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導師叢書刑法的人性基礎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方正出版社; 第2版 (1999年8月2日)
精裝: 57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32開
ISBN: 7801070615
條形碼: 9787801070616
尺寸: 20 x 13.6 x 2 cm
重量: 540 g

作者簡介

陳興良,男,1957年3月21日生,浙江義烏人。1977年12月考上北京大學法律系,1981年12月本科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考上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刑法專業博士研究生,1987年12月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幹事、中國比較法研究會幹事、北京市刑法學研究會常委理事兼副秘書長。主要研究成果:個人專著《正當防衛論》、《共同犯罪論》、《遺傳與犯罪》等;主編《刑法全書》等20多部;合著《刑法學原理》等30多部;合譯《立法理論--刑法典原理》等4部。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從《刑法哲學》一書所開始的刑法理論探索的繼續,本書以人性——理性與經驗以腑的意志自由問題,作為一個理論視角,審視刑事古典學派和刑事實證學派建構起來的刑法理論的基本框架,作者提出 人性的理性與經驗二重性的原理,肯定人在存在論意義上的行為決定論和在價值法和司法的人性基礎。在犯罪的人性基礎中,作者論述了犯罪存在論與犯罪論;在刑罰的人性基礎中,作者論述了刑罰存在論與判例論;在立法的人性基礎中,作者論述了刑罰存在論與刑罰價值論;本書以人性為切入點,對刑法進行了哲學的綜合分析,其中包含大量哲學、法理學、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生物學業等內容,使本書具有相當的理論包容量和邏輯穿透力。本書結構對稱、體系嚴謹,反映了作者孜孜追求的形式美,給人以別開生面的感覺。 本書是作者繼《刑法哲學》之後,又一部在內容與體系上均有所創新、在廣度與深度上均有突破的刑法學力作。

媒體評論

前言
前言
刑法的人性基礎這個課題,對於畏懼者來說,是一堵令人望而卻步的牆,而對於勇敢者來說,卻是一扇充滿誘惑力的門。它對於我來說,既是一堵牆;又是一扇門。當我怯弱的時候,它是一堵牆;當我的自信戰勝了怯弱的時候,它又成了一扇門。我輕輕打開這扇門,仍在門裡徘徊,只不過是僅僅邁進門坎而已。既然入門,總不能空手而歸,本書可以說是我在門裡採擷的一枝一葉,作為這次精神探險的收穫,即或是一種留念。
本書是《刑法哲學》一書所開始的刑法理論探索的繼續,那本書的終點正好可以作為本書的起點。因此,本書是刑法哲學第二部。率書以《刑法的人性基礎》作為書名,這是一個容易引起誤解的書名。因為人性這個概念曾經蒙上過一層歷史的灰垢,以至於現在也還沒有完全擦拭乾淨。而且。由於東西方之間文化上的差異,對於一個中國人來說,人性汀先令人想起的是性善與性惡這樣一種倫理上的評價。應當指出,我在本書中所說的人性豐要不是指倫理學意義上的人性,而是指哲學意義上的人性,即以意志自由為中心的理性與經驗的問題。人性是哲學的基礎,也是一切人文科學,包括法學的理論根基。令人欣慰的是,人性問題不再沉寂,我國法學界小少有識之士巳經開始關注人性問題,並將其作為理論探討的出發點。可以預想,隨著法學理論的進一步深入發展,思維的觸鬚必然伸向具有終極意義的人性問題。在本書巾,我把人性——理性與經驗以及人的意志自由問題,作為一個理論的視角,審視刑事古典學派和刑事實證學派建構起來的刑法理論的基本框架。因為是從人性這樣一個終極性的問題出發,因而這種審視是究根刨底式的,觸及到了,刑法的本原性問題。作者的意圖是在正確界定人性的基礎上,為作者在《刑法哲學》一書中重新構築的刑法理論的基本框架提供堅實的學術根底,至少為這種理論的重構廓清地基。
本書貫穿了理性與經驗、意志自由、整體主義與個體主義、事實與價值這樣一些從人性中引申出來的基本理論線索,並以此展開本書的邏輯體系。在《刑法哲學》一書中,我曾經指出:構造刑法哲學這樣的體系是一個研究範疇和揭示它們的相互聯繫的引人入勝並且卓有成效的方法,但要防止滿足於體系的形式上的對稱性與完美性,因而忽略了內容上的客觀性與科學性(第15頁)。也許,形式上的對稱性與完美性和內容上的客觀性與科學性之間存在著某種天然的對立,正如同李貴方博士在《走向哲學的刑法學》(載《中國法學》1993年第4期)的書評中,對《刑法哲學》一書評價時所尖銳地指出的那樣,《刑法哲學》一書龐大的體系化結構使某些內容顯得繁瑣,間或有為追求體系完整而犧牲內容科學性的傾向(第118頁)。我不得不承認,本書也許重犯了這一毛病。對體系的形式美的孜孜追求與津津講究,是我遏制不住地發自內心的一種精神衝動,以至於冥頑到寧可犧牲內容也要保全體系的地步。對於我來說,一本書,當然是我所全身心投入、灌注了心血的書,往往是先有形式——一個對稱而和諧的完美體系,後有內容——一些未經推敲而自然湧現的思想。在我看來,思想觀點遲早都是會被超越而過時的,但一本書的體系的形式美卻是永恆的!
……

