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十大奇觀

印度十大奇觀

印度,是印度共和國 (Republic of India)的簡稱,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發源地。

基本信息

印度,是印度共和國 (Republic of India)的簡稱,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發源地。

印度國旗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橙、白、綠三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白色長方形中心繪有24根軸條的藍色法-輪。橙色象徵勇敢和自我犧牲精神,也是教士法衣的顏色,捨身為國的英雄們的顏色;白色象徵純潔的真理;綠色表示信心,代表人類生命所依存的生產力。法-輪是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佛教聖地石柱柱頭的獅首圖案之一,對於印度人而言,它是神聖之輪、真理之輪、向著進步轉動之輪,永遠輪迴蒼穹之輪。  國徽:圖案來源於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頂端的石刻。

圓形台基上站立著四隻金色的獅子,象徵信心、勇氣和力量。台基四周有四個守衛四方的守獸:東方是象、南方是馬、西方是牛,北方是獅。守獸之間雕有法-輪。圖案下面有句用梵文書寫的、出自古代印度聖書的格言“唯有真理得勝”。  印度國徽  國歌:《人民的意志》  國花:荷花  國鳥:藍孔雀  國樹:菩提樹  國家政要:總統阿卜杜勒·卡拉姆 (Abdul Kalam),2002年7月就任總統;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2004年5月任職;印度副總統兼聯邦院議長拜龍·辛格·謝卡瓦特 (Bhairon Singh Shekhawat),2002年8月當選;印度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  首都:新德里(New Delhi) ,位於德里西南,是德里的新城。人口連同老德里共1280萬(2001年)。

章節

泰姬陵

泰姬陵(Taj mahal) 泰姬陵(Taj mahal)

泰姬陵是全印度乃至世界最有名的陵墓,被世人稱為人間建築的奇蹟。它位於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城近郊亞穆納河南岸,從印度首都新德里乘火車3小時可到達。莫臥兒王朝皇帝沙傑汗的愛妃蒙泰吉·馬哈爾嬌艷美麗,才華過人,在隨同沙傑汗出巡的途中不幸去世,時年39歲。為紀念與之形影不離的愛妃,沙傑汗徵調2萬多名民工建造了這座陵墓。泰姬陵始建於1632年,到1653年才完工,工期長達22年之久。陵區南北長580米,寬305米,中間是一個美麗的正方形花園。

花園中間是一個大理石水池,水池盡頭是陵墓。陵墓全部用潔白的大理石砌成,在清澈的水池中形成無比聖潔的倒影。陵墓的平台是紅砂石,與白色大理石陵墓形成鮮明的色調對比。陵墓中央覆蓋著一個直徑達17米的穹窿,高聳而又飽滿,以天空為背景,構成壯美淨潔的輪廓。陵墓四角各有一座高達41米的尖塔。陵墓兩側的配套建築為清真寺,式樣完全相同。墓雕為地下穹形宮殿,白色大理石牆上鑲嵌著寶石。泰姬陵宏偉瑰麗。凌晨或傍晚是觀賞泰姬陵的最佳時刻,此時的泰姬陵顯現出無與倫比的純潔、靜穆和優美。

馬哈巴利普蘭巨型浮雕

馬哈巴利普蘭城又稱為“七寺城”,是印度東南泰米爾納德邦的旅遊勝地,瀕臨孟加拉灣,早在七世紀就成為印度教的活動中心。這裡有許多5-8世紀的名勝古蹟,最著名的是馬哈巴利普蘭浮雕。馬哈巴利普蘭浮雕鑿刻在海邊兩塊高達60米的巨岩上,講的是與《羅摩衍那》並稱為印度兩大史詩的《摩柯婆羅多》中的英雄阿朱那的故事。有形象生動的神靈、魔鬼和動物的圖像100多幅。此外,與巨型浮雕相距不遠的海岸廟也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地方。

錫克教大金廟

錫克教大金廟 錫克教大金廟

在錫克教的活動中心阿姆利則市,可以看到錫克教的最大寺廟——大金廟(因這座寺廟的頂和門戶鎦金而得此名)。阿姆利則市是印度西北旁遮普邦的邊境城市,同巴基斯坦接壤。大金廟是15世紀由錫克教第五代宗師阿爾瓊創建,後遭洗劫毀廢,幾經重建修復。1830年重修時,用了100公斤黃金。錫克教信奉一神,但不為神畫像,也不為神塑身;錫克教不設專職神職人員,凡成年人,不分男女都可以主持禮拜。錫克教的寺廟一般有四個門,分別朝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意味著錫克教的大門向來自任何方向的兄弟姐妹敞開。無論白天黑夜,任何時間都可以去大金廟參觀,而且從不收費

