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植物)
正文
植物有性生殖過程中的雌性細胞,異配生殖中的雌配子。低等維管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卵包在頸卵器中,而被子植物的卵則產生於胚囊中。形態結構 與遊動精子相比,卵是相對靜止而不活躍的細胞,具明顯的卵核。20世紀70年代對卵的超微結構研究表明,所有被子植物的卵,一切常見的細胞器均可見到,但很少見到多聚核糖體。有些植物的卵細胞,具明顯的、由壁內凸形成的絲狀器,絲狀器周圍有豐富的線粒體。一般來說,卵的合點端的胞壁較薄或不完整。松樹卵細胞除含有線粒體、質體、內質網和高爾基器等各種細胞器外,在卵核周圍還有各種大、小內含物(見圖)。 發生過程 卵的來源比較一致,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卵都由頸卵器產生,頸卵器原始細胞的發育早期與精子器原始細胞一樣,其第一次分裂為平周分裂,結果產生外面的不育細胞和裡面的能育細胞。前者稱初生蓋細胞,後者稱基細胞或內細胞。被子植物的卵則位於胚囊的珠孔端。
低等維管植物卵的發生過程: 松科植物卵的發生過程: 演化 從卵細胞的發生看,頸卵器植物與被子植物之間還存在一道鴻溝。因為一個卵的發生,如果追溯到大孢子階段,那么頸卵器植物的卵,從大孢子到雌配子體,再由頸卵器到卵,中間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細胞分裂和分化過程;但被子植物的大孢子可以說是單核胚囊,一般它只要經過3次分裂就形成8核胚囊(其中包括卵)。對一些4孢胚囊來說,每個大孢子核只要同時進行1~2次分裂就形成包含卵的胚囊。可見,從頸卵器植物過渡到被子植物,其卵細胞的個體發育周期大大縮短了,也就是說配子體時期大為簡化了,這是適應環境的更有效的方式。
參考書目
D.C.Braungart and R.H.Jr.Arnett, An Introduc-tion to Plant Biology, The C.V.Mosby Co.,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