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建英

卜建英,1963年生於遼寧省本溪市,漢族,中國書畫家協會,遼寧分會會員,本溪市十大工藝美術家。

個人履歷

自幼喜愛書畫藝術。一九八零年從師於中國著名國畫大師王中年先生研習國畫,曾向中國著名國畫家陳靜老師及其他著名畫家學畫。在幾十年的藝術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此基礎上,又研究創新了一種獨特的畫種:相紙版畫。被新聞媒體稱為“中國相紙版畫第一人”

人物生平

這天,一個身材瘦削的人走進本溪市專利事務所,為自己的相紙版畫申請專利,有關同志上網一查,在所有的繪畫門類中,沒有相紙版畫一類。成為中國相紙版畫第一人的人叫卜建英。
1980年種下的因,1993年才開始結果
相紙版畫,就是利用廢棄的相紙,採用陰刻的刀法刻出的畫,在手法上類似木刻,但其藝術效果別具一格。相紙本身是黑的,雕刻處則呈白色,因而出現了黑白、明暗、虛實對比強烈的藝術效果。
卜建英是本溪橋頭人,他走上相紙版畫的道路是1993年。那一年,他從市第13中學校辦工廠下崗後到一家相館打工。工作期間,看到不少相紙曝光後被仍掉,覺得很可惜。能否利用相紙作畫,他想到了1980年自己曾在大絨紙上作畫的經歷。
1980年畢業於第7中學的卜建英,在沒有工作的那段時間,來到了少年宮學畫,他先跟王中年學素描和國畫,跟陳靜學石膏素描和工筆人物,後又跟張繼學山水和花鳥。也就是在這段時間內,他開始了在大絨紙上作畫,毛毛絨絨的紙上畫一幅畫,其藝術效果是別種紙很難表達的。效果很好,美中不足的是不愛上色,經一番琢磨後,又改用黑色的大絨紙來作畫,這一改還真見效,原來的效果保持了,還增加了強烈的黑白對比、明暗對比、虛實對比的表達效果。這些畫拿到各大商場去賣,廣受歡迎,一張能賣到幾十元。
1981年卜建英到13中校辦工廠上班,乾的是採樣設計的活,之後當過保管員和採購員,依然天天寫字、畫畫並學木刻,為他今後的相紙版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80年用絨紙作畫的這段經歷,為他1993年下崗後走上相紙版畫的道路埋下了伏筆,10年前種下的因,10年後結了果。
第一次刻的是什麼,他記不住了,只記得第一刀沒有刻透,要不,今天的相紙版畫就變成剪紙了
第一次用刻刀在相紙上作畫時,卜建英的想法是,如果是刻透了,那就當剪紙。第一刀下去,沒刻透,而且白底透出來後就有一種強烈的黑白對比色彩。卜建英覺得材料本身就有一種藝術感。但要用刀來代替畫筆,要用千點萬線來表現帶有意境的畫面,那又談何容易,常常是一刀不慎,過去所刻的千刀萬刀,所花費的日日夜夜的功夫都白費了。記得有一次刻人物肖像,花了一個星期的功夫,所有的體段都刻完了,只剩眼睛,卜建英心裡對自己說,最後一刀刻好了就大功告成,老天保佑,可一刀下去,線條直了,人物的眼神一下沒了。他嘆了一口氣,只好把一個星期的功夫扔進垃圾。
剛開始刻時,10張難有一張兩張成功的。好在卜建英有一股不成功不罷休的鑽勁,一張不行再來一張。堅持一年左右,他覺得手中的刀慢慢地聽話了,刀隨手行,手隨心意,表現的題材也多了,山水、人物、花鳥等等豐富的內容都匯集到他的刀下,成功的越來越多,手法越來越純熟,大有刀隨意走的感覺了。這時,已是他開創相紙版畫的7個年頭了,水磨石穿的功夫,將把他帶到一個新的藝術境界。
半年功夫,卜建英為自己的相紙版畫藝術完成了一件抗鼎之作——刻下巨幅?清明上河圖?
2000年,經過7年的打磨,卜建英的相紙版畫漸入佳境,他想用一件作品來總結自己7年的探索。
他選擇了北宋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名畫,不僅因自身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受到歷朝歷代的追捧,還有其複雜的構圖和表現形式也是讓後人稱羨不已的地方。卜建英粗略數了數畫中的物事,僅人物就有500多人,車馬幾十輛,還有大量的樹木、房屋、街道、橋樑等等。要刻這樣的一幅畫,面臨兩個問題:一是能否準確表達出原作的藝術效果;二是是否有足夠的信心和精神堅持下去。對於第一個問題,卜建英認為自己從1980年就開始的藝術道路,特別是近7年的相紙版畫藝術的探索實踐,已具備了這樣的實力。對於第二個問題,卜建英想,在多年的藝術道路上,自己已形成了甘於寂寞和堅韌的性格,這也就是信心和精神,如今,自己信心猶在,精神不失,又有什麼好擔憂的。
