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倫Ⅰ水電站

卡倫Ⅰ水電站(又稱沙希德·阿巴斯普爾水電站Shahid·Abbaspoor Hydropower Station)位於伊朗胡齊斯坦省、卡倫河上,距馬斯吉德蘇萊曼市55km。工程用於灌溉,發電和防洪。混凝土雙曲拱壩,最大壩高200m,水庫總庫容31.4億立方米,卡倫1水電站初期裝機容量100萬kW,計畫最終裝機200萬kW。還可灌溉阿瓦茲平原的13.2萬公頃農田。首期工程於1969年開工,1976年建成,1993年開始擴建工程。

卡倫Ⅰ水電站

Karun Ⅰ Hydropower Station

概述

卡倫Ⅰ水電站(又稱沙希德·阿巴斯普爾ShahidAbbaspoor水電站)位於伊朗胡齊斯坦省、卡倫河上,距馬斯吉德蘇萊曼市55km。工程用於灌溉,發電和防洪。混凝土雙曲拱壩,最大壩高200m,水庫總庫容31.4億m3,水電站初期裝機容量100萬kW,計畫最終裝機200萬kW。還可灌溉阿瓦茲平原的13.2萬hm\+2農田。首期工程於1969年開工,1976年建成,1993年開始擴建工程。
壩址處於厚層灰岩的峽谷里,左岸壩肩處有10~15m高的台階,河床部分岸坡為34°。基岩為石灰岩。右岸壩肩裂隙比較發育,並有一條溝通上下游的斷層帶,沿該斷層有岩溶通道。壩址控制流域面積1.74萬km2,年平均流量為368m3/s,水庫水面面積55km2,有效庫容14.5億m3。

樞紐布置
本工程樞紐主要建築物有:大壩、壩後地麵廠房、滑雪式溢洪道;擴建工程包括地下廠房及其發電輸水建築物。
大壩壩頂高程542m,壩頂長380m,河谷寬高比為1:9,大壩頂厚6.1m,底厚28.3m,厚高比為0.142。大壩混凝土量為119萬m3。
滑雪式溢洪道建於左岸,設計泄量為16200m3/s,最大泄量為22500m3/s。溢洪道設有3扇高20m、寬15.2m的弧形閘門。末端設定有反弧段,使水流遠射挑流入主河道。正常水位比堰頂高20m。溢洪道總開挖量為90萬m3,混凝土量16萬m3。1977~1978年汛期開始泄洪,每孔泄1000m3/s時,發生了嚴重空蝕破壞,溢洪道上出現深1.07m的孔洞。原因是設計未採取減蝕工程措施,經研究補做通氣槽。在溢洪道後面增設一高2.45m,寬1.83m的通氣隧洞,再在溢洪道槽上開鑿一些長1.8m,深0.8m的摻氣槽用管與通氣隧洞相連,並在摻氣槽上方設定一長1.8m,高0.2m的挑坎。
廠房為壩後式,分二期施工,第一期裝機2台單機容量25萬kW,第二期再增加2台,發電引水管採用壩前管布置,靠近上游面的壩內豎直段壓力管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內徑6.5m,靠近基礎的一段和水平段用鋼板襯砌,襯砌後的內徑為5.75m,蝴蝶閥直徑為5.0m。單機引水流量188m3/s,閘門處流速3.5m/s,壓力管道內部流速5.68m/s。閘門位於進口的水平與垂直位置的過渡段處,每個弧門傳到壩體上的推力為31200kN。閘門由油壓機啟閉,開啟時間為20min,關閉時間為2min。管道緊靠在雙曲拱壩上游面,嵌進壩體內最大深度為1.2m,與壩體同時澆築,每個澆築層設雙排不鏽鋼片止水。
擴建工程的地下廠房內設4台25.4萬kW的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洞室寬26m,高52m。水輪機引水流量為185.5m3/s,額定淨水頭148.9m,額定轉速187.5r/min,水輪機軸向推力4800kN。發電機額定功率27.8萬kVA,功率因數0.90,電壓15.75kV。
擴建工程發電輸水建築物包括:雙圓形喇叭形進水口、閘門井、10m直徑的壓力輸水隧洞、深54m直徑10m的壓力豎井和直徑7.8m的壓力鋼管等。壓力鋼管末端分成2條直徑4.8m的岔管。進水口結構與水平呈70°角,進口底檻高程482m。閘門井內裝有7m×10m的垂直提升定輪閘門。4條直徑7.8m的尾水管,每2條尾水管並成一條直徑11m的尾水隧洞,然後尾水隧洞接入直徑13m的施工隧洞。壓力輸水系統的特點是,向水輪機供水的壓力鋼管和尾水管同布置在廠房的一側。
工程施工
採用隧洞導流。原設計用2條直徑16m、長600m的隧洞,施工中又增加第3條導流隧洞,長500m,直徑8m。上游圍堰高36m;堰體堆石16萬m3,下游圍堰高20m,堰體堆石7.5萬m3。河床截流採用定向爆破,堆石3萬m3,將河道封堵。藥室布置在左岸高程486m處,炸藥量為8.2t。還用溢洪道的開挖石方堆築上游圍堰,並設瀝青鋪蓋防滲和一排防滲帷幕灌漿。
由於右岸岩石較差,採取了專門的處理措施。岸坡上部用預應力錨索進行加固,錨索總長6120m。在高程537~447m之間,修建了7個八角形、直徑2m、長9.5~25.98m的鋼筋混凝土預應力錨墩,各傳遞15000kN的軸向力,並由兩個直徑為870mm的扁平千斤頂控制,其最大工作壓力為15MPa,以控制拱肩處岩石的變形。每個錨墩內設2條長30m的預應力錨索,各加預應力1300kN。將錨墩與其下面的岩石連成整體。還在右壩肩的下游面,高程448~552m之間布設一根鋼筋混凝土連續梁以增加岩層的穩定性。溢洪道泄槽右邊牆與錨墩連線。
壩基處理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在補充地質勘探後,加深加密防滲帷幕孔並延伸右岸帷幕段,帷幕深度達122m;②對右岸寬75m和左岸寬50m的兩個裂隙帶,用兩道三排帷幕進行局部處理;③在右岸壩肩布設一道深121m,長30m,寬2m的混凝土截水牆,截斷岩石內滲水通道;④增加岩石的固結灌漿量;⑤增加壩基排水鑽孔,由原來的2.5萬m增加到11萬m。此外,考慮到兩岸壩肩岩石較差,放慢水庫蓄水上升速度,為此在壩體內設一放水底孔,泄量為650m3/s。該底孔還可作放空水庫之用,需要時可降低庫水進行補充灌漿。工程總混凝土量157萬m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