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厭男症,又稱是"異性恐怖症"。
是什麼導致這一思想狀態呢?性格特徵?找出發生這樣問題的原因.因此,幫助患者認知重建和社交技能訓練是消除社交恐怖症的重中之重。
如何克服厭男症,勇敢面對討厭的心情,才能克服這種不良情緒,發現自己原有的不良情緒是多餘的.勇敢面對自己討厭的對象.反覆接受恐懼的刺激,接受恐懼的目標,慢慢適應這種刺激,從而消除恐懼,逃避心理。你要知道你害怕的原因更本沒有科學根據,胡思亂想.很多令人恐懼的東西往往都是"懷弓蛇影",不足為犋的。你恐懼對象是人,則應採取與對方親近的方式,這樣可以了解對方,發現自己原有的那種恐懼心理是多餘的.
厭男症的原因呢有多種,有的是天生對異性有一種恐懼,討厭,不喜歡與之交往。有的是因為在情感的路上交往了太多的男性,導致衍生很多膚淺的情感,最後對男性產生極度厭惡的心理。
厭男症,除了對男人的討厭,還包括對他們的害怕、憤怒和蔑視。討厭男人的心態在社會上有蔓延的趨勢。加拿大肯考迪亞大學社會學教授安東尼·辛諾特從幾個方面分析了男人為何招人討厭,原因歸根到底就是——偏見。
厭男症首先是源自對歷史的誤讀。歷史上的大壞蛋似乎都是男的,例如希特勒、本·拉登等。但是,壞蛋的罪惡源自權力,而非性別。當女性擁有絕對的權力,也可能變成大壞蛋。而歷史上也有許多男性的英雄,他們為消滅大壞蛋奮鬥不懈,甚至英勇犧牲。因此,把男人都看成壞人是說不過去的。
在今天,北美地區,90%的謀殺案是男人幹的,聯邦調查局的十大通緝犯通常全是男的,美國安然公司醜聞、麥道夫詐欺案等重大商業罪案中被抓的通常也是男人。但這隻看到現實的一小部分,因為大多數男人都不是殺人犯,而有一些女人也殺人。
在個人的層面,很多女性說她們和男人在一起的時候有過很不愉快的經歷,例如夫兄、愛人、同僚、老闆等。然而,每個人都曾經被異性傷害過,也被同性傷害過,豈能片面地將少數男人造成的傷害推廣到全部男人?
女權主義者用充滿性別歧視的言辭對男人進行妖魔化,也給厭男症推波助瀾。例如“最偉大的女權主義作家”瑪麗蓮·弗蘭奇把男人稱為“敵人”。“近代女權主義先驅”傑梅茵·格里爾寫道:“女人不知道男人有多么憎恨她們。”“現代女權運動的急先鋒”貝蒂·弗里丹更是把女人的老公們比作“納粹黨衛軍的獄卒”。聲討男人的影視作品也很受女人的歡迎,通常把男人們描述得又胖又蠢,例如美國卡通片《辛普森一家》。
辛諾特發現,種族歧視和對女性的性別歧視都是嚴肅而敏感的話題,但對男性的性別歧視卻被當成兒戲。他認為,久而久之就會潛移默化,令人們逐漸學會了“男人都是壞的”的價值觀和態度,這對男人和女人都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