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麗江療傷

去麗江療傷

邂逅,成了去麗江的天大理由。 不久,在麗江束河古鎮晃蕩時,遇到一位素不相識的人。 麗江病人/149

基本信息

去麗江療傷去麗江療傷
作者:宋慕新(作者)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1月5日)
平裝:264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538738339

內容簡介

《去麗江療傷》內容簡介:麗江是一首濕漉漉的詩,帶著純樸、清雅和絕美,從玉龍雪山飛流而下,蜿蜒流過你塵封已久的心,洗濯你的浮躁、倦怠、市儈和平庸。在麗江,拋開負重已久的都市生活,邂逅雲淡風輕。15個隱居故事,與你共享眷戀麗江的私密心情。如果你願意泡上一壺茶,靜靜聆聽。

編輯推薦

《去麗江療傷》編輯推薦:有人說,若有一個地方,讓你去了便深深依戀,想留下,想老死,那就是麗江。也有人說,不要輕易去麗江,因為她會把你留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麗江夢。《去麗江療傷》獲得了行者孫冕、著名翻譯家林少華、學者張清華、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局長和仕勇、雲南省紅河州委宣傳部部長伍皓聯袂作序推薦。
國內各聞名都市報記者傾情寫評集體推薦,陣營強大。
內容獨特。書中採訪描述的人物都是從都市撤離的隱居者,是在麗江街頭即可以見到的人物。

