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簡史

印度簡史

《印度簡史》內容簡介:地理因素對印度歷史的形成起著顯著的作用。因此,讀懂了這些地理因素,對於正確理解印度歷史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書中,筆者僅粗略地提到這些因素,因為筆者打算在另一部通俗作品中單獨討論這個問題。筆者也僅僅粗略地提及海洋對印度次大陸的影響,然而筆者的這本書對這一點進行了詳細的敘述,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讀讀那《印度簡史》。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印度簡史》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印度)K.M.潘尼迦(Kavalam Madhava Panikkar) 譯者:簡寧

圖書目錄

第一章印度國家的雛形
第二章雅利安人的征服
第三章印度帝國的形成和統一
第四章孔雀王朝的繁榮和強盛
第五章印度帝國的復興及崩潰
第六章笈多王朝的統治
第七章南印度的發展和繁榮
第八章大印度
第九章戒日王帝國時期
第十章南印度的貢獻和文化
第十一章印度教的改革
第十二章印度內向的500年
第十三章伊斯蘭教來到印度
第十四章南印度和伊斯蘭教
第十五章中世紀的宗教
第十六章走向民族帝國
第十七章莫臥兒王朝的統治
第十八章西方人進入印度
第十九章民族國家的分裂
第二十章東印度公司時代
第二十一章偉大的復興
第二十二章伊斯蘭教統一運動
第二十三章印度與世界
後記

後記

印度歷史全景的鳥瞰,說明了什麼呢?那種認為歷史是為民族作辯解的一種體系見解,是不能得到人們支持的。任何國家的歷史,都不能被認為是偉人大檢閱,或是進步的洪流,一代比一代浩大,而且是由事例走向事例地在擴大。一個國家的歷史,除非它所涉及的是一個民族自覺的努力去創造一種文明、來達到更好的標準、爭取更幸福和更高尚的生活,否則它是沒有價值的。印度歷史,從最早時候起,就是這種努力的紀錄。正如每一個民族的歷史一樣,印度歷史是有起伏的。有些時期,信仰的燈燃燒得光亮,由此而來的成功是出色的;也有些時期,人民的意志鬆懈了,信仰暗淡了,他們的成就對自己對世界都沒有什麼價值。儘管有這樣一些起伏,創造歷史的乃是一個民族持續不斷的意志。由於在至少3000年時間內維持著一個連續不斷的文明,這一意志的存在是十分明顯的。因為文明是不能延續下去的,除非相連線著的每一代都有一種自覺的努力,能將它推向前進一步或至少使它維持現狀。印度文明的組織,在家庭和社會結構方面,在將它聯繫在一起的哲學背景方面,是佛教以前時期的工作,因為我們知道在釋迦牟尼佛服務期間這一文明已經相當完整地建立起來了。這一制度基本上被20世紀的印度人繼承之所以有可能,只是由於印度人民在所有這些銜接著的世紀裡所作的自覺的努力,同樣地抵抗著內部分裂和外面壓迫的力量。《法經》是這一文明的鋼鐵結構,在給予《法經》以解釋和適應方面所表現的卓越的持續不斷的努力,是印度歷史中突出的事實。
印度歷史必然主要是屬於印度教徒的歷史,因為雖然其他強有力的成分已經成為印度的永久因素,印度教徒仍然占印度人口80%以上。另外,凡是特殊屬於印度的東西,一直還是屬於印度教徒的。伊斯蘭教的貢獻不是特殊地和印度有聯繫的,而是世界一種文化的一部分,印度的伊斯蘭教徒是屬於這一文化的。這一文化在可能屬於印度的範圍內,例如莫臥兒繪畫或印度.薩拉森建築藝術,它的與眾不同的特點乃是伊斯蘭教文化和印度教文化的相互影響。所以.就本質上說來,印度對於建立和維持一個特殊地屬於印度文明所作的努力的歷史,必須是印度教精神和它的成就的歷史。
任何具有五千年記載的國家的朝代歷史,從來不是令人鼓舞的源泉。並非由於印度缺乏傑出的皇帝或令人鼓舞的領袖。少數人物如阿育王、阿克巴、克利希那迪瓦羅閣、西瓦吉,皆由於品格的高尚或成就的巍峨而成為突出的人物。然而軍事征服者、政治建築者或其他為民族歷史所渲染出來的大人物,是沒有多大意義的,除非鼓勵他們的信仰或推動他們的理想,是能在歷史的進程中將人類推向前進。印度歷史中的偉大人物、政治家和征服者,由閣那迦到納那·法德納維斯,由孑L雀王朝的旃陀羅笈多到奧朗則布,是夠多的。他們的光榮和偉大無疑是重要的;然而在印度歷史,猶如其他民族的歷史,最後有價值的東西還是人民的成就,還是推動他們做出偉大事跡的信心,還是將社會作為一個活的、而適宜於普通人在裡面生活的有機體而保存起來所作的努力。
一個時代和另一個時代的區別,明顯地在於這一重要的事實。所謂黃金時代是不存在的,那只是一個失敗了的民族的幻想。19世紀印度開始恢復已經失去精神的初步努力,在摸索中被組織起來,與這一時期的印度生活相比較,在笈多王朝或阿克巴統治下,或在維查耶納伽爾帝國時代的生活,無疑都是落後的。然而我們為在旃陀羅笈多統治下的笈多帝國、或為阿克巴統治下的莫臥兒帝國、或為克利希那迪瓦羅閣統治下的維查耶納伽爾帝國感到驕傲,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很簡單,絕不是由於在那些時代里,人民所受的壓迫輕些,經濟生活更穩定些,不平等更不顯著些;但那些時代的人民,從事於崇高事業,對自己的前途抱有自覺之感。笈多帝國時代的人民,可能隱約地感覺到一種民族自豪之感、一種向前進的衝動、一種要求達到成功的渴望,這樣的感覺不但拯救了印度免受外國的侵略,而且在文學、美術和建築藝術方面,留給我們不朽的偉大紀念物。阿克巴時代人民無可懷疑的感覺,是他們正生活於一個新的時代中。這不但在當時的政治熱情,而且也在那一時代的美術和建築藝術,在杜爾西達斯的詩和唐珊的音樂等方面反映出來。同樣,維查耶納伽爾時代的人民,在300年內,意識到他們是一種理想的擁護者。只有當民族理想墮落和信仰暗淡無光的時候,衰朽才能開始。印度有過不少這樣的時代,在這樣的時候,到處都是混亂,社會制度臨近崩潰,精神領域中的成就成為微不足道的了。印度的光榮,在於即使在苦難最深的時代,也還餘留著足夠的信仰和遠見,去促使它復甦。
今天印度處於一個新時代的開端,在這個時候,它的精神經過一個世紀的努力所恢復,並由於吸收了新思想和新理想而鞏固,面對著世界。有關前途的大問題是,印度能否用自覺的努力,將它在5000年以來未曾中斷的繼承中所承襲的精神,推向更高成就的境界?

