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審美意識

人對不同“美味”的欲求是否恰恰符合了營養多樣化的需要呢? 人對不同“美色”的欲求是否恰恰符合了繁殖合理化的需求呢? 例如,有人就曾經指出,選美活動中女性的“三圍”指數,恰恰是最易受孕者的體形指標。

美是什麼?美就是審美對象與審美意識的和諧統一。這是美的定義,但不是美的本質。美的本質是"關係",即"美是審美對象和審美意識的和諧統一"這樣一種"關係"。美與善同屬"關係"範疇,均是主觀與客觀的和諧統一。只是美比善的外延小、內涵深,因此美一定善,善不一定美。 “美”是隨著“人”同時出現的歷史範疇,在人類產生以前,自然界無所謂美;在人類出現之後,人類以外的其他動物也無法欣賞人類所創造的美。美的創造和美的欣賞都是人類的特權,是社會現象。從這一意義上講,能否創造美和欣賞美,也是區分人與動物的標誌之一。然而事情並非如此簡單,問題在於,人本身就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所以人類的這種超生物的精神享受又必然是從動物性的快感中逐漸脫胎而來的。過去,我們一般只是強調二者之間的差別,而往往忽視了它們之間的聯繫,從而把人與動物、人類的歷史與自然的歷史決然地割裂開來,這其實並不符合辯證法關於普遍聯繫的思維方式。事實上,正像人不同於動物卻又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一樣,人類的歷史不同於自然的歷史卻又是從自然的歷史發展而來的。說到底,人類進化的起點恰恰是自然進化的終點。用這種觀點來分析問題,我們一方面必須分清人類的美感與動物性快感之間所存在的原則性差異,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類的美感恰恰是從動物性快感中演變、發展、升華的歷史結果。
動物性快感與個體和族類的生存欲望密切相關,前者表現為“食”,後者表現為“性”。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食”的欲望,人的個體生命就無法延續;如果沒有“性”的欲望,人的群體生命就無法繁衍。從目的論角度上講,大自然要想使人類生存與繁衍下去,就必須賦予其“食”與“性”快感;從進化論的角度上講,那些並不具備這些快感的動物或許曾經存在過,但恰恰是因為沒有“食”與“性”的欲望而自行滅絕了。或許,動物性快感本身就是多層次的,其中甚至可能潛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科學因素”。例如,人在“吃飽”的前提下何以會生出“吃好”的欲望呢?人對不同“美味”的欲求是否恰恰符合了營養多樣化的需要呢?又如,人在與異性“交配”的前提下何以會產生“擇偶” 的欲望呢?人對不同“美色”的欲求是否恰恰符合了繁殖合理化的需求呢?例如,有人就曾經指出,選美活動中女性的“三圍”指數,恰恰是最易受孕者的體形指標。
http://www.kaoshizuobishebei.c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