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為什麼我們憎惡父母的某些行為,卻又不知不覺向他們的行為靠攏?為什麼實施校園霸凌的孩子大都來自存在家暴行為的家庭?為什麼童年創傷會成為我們一生揮之不去的心結?為什麼有些父子、母女竟水火不容,無法好好相處?為什麼在強勢父母家庭長大的孩子大都性格軟弱或特別叛逆?為什麼我們對父母的依戀會影響長大成人後的愛情?為什麼我們總是沒有安全感?
本書通過對原生家庭內部的心理動力的研究和探索,幫助我們找到影響我們人生成長的因素,Z大可能地避免人生的不幸,從而突破人生中的一些限制,讓我們的生命潛能Z大化,並以此獲得更多的成功、快樂與幸福。除此之外,相關研究還將對育兒、教育、心理諮詢等領域的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作品目錄
推薦序
前言
01 各家學說:家庭如何影響人的一生
童年經歷影響一生的成長:精神分析理論
3歲看大,7歲看老:溝通分析理論
母嬰關係對成年後的影響:依戀理論
有其子必有其父:代際傳遞理論
從成年回溯到童年:認知行為療法
家庭系統的良知:家庭系統排列理論
02 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庭
家庭的傳承與延續
家庭結構與關係
家庭與繁衍
家庭的核心關係:夫妻、父母與同胞
家庭的生命周期:從誕生、發展到解體
家庭系統的核心:原生家庭與再生家庭
家庭:社會與文化的縮影
家庭系統的心理特徵
家庭系統動力對我們的影響
03 原生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繁衍的動力與對父母的接納
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出生與身份
墮胎: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創傷
重男輕女:對父母與孩子的影響
剖腹產與焦慮
哺乳與信任、安全及自我價值感
被遺棄和寄養與自我拒絕和自我傷害
兒童失憶現象:忘卻的童年與3歲看大
標籤的動力影響:人生腳本與7歲看老
04 排行與動力:同胞序位對人一生的影響
排行老大、居中與老么對性格影響
獨生子女、兄弟倆、姐妹倆、兄妹倆與姐弟倆的排行影響
同胞的缺失與補位的心理影響力
同胞關係:陪伴我們最長的關係
05 在喪失中成長
人生里的第一次:印痕與我們回應世界的模式
斷乳:分離與親密關係
拒絕幼稚園:孩子的分離焦慮
心理斷乳:分床與分房
寄養或收養:與父母斷裂的動力影響
轉學與搬家:對孩子人際關係投入的影響
青春期與逆反心理
孩子人生的重大變故:父母離異或再婚
失親之痛:追隨與陪伴
改名:告別與重建
06 我們為什麼要結婚
與原生家庭告別:成為一個社會人
繁衍:婚姻的第一要務
男人與女人:夫妻關係中的角色定位
忠誠衝突:婚姻無法迴避的主題
原生家庭:婚姻里的情感包袱
傳統文化:婚姻的背景旋律
07 在離異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
正常化單親家庭
處理好缺失的父母角色
讓單親家庭回歸正常軌道
與前任和解是對孩子最大的呵護
不要中斷單親家庭與其他社會網路的聯繫
單親母親不能因對孩子內疚而縱容孩子
活出自我,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08 再婚家庭的相處之道
複雜的再婚家庭系統
如何處理與前任的關係
再婚夫妻的相處之道
如何扮演好繼父母的角色
如何與對方的孩子相處
再婚關係的平衡與處理
卸下上一段婚姻的感情包袱
再婚家庭的經營之道
09 原生家庭與親子關係
父母原生家庭的影響
父母對孩子和孩子對父母的競爭
角色錯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愛孩子最好的方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家庭成員間的忠誠
10 父母的養育方式對孩子未來的影響
專制型父母:孩子失去做自己的權利
溺愛型父母:孩子喪失愛他人的能力
忽略型父母:孩子無法找到歸屬感
權威型父母:孩子最具幸福感
11 依戀關係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早期依戀關係的形成
依戀關係的不同類型
戀母或戀父情結
12 家庭秘密與隱秘
家庭秘密與隱私
隱瞞家庭秘密的後果
公開家庭秘密的結果
13 人生問題:從原生家庭溯源
自我傷害與自我拒絕
生理疾病:滿足心理的需要
拒絕傳承和與父母的聯結
性心理問題背後的家庭因素
原生家庭對異常人格形成的影響
焦慮
成癮背後的家庭動力
父母婚姻對孩子婚姻觀的影響
孩子的行為表現是其適應父母或家庭環境的結果
14 中國傳統文化對家庭的影響
中國式家庭文化的三大支柱
根深蒂固的家庭觀念
人生倫理的起點:孝文化
養兒防老的悖論
重男輕女的影響
等級觀念下的家庭關係
閱想·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