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
叢雜
拼音
cóng zá
注音
ㄘㄨㄙˊ ㄗㄚˊ
引證解釋
1、猶攢聚。
①漢 馬融《長笛賦》:“詳觀夫曲胤之繁會叢雜,何其富也。”
②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總術》:“數逢其極,機入其巧,則義味騰躍而生,辭氣叢雜而至。”
2、雜亂,混雜。
①唐 韓愈《進撰平淮西碑文表》:“至於臣者,自知最為淺陋,顧貪恩待,趨以就事,叢雜乖戾,律呂失次。”
②宋 呂本中《紫微雜說》:“後世儒者註解紛然,同異叢雜。”
③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三回:正走之間,只見前面有五十來株大樹叢雜,時值新秋,葉兒正紅。
④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欺敵者必敗。南道路狹,山川相逼,樹木叢雜。倘彼用火攻,奈何?
⑤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五回:“其地樹木叢雜,山石崚嶒,有數處車不可行,必當解驂不走。”
⑥清曾國藩《聖哲畫像記》:“往者吾讀班固《藝文志》及馬氏《經籍考》,見其所列書目叢雜猥多,作者姓氏,至於不可勝數,或昭昭如日月,或湮沒而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