實力大大增強,產業結構更加合理,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人均占有水平跨入全省先進行列”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夠實現,古城鎮將真正成為大京九線上的明星鎮。

經濟

古城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河流縱橫交錯,氣候條件良好,自然資源豐富,面積89平方公里,耕地8.6萬畝,人口6.20萬,轄15個村委會,是安徽省政府批准的中心鎮之一。
鎮支柱經濟主要有三項:一是特色經濟。年種植棉花1萬畝,小辣椒1.2萬畝,西瓜1萬畝,養殖業:生豬存欄量1.5萬頭,山羊存欄量0.6萬隻,黃牛存欄量0.5萬頭。農業總產值6900萬元。
二是民營經濟。2009年前三季度實現民營企業增加值2172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700萬元。
三是勞務經濟。年外出務工人員10000人以上,勞務總收入4000萬元,占農民純收入30%以上。預計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財政收入為300萬元。

自然地理

1.地質環境
古城鎮位於亳州市譙城區南部35公里,西與105國道相接,東與307省道相連,渦鄲(渦陽至河南省鄲城)亳太公路相交於此,是此地域的交通樞紐,京九鐵路南北貫穿全境,有譙城“小貨場”之稱。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是亳州、太和、渦陽、鄲城四縣市之間的中心集鎮.
2.氣候環境
氣候處在暖溫帶南緣,屬於暖溫帶半溫潤氣候區,有明顯的過渡性特徵,主要表現為季風明顯,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適中,無霜期長,四季分明,春溫多變,夏雨集中,秋高氣爽,冬長且乾。因氣候的過渡性,造成冷暖氣團交鋒頻繁,天氣多變,年際降水變化大,全市歷年平均氣溫14.7℃,平均日照2320小時,平均無霜期216天,平均年降水量822毫米。古城市常見的災害性天氣有旱澇、大風、冰雹、乾熱風、低溫、霜凍等。旱澇是最主要的自然災害。
3.薄荷之鄉
古城鎮境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歷史上是一個農業占主導地位的大鎮。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大豆、玉米等,其中小麥年種植面積6萬畝以上,良種覆蓋率100%,優質率80%以上,平均單產突破400公斤大關,總產2。4萬噸以上。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烤菸、藥材、薄荷、瓜菜,其中的種植棉花1萬畝以上,藥材8000餘畝,薄荷1.2萬畝以上,年產薄荷油150餘噸,被稱為"薄荷之鄉"。如“家家種桑麻”。

發展展望

古城鎮歷滄桑,今朝更美麗。隨著經濟的發展,古城鎮的資源優勢越來越顯現出來,除優質小麥、優質麵粉、棉花、烤菸、薄荷油之外,肉年產量5300噸,蛋年產量680噸,且質優價廉,“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2000年基礎上翻兩番,經濟實力大大增強,產業結構更加合理,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人均占有水平跨入全省先進行列”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夠實現,古城鎮將真正成為大京九線上的明星鎮。好客樸實的古城鎮人民熱情歡迎四海朋友投資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