專業書評

塵世的出口有黑暗也有光芒
這是一本不免讓行人駐足觀望的書,它有一個危言聳聽的名字:去麗江療傷。
我用狐疑的眼神打量它,花時間漸漸接受了以下事實:它不是旅遊寶典,不是小資心語,不是遊走於道德邊緣、糾結無望而又纏綿悱惻的愛的故事。
既不香艷,也不刻意傳奇,而是一部時代的生活史,一卷畸零人列傳,一部視角獨特的時代的記錄和備忘。
麗江的聲名早已超出了單純的地理範疇。歷史煙雲中的邊地小鎮、寂寞古街,
如今滿身標籤,難以自棄地成為媒體、公眾追捧的人間仙境。自以為有點品位、有點文化情調的都市人和新驢友們,常以言稱麗江、談議香巴拉為榮。想像中它有天賦美景,撩人的風情,遺世獨立的氣質,別具匠心的客棧,文腔藝調的酒吧,甚至古雅散逸中還透著點兒“悶騷”的意味,勾人遐思。
但是這部書里的麗江,卻是卸去了濃妝畫皮,其真相令人不敢直視。顯見這是一本僭越之書,冒犯了共識。
但真相從來都是暴烈的,顛覆性的。恰若歷史上隱士們的諸般偶像,在醉人詩意的幕後,也免不得是田園一片狼藉,窮酸落魄,饑寒交迫。最美的小鎮麗江,竟然同時也是病人的聚居地。
各異的病相有共同的根。不幸的往事,急於埋葬的記憶;不夠乖覺,不夠滑溜,不夠靈活,格外生硬,羞於開口求人,社交技巧匱乏,人群恐懼症;不受重用,不被尊敬,不被愛,不健談,不喜歡往上夠,不懂得跟這個世界的相處之道,被生活遺棄;忙碌一天后無來由的空虛,莫名其妙的失落和迷茫;喜歡思考,外冷內熱,懷疑主義者,固執地追問意義……他們的痛苦,被侮辱與被損害,恰好是這時代急速前行的代價和成本。他們的失敗,正好用來烘托那些得志的高手、時代的寵兒。
因此這些麗江病人,其實可以概括為一些“生活的弱者”,並非大腦機能紊亂人士,換一種說法——他們是一群被甩出了旋渦的人,一群時代與社會中競爭和纏鬥中的低能兒。然而換一個角度看,他們或許又是一類時代的“先知”或“大地上的異鄉人”,自甘邊緣,主動放逐,勇銳改變,抉擇,救贖,自愈,涅槃。他們忽然脫軌而出,拋離了進取和勵志,甩開了混得好和有面子,讓光宗耀祖和封妻蔭子滾蛋,跟平庸但不被非議的生活徹底剝離,鮮血淋漓又宛若新生。這其中有時代的啟示,如何在這萬丈紅塵中尋找生的意義?去麗江旅行,只需要一點錢和閒就夠,但要在麗江定居,則需要勇氣、超越凡塵的悟性和慧根。
在一個絕對強調曝光率和注意力的時代,並無人願意去了解他們。這一小撮在“現代生活”中不得意的人,被各種各樣的失敗和創傷驅趕到了“塵世的邊緣”的人,他們在這裡想像穿越人世的遮障,獲取一份心靈的安寧。
但他們的故事本身並沒有英雄主義和夢幻色彩,甚至也沒有肥皂劇的百轉千回,而是逃避,他們可謂是一群真正的弱者。這些故事裡充滿了病態和軟弱,充滿了普泛和永恆意義上的不得意。但這生髮出了意義——不只是敘述一群現實中的失敗或失意人的故事,而是要從現實和非現實、生存與信仰、創傷與醫治等哲學性的命題中找到啟示。在更大的時間坐標中,在宗教和人類的歷史中,在哲學的意義之軸中,甚至在現代的生態思想與觀念里,哪一種生存更具有意義?更古老且長久?出於記者的敏感,憑藉對真實的渴望和對遮蔽的擔憂,宋慕新傾聽、記錄、呈現,告訴了我們一個複雜的麗江,一個不美好卻有呼吸、有脈動的麗江。但最終,我以為,是告訴了我們有關這個時代生存和精神狀況的某些更概括的真相。
雖然如此,這終歸是一本沒有藻飾的書,它的筆法是冷靜地記錄和樸實地呈現。即便是李江和女兒阿花的故事,幾乎齊備了所有的戲劇元素,也只是複述,毫不煽情。雖是原生態的素材,但已足夠精彩,這就是生活,生活本身比虛構更詭譎和生動。
作者宋慕新,直面時代的暗疾,反思文明的缺陷,切進城市的癌腫,確有些精神或觀念意義上的猛士氣。他年少輕狂過——人人都曾年少,卻不是個個都有持續的激情去輕狂。他一直充滿激情地折騰著,興趣廣泛,精力旺盛,文武兼修……書卷氣、山林氣兼江湖氣,曾經的理想主義者,不甘幻滅,以文印心,遂寫下了這樣的一本書。
過去我們討論理想,叩問心靈,憂心忡忡,一臉焦慮,卻料不到時代的滑行
已讓這些統統失效。如今,人們對此的不屑溢於言表,連談都不談了,沒時間,沒心情。然而通過這本書,一個精神命題再次出現了,關於築居和棲居,關於生存與生活。
因此,它值得一讀。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清華
聽許多去過麗江的人說:情陷麗江了!一段難忘而美麗的情感記憶,藏在心裡的某個角落,偶爾翻出來品讀,別有一番滋味。
邂逅,成了去麗江的天大理由。
有次,我在鳳凰衛視竇文濤的節目中說:麗江的天空中瀰漫著荷爾蒙的氣息。
不久,在麗江束河古鎮晃蕩時,遇到一位素不相識的人。他說,我聽到你
這句話,當天就放下一切,飛到麗江。他是個金融家。
放下,到麗江去!
——孫冕 麗江雪山音樂節創始人、《新周刊》雜誌社社長
過去我們討論理想,叩問心靈,憂心忡忡,一臉焦慮,卻料不到時代的滑行已讓這些統統失效。如今,人們對此的不屑溢於言表,連談都不談了,沒時間,沒心情。然而通過這本書,一個精神命題再次出現了,關於築居和棲居,關於生存與生活。
——張清華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我們的生活空間正一天天擴大,而我們的精神家園卻一步步縮小。起因和結果都在於我們病了。這一點顯然引起了新聞人宋慕新的警覺、沉思和憂慮,於是深入訪談,寫了這部《去麗江療傷》。靜品全書,情節充滿傳奇,但卻具有獨特的現實說服力;文筆綿密幽婉,但卻具有明顯的質感和激情;書的最後儘管沒有提供命運的出口,但卻已冷靜地暗設了性靈的方向標。
——林少華 著名文學翻譯家、學者
麗江的流“毒”瀰漫在麗江的空氣中,世人中“毒”已深。麗江,讓那些中毒的人為她哭、為她笑、為她發獃、為她守望、為她生病、為她瘋掉。為了麗江,許多人背井離鄉,拋家別業,只為追尋靈魂深處讓人戰慄的感覺。我們都病了,為了麗江而病入膏肓,就像為了前世葬我的人而以身相許,義無反顧。
——和仕勇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局長
感謝作者宋慕新的努力,他讓本屬於私密甚至被視為小資的“麗江精神之旅”,被放置於讀者諸公面前,具有了更為普遍的哲學價值。“回望麗江,越發覺得它像一個禪修的導師,指引著我們,在喧鬧中找到寂靜,在漂泊中重歸家園”——“精神的私奔”,或許是更多人能夠觸摸麗江的方式。
——畢詩成 《華商報》評論部主筆
對靈魂的追問,是貫穿全書的主題。這不僅是訴說者與命運的種種角力,還有字裡行間閃爍的人性。這種對人性的尊崇,貫穿在散發著故事的酒吧中,在飄著木香的客棧,在巍峨的玉龍雪山下,隨著東巴古樂此起彼伏。我們總想起那句話:“於是我們繼續奮力前行,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後推,直至回到往昔歲月。”
——馬立明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追逐的故事千差萬別,但故事的主人公卻很相似——他們各有感情上的不幸,由不幸而彷徨,由彷徨而求索,求索並無答案,但都找到了心靈的短暫寄託,那就是麗江。
其實,人人心中都有一處麗江——有些浪漫,有些不羈,有些超脫,有些夢幻,有些醉意,有些私密。只不過,有人對此會有強烈的感知,有人卻不怎么留意。
——蔣晨明 《中國周刊》副總編輯

作者簡介

宋慕新,受孔孟教化,承梁山俠義,文武雙修,知巧守拙。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從事新聞工作,歷山東商報、齊魯晚報、南方都市報、時代周報等媒體,做記者、編輯。

目錄

推薦序一 給那些神清氣爽的“病人”們
推薦序二 塵世的出口有黑暗也有光芒
自序愛我,就去麗江等我
麗江狐狸精/001
菩提花開/017
毒藥/035
情殤/047
愛與寂寞/057
讓愛重來/081
麗江混混/097
囚徒/113
紅塵淨土/121
倦鳥/137
麗江病人/149
涅槃/165
烏托邦/185
徒然草/211
江湖/219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