耆那教巨型石雕像

耆那教巨型石雕像位於印度南方的卡納塔克邦,是一尊高達17米的耆那教創始人筏馱摩那大雄的石雕像。這座巨型石雕像是印度雕刻家、耆那教第22代祖阿利濕塔米內的傑作。雕刻於10世紀統治南印度的恆加王朝時期。從下面到達大雄雕像腳下,需要攀登600餘級石階。耆那教是與印度教、佛教同時興起的古老宗教,教徒雖然不多,影響卻很大。耆那教的經典以和平主義為基礎,反對傷害眾生,主張苦行主義。耆那教徒每12年在大雄雕像前舉行一次大典,下一次大典將在2005年舉行。

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位於印度西南部馬哈拉施特拉邦奧蘭加巴德縣阿旃陀村的瓦古爾納河谷,是在離谷底76米的懸崖峭壁上開鑿成的一處佛教廟宇,四周風景如畫。  阿旃陀石窟自公元前1世紀開始建造,到公元7世紀才完工,工期長達700餘年。30個石窟高低錯落,綿延550米,環抱成新月形,俯瞰清流翠谷。石窟內有石雕佛像和壁畫。大量現存壁畫的主要內容是釋迦牟尼的生平故事,還有一些反映的是笈多王朝的宮廷生活。

哈勒比德-貝魯爾寺廟群

哈勒比德和貝魯爾是位於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的兩個村鎮。12世紀初,哈勒比德還是曷薩拉王朝的都城。哈勒比德-貝魯爾寺廟群是印度文明的瑰寶,寺廟裡的牆上全是壁畫,但是哈勒比德寺廟的壁畫就有1萬多幅,被前來參觀的西方人稱為“印度的巴羅克”。哈勒比德歷史上曾多次遭受洗劫而逐漸衰落,貝魯爾的寺廟保存得較為完好。

顧特卜塔

顧特卜塔高聳在距新德里15公里的梅特烏里村,建於1193年。顧特卜是印度穆斯林領袖穆罕默德的得力將軍,在穆罕默德遇刺身亡後建立了德里蘇丹國。  顧特卜塔有紅色大理石和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73米,底層直徑為15米,到頂部逐漸縮小為2.5米,是世界上最美的石塔之一。在顧特卜塔附近還有一些印度穆斯林的古蹟。

太陽神廟

科納拉克太陽神廟石印度教的寺廟,位於印度東部奧里薩邦的科納拉克村,瀕臨孟加拉灣。神廟建於13世紀,外形是別致的太陽神蘇利耶的戰車,有12對巨大的石雕車輪和7匹拉著戰車的石馬。寺廟內的雕飾精美細膩,造型生動。

耶奧拉石窟

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奧蘭加巴德縣的耶奧拉村距阿旃陀石窟數十公里,建於9世紀至11世紀期間,是一片開鑿於峭壁上的廟宇,主要是耆那教、濕婆教和印度教的廟宇,也有幾尊雕像是佛教。耶奧拉石窟中最寶貴的是凱拉薩寺廟,即第16號石窟,屬濕婆教,石窟高達33米,長50米,開鑿於拉喜特拉庫塔王朝時期

卡傑拉霍寺廟群

卡傑拉霍寺廟群位於印度東北部,占地21平方公里,分東西兩大片,寺廟總數85座,先後建於公元950-1050年。在這個歷史時期,卡傑拉霍一帶是印度佛教中米教一派的活動中心。也許這裡偏遠而免遭征服者的蹂躪,所以寺廟群中有20多座寺廟至今仍保存得相當完好。  卡傑拉霍寺廟群中,絕大多數都是用堅硬的河底砂岩建成,廟內有大量精美的雕刻,是根據8世紀《愛經》的內容雕刻製成的,浮雕涉及的人物有天神、國君、士兵、樂師、舞者及眾多平民,造型栩栩如生,是印度文明的奇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