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或大型灌木,來自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厚莢相思樹高可達20米,在特殊適生立地可達30米,但來自昆士蘭的厚莢相思很少超過15米。樹皮暗灰褐色,堅硬,具直裂深溝,內樹皮紅色、纖維狀。葉狀柄光滑、灰綠色,弧形,長11-22厘米,寬1-4厘米,縱脈3-7條呈黃色。葉狀柄著生在棱狀小枝上,枝上具鱗狀附著物。
穗狀花序淡黃色,長4-7厘米,寬2-6厘米;莢果暗褐色,木質,扁平,長5-8厘米,寬2-4厘米,具不明顯斜脈。種子黑色,橢圓形,具灰白色珠柄,有光澤。厚莢相思始花年齡遲於大葉相思,在中國海南3年生開花結實,在中國大陸4-5年開花。一般10-11月開花,種子翌年6月成熟。
生長環境
在澳大利亞生長於海拔5-200米的地帶,在低海拔地帶,常與木麻黃伴生,在內陸常與細葉桉、白千層等樹種伴生,樹冠常位於桉樹林冠之下。厚莢相思喜濕熱氣候,雨量最好在1000-3500毫米,最低需500毫米以上,最熱月平均溫度31-34℃,最冷月平均溫度15-22℃。
強陽性樹種,同樣也具很強的抗旱能力,土壤適生性很廣,從粘性紅壤到沙質立地均可,甚至是有短暫積水的立地對其生長也無顯著影響,尤其是在貧瘠的沙質土上、在水土嚴重流失的“爛頭山”上同樣可以獲得良好的生長量。
分布範圍
原產於澳大利亞的昆士蘭東北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西南部及印度尼西亞東南部的伊蘭賈亞島,分布於南緯8°-20°。1985年厚莢相思從澳大利亞引入中國,經種源試驗和樹木改良已在華南地區種植。在中國福建雲宵-廣東從化-廣西南寧一帶以南及海南和雷州半島引種栽培。
繁殖方法
選種
厚莢相思在生長初期乾形往往不甚理想,常表現出分枝粗大,主幹傾斜或稍彎的特性,但2年後乾形會明顯改善,尤其是選擇優良的種源,主幹將十分通直,分枝細小,出材率高。厚莢相思的種源變異十分顯著,幾乎所有澳大利亞種源在中國表現均不理想,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多數種源在中國不僅生長迅速,而且乾形通直,分枝少,一般在7-8年出現生長高峰,樹高、胸徑的年均生長量分別超過2米、2厘米。厚莢相思的採種遲於馬占相思和大葉相思,一般在6月當莢果由綠變褐時方可採摘,莢果採摘後需攤曬脫粒,清除雜質後,種子可在常溫下保存2-3年。
播種
厚莢相思種子千粒重15克左右,種子4-5.5萬粒/千克,發芽率一般70%左右。種子表面具堅硬的蠟質層,播種前須用100℃沸水處理。
播種宜選在造林前一年的10月份,苗圃應選擇座北向南,地勢平坦,有水源,排水良好的地方。容器育苗可用移苗法或點播法,營養袋規格以10-18厘米塑膠薄膜袋為佳。基質配方採用黃心土50%+火燒土35%+有機肥10%+過磷酸鈣或複合肥5%。苗木進入生長期後,每周一次薄施漚熟的尿水或複合肥,入冬前施些鉀、硼肥,促使小苗木質化,提高抗寒能力,低溫天氣覆蓋塑膠薄膜。待苗高15-20厘米,地徑0.4厘米即可上山造林,壯苗標準為頂芽飽滿,苗株粗壯,根系發達。
栽培技術
栽植
厚莢相思具有早期速生,枝葉繁茂等特點,如6-7年砍伐,收穫量最大的株行距為2米×3米或2.5米×3米;造林地應著重選擇避風地段或具有混交等相關措施,如中國海南的西部地區,儘管嚴重乾旱,但仍有生長潛力。
撫育
與其它用材相思一樣,造林後的當年及翌年撫育施肥是成林、成材的關鍵,尤其是雜草,必須及時清理,一般造林後2-3個月即需除雜追肥,有條件的當年應再撫育1次,翌年需再擴穴並追施尿素。厚莢相思的萌芽能力較差,一般不宜採取萌芽更新的方法。
病蟲防治
尚未發現病害,在造林初期,偶見金龜子及蟋蟀危害,應注意及時捕殺。
主要價值
生態
厚莢相思是一個非常速生的熱帶固氮樹種,特別耐乾旱、瘠薄立地,能耐火燒及海濱帶成味的海風與輕度鹽鹼。
經濟
厚莢相思心材暗棕紅色,邊材灰褐色,材硬耐久,其性能勝於現時流行的紅木家私,適於做重型建築材、家具材、造船材、硬質纖維板、單板、農用建築材等。木材基本密度0.46-0.62克/立方厘米抗壓、抗彎強度分別為51.3兆帕、104.5兆帕,端面硬度6.1千牛/平方厘米,弦面與徑面硬度分別為4.3千牛/平方厘米、4.5千牛/平方厘米。5年生林木纖維長度1.2毫米,用硫酸鹽法製漿得率45%,可以生產各種書寫紙、印刷紙及其它高質量用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