目錄

再版前言
前 言
第一章 導 論
第一節 人性的分析框架
一、理性人
二、經驗人
三、理性人與經驗人的統一
第二節 人性的分析方法
一、個體主義
二、整體主義
三、個體主義與整體主義的統一
第二章 刑事古典學派的人性基礎
第一節 人性假設
一、犯罪的人性分析
二、刑罰的人性分析
三、立法的人性分析
四、司法的人性分析
第二節 人文背景
一、形上學的方法論
二、機械論的自然觀
三、個人本位的價值觀
第三章 刑事實證學派的人性基礎
第一節 人性假設
一、犯罪的人性分析
二、刑罰的人性分析
三、立法的人性分析
四、司法的人性分析
第二節 人文背景
一、實證主義的方法論
二、進化論的自然觀
三、社會本位的價值觀
第四章 意志自由:學說史
第一節 古代哲學中的意志自由論
一、德謨克利特
二、柏拉圖
三、亞里士多德
四、斯多葛學派
第二節 中世紀哲學中的意志自由論
一、奧古斯丁
二、阿奎那
第三節 近代哲學中的意志自由論
一、笛卡爾
二、霍布斯
三 洛 克
四、斯賓諾莎
五、萊布尼茨
六、休 謨
七、霍爾巴赫
八、狄德羅
九、康 德
十、黑格爾
第四節 現代哲學中的意志自由論
一、格 林
二、布拉德雷
三、薩 特
四、詹姆士
五、布萊特曼
六 斯金納
第五章 意志自由:存在論
第一節 意志與存在
一、本體論考察
二、唯物決定論
第二節 自由與必然
一、方法論考察
二 辯證決定論
第六章 意志自由:價值論
第一節 意志與價值
一、意志的心理分析
二、意志的價值評價
第二節 自由與責任
一、自由的選擇機制
二、自由的責任界定
第七章 犯罪的人性基礎
第一節 犯罪存在論
一、犯罪存在論的理論根基
二、犯罪存在的社會解釋
三、犯罪存在的個體解釋
第二節 犯罪價值論
一、犯罪價值論的理論根基
二、犯罪存在的社會評價
三、犯罪存在的個體評價
第八章 刑罰的人性基礎
第一節 刑罰存在論
一、刑罰存在論的理論根基
二、刑事控制論
三、刑事矯正論
第二節 刑罰價值論
一、刑罰價值論的理論根基
二、刑罰一般化
三、刑罰個別化
第九章 立法的人性基礎
第一節 立法理念
一、法本源論
二、法本體論
三、法認識論
第二節 立法模式(上)
——成文法
一、成文法的歷史考察
二、成文法的價值分析
三、成文法的理性基礎
第三節 立法模式(下)
——判例法
一、判例法的歷史考察
二、判例法的價值分析
三、判例法的經驗基礎
第十章 司法的人性基礎
第一節 司法主體
一、司法主體的人格
二、司法主體的規制
第二節 司法活動(上)
——法律解釋
一、司法解釋的沿革
二、司法解釋的理念
三、司法解釋的規則
第三節 司法活動(下)
——自由裁量
一、自由裁量的沿革
二、自由裁量的根據
三、自由裁量的操作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