序言

本書是一部簡明印度史,筆者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力求在一個相對連貫的歷史背景下講述印度各族人的生活,對於各個朝代的歷史和王朝的征服,僅做簡要的概述。歷史上任何僅僅以印度河一恆河流域的歷史沿革來詮釋印度國家歷史的做法不免有失偏頗,所以,筆者打算將印度南部發展的明顯特點放進整個歷史架構中。梨俱吠陀晚期,十王之戰時期開始的雅利安一達羅毗荼人的融合,開創了早期印度文明。在哲學思想、宗教制度和印度教社會組織上,這種結合表現雖然完整,但在文底耶山脈以南地區,種族方面的融合卻不盡如人意。直到現在,印度南部種族方面的差異還是相當明顯的。由於德乾高原群山的自然阻隔,將印度次大陸一分為二,這曾經有效地阻礙了各種族的融合。德乾高原今天仍然保有達羅毗荼人的種族特點,然而,印度教的生活方式和梵文的優勢將南方和北方緊緊地聯繫起來,昭示著印度文明的統一性。
文中闡述了印度國家悠久的歷史和發展歷程,筆者以為沒有必要在這裡深究那些仍存爭議的觀點,如達羅毗荼人的起源、雅利安人的征服、印度河流域各族人民的關係以及一些顯然很有討論的必要但不可能有定論的問題,也不必涉及一些可能相對不太重要卻被學人激烈爭論的問題,這些問題筆者都有意地在敘述中略去了。對於一些問題筆者只是談到自己的看法,如迦梨陀娑是生活和寫作於火天友王在位的時代;但許多歷史學者卻固執己見,即認為這位詩人生活在公元4世紀旃陀羅笈多·超日王的宮廷。若是用很長的篇幅談論這個問題,就與筆者寫這本書的初衷相背了。
地理因素對印度歷史的形成起著顯著的作用。因此,讀懂了這些地理因素,對於正確理解印度歷史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書中,筆者僅粗略地提到這些因素,因為筆者打算在另一部通俗作品中單獨討論這個問題。筆者也僅僅粗略地提及海洋對印度次大陸的影響,然而筆者的《印度和印度洋》一書對這一點進行了詳細的敘述,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讀讀那本書。
另外,筆者也不想談及過多印度歷史上沒有解決的問題。本篇序文中筆者打算談及幾個問題:是什麼因素導致9世紀、10世紀和11世紀印度教生活的全面衰退,導致北印度在土耳其人的進攻下土崩瓦解,但在300年前他們曾英勇地抵禦了強大的哈里發帝國的侵略?衰退的事實是不可否認的,這一時期的廟宇雕像、文學作品和瓦瑪之路荒誕表現的種種宗教潮流,都顯示是忽然出現的某種東西毀壞了勃勃的民族生機,而這種興旺的民族生命力曾在一個時期英勇地抵禦了塞迦人、匈奴人和阿拉伯人的人侵。同理,什麼因素導致14和15世紀的復興?這一復興使維查耶納伽爾建立,導致貢帕和他的繼承者統治下的拉其斯坦侵略性的民族主義。同一時期印度教思想偉大復興的原因是什麼?這一復興的典型案例是薩揚那對吠陀經的註解、法經文學的興盛和新宗教運動的成長。還有,科學工作進步停滯,什麼因素導致求知慾突然而神秘地衰退下來?6世紀以後,印度歷史上不再有婆羅哈密赫羅和龍樹,僅僅有帕斯卡爾這個名字照耀著科學的黑暗時代。在一段光輝燦爛的成就豐碩時期以後,停滯不前的現象是需要解釋的。艾勒·貝魯尼說,在他的時代印度人趾高氣揚地驕傲起來,而且堅定相信他們知道了一切需要知道的東西。這種態度正是民族衰退最明顯的證據,它何時開始支配著印度人的心靈?因為當印度人接受羅摩伽·悉檀多並且毫無顧慮地向別人學習的時候,情形並不是這樣。
在開始創作一部試圖解釋印度人生活的詳細印度史之前,全部的問題應該而且必須進行科學探討。筆者於書中試圖按照輕重遠近比例提出已知的事實,使讀者對於印度歷史的發展能有一個簡明的認知輪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