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林型金礦床

卡林型金礦床又稱細微浸染型金礦(micro-disseminate type gold deposit)。以美國內華達北部卡林金礦為代表的世界超大型金礦床類型。

學科:礦床地質學
詞目:卡林型金礦床
英文:Carlin-typegolddeposit
釋文:又稱細微浸染型金礦(micro-disseminatetypegolddeposit)。以美國內華達北部卡林金礦為代表的世界超大型金礦床類型。金以細微粒浸染狀產於碳酸鹽岩中,含金地層為志留系羅貝特山建造的泥質、矽質白雲岩。其中,方解石含量50%~70%,白雲石8%~17%,石英14%~25%,伊利石5%~11%,並含少量炭質和黃鐵礦。金主要存在於含砷高的黃鐵礦及毒砂中,其賦存方式可能是以固溶體為主,少數為顯微的包裹金。原生礦石一般不能堆浸,只有硫化物晶格破壞後的氧化礦石堆浸才有效。礦區內砷、銻、汞、鉈、鋇的地球化學異常特徵顯著,金屬礦物有鉛、鋅、銅、鐵的硫化物和砷、銻、汞的硫化物、硫鹽。礦區存在區域性逆掩斷層,其北部分布有中生代花崗岩,並有古近紀一新近紀岩漿活動和火山作用。礦床的形成溫度主要為175~200℃,早期高達275~300℃。根據氫、氧同位素的研究,認為是大氣降水一地下水環流熱液成礦,並具有明顯的岩性地層控制的特徵。富礦金品位為4克/噸以上,貧礦為2~3克/噸,平均品位達9.95克/噸,總儲量達2000噸。容礦圍岩白崗岩安山岩流紋岩、有機質灰岩及頁岩等,圍岩蝕變主要為矽化、黃鐵礦化、絹雲母化、高嶺石化及碳酸鹽化。平均年產金5~6噸。已累計產金140噸以上。20世紀70年代後,在中國貴州四川等地發現的許多卡林式或類卡林式金礦也具有此種特徵,圍岩以碳酸鹽岩層和炭質頁岩最為普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