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燈

取燈是我國古代有一種引火之物,史書稱之為“取燈”。把松樹或杉樹枝條削成小木片,然後將硫磺塗在木片頂端,很像現在的火柴。

概述

我國古代有一種引火之物,史書稱之為“取燈”。把松樹或杉樹枝條削成小木片,然後將硫磺塗在木片頂端,很像現在的火柴。清代末年,西方火柴傳進北京後,人們習慣稱之為“洋取燈”,簡稱“洋火”。

相關介紹

取燈早在公元6世紀的北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到清代,北京就有人以取燈為業。福格《聽雨叢談·取燈》記載說:“京師有市取燈者,其名甚雅。以芝麻秸削為細枝,塗硫磺於頂,遇火即燃,用以引燭。”這種取燈在當時是一種很重要的商品。大約在明代初年,以製造、販賣取燈為業的人越來越多,並逐漸聚集在一起,取燈胡同就是取燈作坊手工業者聚集的地方,也是取燈的貨棧和批發站。直到民國初年,取燈在北京城裡還有出售。,隨著火柴工業的發展以及火柴需要量的增多,取燈作坊就被北京火柴廠所取代。
取燈作坊經常發生火災,因火災而破產甚至喪生的人很多。因此,解放後,為保證城內居民的安全和維護城市環境,北京市政府將此類行業遷往永定門外經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