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 李行遠 編 龔之方 譯
版 次: 1
頁 數: 170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傳記>人物合集
內容簡介
1876年當印象派畫家舉辦他們的第二次畫展時,《費加羅報》的評論家阿爾伯·沃爾夫寫了一篇評論,將他們描繪成一群“拿起畫布、顏料和畫筆,漫不經心地塗出兩三種調子之後簽上一個名字”的狂人。這位評論家甚至聳人聽聞地將巴黎街頭髮生的一樁事故與這個展覽聯繫起來,說是有一個人看完展覽之後發了狂,居然咬起路人來。他指責畫家們用錯了色彩,說樹木不是紫羅蘭色的,天空也不是新鮮奶油色的,“聰明才智之士決不能接受這種神經錯亂的表現!” 印象派一共舉辦了8次畫展,而直到1886年的最後一次展覽,類似的謾罵之聲都從來沒有停止過。有一幅諷刺印象派的漫畫,描繪了一個邋遢的怒髮衝冠的畫家,拿著一把破舊的大掃把在畫布上作畫。李行遠在《印象派畫傳》的引言中這樣表達她的感受:“就像人類歷史上許多有重大價值和意義的事物的命運一樣,印象主義繪畫在誕生之時以及後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並沒有領受到社會為她準備的鮮花和美酒。” 屢遭官方沙龍的拒絕、守舊評論家的謾罵和觀眾的不屑,畫家生活也一直陷於困窘。他們常常連顏料和畫布都買不起。1869年的雷諾瓦在給朋友的信里寫道:“我們不是每天都有飯吃的。”在同一年莫奈也寫道:“我停下來了,因為沒有顏料。”他們常常需要向朋友求救以維持生活。 然而,在畫家們潦倒了近半個世紀之後,印象派突然之間成為了藝術史上“所有藝術運動中最受歡迎的運動”,印象派作品的市場價格攀高不下,展覽在世界各地都備受矚目、門庭若市。連遠離巴黎的中國人也對印象派作品表現出令人驚異的熱情。2004年秋天,《法國印象派畫展》在北京、上海和香港三地美術館先後展出。在一個月的展示中,中國美術館創下了總量26萬人次,平均每天近7000人次,雙休日高達1.3萬人次的歷史最高紀錄。畫展結束的前一天,中國美術館甚至從上午9時一直開放到第二天晚上9時,36小時不間斷地接待觀眾。在上海、在香港,都出現了觀眾排長龍等待入場的場面。 如果想到在19世紀末欣賞印象派的巴黎人只有“不超出15個”,“文革”時印象派還被批判為腐朽沒落的藝術逆流,我們就不能不感嘆時間是多么偉大的裁判。印象派的命運或許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種。 1856年,尤金·布丹遇見十八歲的莫奈時對他說:“你要牛到底,抓住第一個印象不放,因為它才是正確的。”這個時候,傳統學院派還將繪畫的題材局限在古代的神話和歷史,將線條清晰結實、形象逼肖作為評判作品的標準。而年輕的印象派畫家卻開始了極富自主性的探索:“畫你看到的、感覺的、需要的東西。”——這種理念類似於中國的“神似,而非形似”,畫家著力表達自己的瞬間感受,捕捉瞬息萬變的光線與色彩的變化。物體的細節往往是模糊不清的,但簡潔大塊的顏色卻常常能夠渲染出畫家自己內心強烈的感受。繪畫的題材也擺脫了那些封閉的古典框框,轉向畫家身邊鮮活的日常生活。 李行遠的《印象派畫傳》正為我們提供了諸如此類的全面認知印象派的途徑。印象派畫展來到中國,看展的觀眾達到幾十萬,然而真正了解印象派的還是極少數。對於更多沒有能夠到現場觀看的人而言,更需要這樣的代償。《印象派畫傳》用一種深入淺出、講故事的方式,將這個畫派的歷史命運、代表作家、特點和重要作品一一進行講解。作者採用了最新的研究資料,因此對畫家有新的評判。書中還附加了大量的印象派作品圖片。 馬奈、莫奈、畢沙羅、雷諾瓦、德加、巴齊依、塞尚、莫里索……他們的個性和命運是怎樣的?畫風如何?怎樣算是真正的印象主義?馬奈為何不願參加印象派的畫展?莫奈在妻子死後的舉動是違逆人倫常情嗎?——在李行遠筆下,印象派的故事被放在一個宏大的歷史框架之下來觀察,獲得了透徹的全新詮釋。在關注畫家和畫派的命運的同時,讀者能夠自然地獲得對印象派畫家和作品深刻的理解。
圖書目錄
小序
引言
第一章 19世紀法蘭西文化的精神魅力與歷史尋蹤
我知曉閃電中洞開的蒼穹,
龍捲風,拍岸浪,激流狂瀾;還有那黃昏,
晨曦,像鴿群振翅排空,
有時,我看見了人類意想中的蜃景!
第二章 印象主義黎明的霞光
只有在雙重的王國,
聲音才變變得
永恆而柔和。
第三章 群星璀璨的印象派天空
一、品嘗天地芬芳——愛德華·馬柰
為了不做時間的
愚昧糊塗的奴隸,
快陶醉吧!
永遠地陶醉吧!
醉於美酒!醉於詩歌!還是醉於道德!
隨您便,
但是請您快陶醉。
二、那迷人的光與色——克洛德·莫柰
太陽,溫存與生命之爐,
向著陶醉的大地傾下熱辣辣的愛情。
當你躺在山谷的時候,
大地將你擁抱,用其精血與你交融,
他那崇高靈魂所升華的博大心靈,
溫存如上帝之愛,清爽如美婦之身,
飽蘊著精華與光明,
哺育著那芸芸萌動著的新生。
三、忠厚長者——卡米爾·畢沙羅
四、冷峻,而且深刻——埃德加·德加
五、充滿肉感的詩情畫意——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
六、山野的一切都聚集在他的身旁——阿爾弗雷德·西斯萊
七、有時他為一朵玫瑰花多逗留幾天——弗雷德里克·巴齊依
八、就是那位插花姑娘——貝特·摩里索
九、母與子的人性張揚——瑪麗·卡薩特
十、為了真理,為了美——早期保爾·塞尚
十一、畫家群星燦爛時——印象派外圍畫家
後記
印象派年表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