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博物館教育新視閾》主要講述了:我國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相當緊密。1905年我國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就創造了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的典範。隨後建立的我國第一批博物館都是由教育部門創辦,有的直接以教育博物館命名。改革開放後,博物館教育配合學校的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有不少值得研究的經驗。我國博物館教育一直服務於社會的變革與發展。我國開始建立自己的博物館就是為了參與社會的變革與發展,南通博物苑的創建就是為了“開發民智、救亡圖存”、改造社會的歷史使命而誕生的,我國博物館一直是使命型的博物館。至今我國博物館教育都是緊密結合社會的發展,緊密地服務於我國社會改革與發展。國際博協1974年經典定義才提出“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國際博協新世紀的戰略規劃重提博物館的核心價值與歷史使命,我國博物館教育與社會變革緊密關係的經驗,是應該重視和研究的。
我國博物館教育伸延到基層,實行開放式教育,有豐富的經驗。教育工作者走出博物館院牆,深入工廠、礦山、農村、部隊,從實際出發組織各種形式的小分隊,把博物館教育伸延到基層。這需要特別能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才能堅持做到,也是今天要繼承與發揚的。
我國博物館教育納入社會精神文明教育基地的體制,是我國的獨創。我國政府建立精神文明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等教育基地體制,有力地推動了基地教育的集體力量。博物館教育是其中的中堅力量,這方面的經驗是我國獨有的。
我國博物館教育的培訓經驗極為豐富,具有中國特色。國家文物局1987年10月在湖南板倉舉辦的社教部主任培訓班被稱為“黃埔一期”。講解員全國講解比賽活動,對交流經驗,提高專業水平,成效非常顯著。我國博物館教育的專業培訓經驗豐富多彩,是在我國本土生長起來的經驗。
第六,口頭講解的傳統經驗是工具講解不能取代的。面對面的口頭講解是最具親和力的交流,是博物館向觀眾最直接的知識交流和情感交流。雖然利用多種工具進行講解的方法已經興起,但151頭講解與觀眾建立的情感交流是任何講解工具所代替不了的。口頭講解是博物館教育中最具有人性化、情感化的環節。口頭講解的寶貴經驗應該作為優良傳統予以傳承與發揚。
我國博物館教育的歷史已有一百多年了。改革開放後,我國博物館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博物館教育也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博物館教育工作者創造了新的業績。有一批資深的博物館教育專家,至今仍活躍在我國博物館教育的第一線,一批年輕的博物館教育工作者,勇於探索,勇於創新,我國博物館教育的前程是令人鼓舞又令人充滿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