先在相紙上畫上原作。用中性筆在相紙上描畫,枯燥而又必須專心致志。為了保持一種好的情緒,卜建英一感到心情煩悶時,就丟下筆,出去走一圈,散散心,然後帶著飽滿的情緒又回到畫桌前。情緒好時,常常畫到深夜,有時到第二天黎明。畫了整整的一個月才畫完。之後是雕刻。雕刻比描畫更費功夫,一筆的描畫,常常要幾十刀甚至是上百刀才能完成,需要的是更細緻更細膩的功夫。有時,還要在描畫的基礎上再加以挖掘,才能使畫面表現得更為圓滿。每到這時,卜建英刻了上一刀,為怎樣刻好下一刀,就得放下雕刀,到院裡去構思,去冥想。
人們常說,藝術的道路,充滿了渴望,也充滿了焦慮。卜建英在渴望和焦慮中煎熬了6個月,當他終於在數米長的相紙上刻完最後一刀時,本來就瘦小的人更加瘦小了。
在數米長的相紙上刻下中國名畫?清明上河圖?,卜建英是第一人。刻完的當天,不喜喝酒的他和愛人一起喝了一瓶啤酒,祝賀他的相紙版畫藝術的抗鼎之作的問世,同時也為他的喜悅和高興。
大型相紙版畫?清明上河圖?的問世,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有人前來,以20000元的高價求買這幅作品,被卜建英謝絕了,不是他不缺錢,而是捨不得,這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樣,任什麼價錢都難以出讓的。
系列相紙版畫相繼問世,創作才情如火噴涌
?清明上河圖?的成功,更加激發了卜建英的創作才情,從2001年到現在,他先是花了3年功夫,創作了百幅中國仕女圖。後來是30多幅的外國名畫,接著是中國傳說或者神話人物系列,作品量多達400餘幅。之後的路怎樣走,卜建英說,過去的作品都是對其他現有作品的翻新創造,今後想做的是離開別人作品的創作,從主題的選擇到藝術手法都屬純個性化的東西。這將是卜建英新的藝術追求。
擁有如此才情的卜建英,卻只擁有一套見客的衣服
6月3日,記者一行3人來到石橋子,看一看擁有如此藝術才情的卜建英的家境。他家坐落在第7中學附近,一條不太深的小巷,一段坎坷不平的土路,一方乾淨整潔的小院,院中一畦菜地也收拾的乾乾淨淨。一間帶廚房的正屋,一間帶炕的老式平房,正屋是起居所用,老式平房是他創作的地方。
屋裡屋外收式得利利整整,兩口子也穿戴得利利整整。夫妻倆不是農村戶,沒有可以耕種的土地。但都有居民戶口的兩口子都沒工作,從1993年起,卜建英開始給別人打工,他在市場賣過菜,在學校門口賣過小孩寫字板,在建房工地攉過水泥灰漿。個子瘦小的卜建英可選擇的打工範圍也就相對狹小,現在已經好幾個月沒有找到工作了。前幾天有人幫他找了個事,在靠近遼陽交界處的地方打工,騎腳踏車需要一個多小時,心裡雖然覺得地方遙遠,但在沒其他工作可做的情況下,他仍在考慮是否接受這份工作。
沒固定的工作,也就沒了固定的收入,還有一個正上大學的孩子要負擔,兩口子省吃省用。吃一頓豬肉都是奢侈,迎接我們穿的那一套深色西裝,都是親戚送的。而這是卜建英迎親訪友的唯一一套好衣服,其餘的衣服都是工作服。
卜建英的生存境況令我們想到了孔子的弟子顏回,生存在陋巷的顏回一簞食一壺漿不改其樂,卜建英是一套衣一素食仍不放棄對藝術的追求。但這執著的追求中埋藏著一份不為外人知道的悽苦和一份對明天的渴望,他沒有向記者表達這份感情,是他的一首小詩泄露了箇中的秘密:“當你馥郁的馨香在山野瀰漫,我惘然地蜷縮在冰冷的林間。心,隨著思緒悄然走向春天,與你相見的瞬間,消融的雪地已將殘骸裝殮。”馨香的山野和冰冷的林間,現實的雪地殘骸和渴盼的春天,兩兩不同的物事在詩中尖銳地對立,藝術的世界帶給他的是對明天美好的希望,貧困的生活則是悽苦的現實,他掙扎在其間,沒有眼淚滴落衣襟,只有淚花在眼眶裡打轉。他希望,他的藝術追求會給他帶來一片艷陽三月天,我們也希望,我們希望他有一個好的生存環境,成為他在藝術道路上的最好助力。

成就及榮譽

作品多次參加展覽比賽,多次獲一等獎 ,並被市政府表彰,作品及藝術經歷,曾被本溪電視台.遼寧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到家裡做藝術專訪,並錄製專題節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