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方大同演唱歌曲]

南音[方大同演唱歌曲]

《南音》是歌手方大同的專輯《soul boy》中的一首歌曲。林夕作詞,方大同作曲。

歌曲歷史背景

南音本說“河南話” 千年流傳有遺韻

歌曲MV截圖 歌曲MV截圖

宋室南遷,趙匡胤嫡系皇族在泉州一住就是147年,人口發展至3000多。中原移民不僅帶來了中原音樂,還把其家鄉話“河洛語”也帶至泉州,而且反客為主成為泉州的主流語言與音樂,一直保存至今。

“南音”原稱“泉州南音”“泉州弦管”,是保存在福建東南沿海的一種古老音樂,所以有時也以“福建南音”稱之。但南音發祥於歷史文化名城泉州,以泉州地道方言演唱,所以海內外弦友習慣通稱為“泉州南音”。這種古樂使用的“上、下四管”傳統樂器,簡陋古樸,看起來不起眼,但演奏起來,旋律古遠典雅,歌唱者以泉腔“照古音”咬字吐音作韻,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無不扣人心弦。

南音原不姓“南”

其實,南音並不“生於南國”,最早可追溯至中原早已消失了的古樂與“河洛語”。

1983年,時任中央音樂學院名譽院長的趙渢在泉州調研之後認定:泉州南音“是中國音樂歷史的活化石”,並倡議在泉州成立中國南音學會,發動國內外音樂史家開展南音學研究。時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的黃翔鵬也贊同趙渢的觀點,認為泉州南音“既與歷史樂種有著諸種聯繫,本身又是當代猶存的樂種。”

據音樂史記載:中國音樂發展至盛唐達到頂峰之後,幾經戰亂便灰飛煙滅,到了宋代就已經找不到唐代的音樂了。後來人們只能從古墓、敦煌莫高窟、佛教寺廟以及民間的收藏中,找到一些寶貴的音樂史跡。秦漢時期的橫抱琵琶、豎吹尺八,晉唐的篳篥、拍板,敦煌壁畫上來自天竺的“迦陵頻伽樂舞”和西域各式各樣的絲竹樂器及演出場面。但這一切都僅僅是歷史遺蹟,只見其形不聞其聲。所以,一些音樂史學家們感嘆中國音樂史是一部“啞巴音樂史”。

所幸的是,“禮失求之野”,樂失也存於野。音樂史學家們發現了既古老又鮮活的泉州南音。它傳承了晉唐音樂的歷史信息,又積澱了歷代的音樂文化特徵,並存活于海內外講閩南語的地區,成為一部活的中國音樂史。

南音在新中國成立前,一向被稱作弦管。史料證明,弦管之稱,始於漢初,風行於魏晉,《晉書·樂志》有“凡此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弦管”的記載。唐·杜牧詩句“弦管開雙調”中兩個古樂名詞“弦管”與“雙調”,都保存在泉州編訂出版的《明刊戲曲弦管選集》中。在晚唐也有“弦管鐃拍、出沒花柳”的記述。在五代後蜀《花間集》中,更有多處以“弦管”描寫絲竹之聲的。但“往事越千年”,“弦管”之名早已消失,只有“泉州南音”繼承和保存下來。

南音主要的演唱形式是,右邊分別為橫抱曲項琵琶和三弦者;左邊分別為豎吹洞簫(古稱尺八)和拉二弦者(宋以前稱奚琴),唱者居中執拍板而歌。這種演唱形式,是漢“相和歌--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的遺制。而其主要樂器,無不是漢唐的傳承,可以與《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刊載的古樂器互為印證。

南音以“乂、工、六、思、一”五個漢字記譜。這五個譜字與唐高宗(650-683)時的“樂調”六個譜字“思、一、六、犯、工、六”十分相近。南音五個譜字右旁加上琵琶指法和撩拍號,稱為“工乂譜”或琵琶指骨譜。“敦煌古譜”的撩拍符號與其近似。“敦煌古譜”僅有25首,可惜被劫至法國,難得一見。而南音“虛譜無詞”的器樂曲譜就有15大套,有譜有詞的“指套”有50套,散曲多達2000多首。音調分4個“管門”、7個“支頭”、108個“滾門”,節律有序,自成體系,又保存了唐燕樂“雙調”“越調”“背雙”的調名和唐教坊的“拂(諧音作舞)霓裳”“杜韋娘”“玉樹後庭花”等曲名,是一個積澱大量古代音樂信息的寶庫。

人口遷移形成“南音”

歷史上作為政治文化中心地帶的中原曾多次發生戰亂,戰亂迫使那裡的皇族、士族以至黎民百姓紛紛南逃。泉州美稱“溫陵”,有較好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通過晉代“衣冠南渡”和唐宋的多次遷徙,以及大量官兵先後入閩形成的移民大部分就居留在泉州。而宋室南遷,由“南外宗正司”管理的趙匡胤嫡系皇族在泉州一住就是147年,人口發展至3000多。中原移民不僅帶來了中原音樂,還把其家鄉話“河洛語”也帶至泉州,而且反客為主成為泉州的主流語言與音樂,一直保存至今。南音還哺育了泉州南戲,先後孕育誕生了梨園戲、傀儡戲以及高甲戲、打城戲、布袋戲。這些戲種都以南音作為基本聲腔,而南音又從戲曲中吸取優美的唱段作為它的散曲與套曲。曲與戲的互相依存、互為滋養,便形成了一個興旺發達的戲曲家族,成為閩南人在漫長農耕時代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生活內容。之後,南音逐漸傳向周邊地區,帶到海外東南亞各地,形成一個約5000萬人講閩南語的南音文化圈。在這個南音文化圈中,30年來共舉辦了15屆南音大會唱。

泉州南音1000多年的發展歷程,沒有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卻能夠幸運地存活下來。原因之一在於它的深入人心。人們自覺地愛護它,口傳心授,世代相承。文革時期,有的人牆上掛著“樣板戲”曲譜,口中唱的卻是南音;有的弦友,把曲簿包上層層油紙,挖地三尺,埋在床前;有的則藏之古墓。原因之二,海內外有不少熱心人士,傾心搶救保護。400年前刊刻出版的《滿天春》《鈺妍麗錦》《百花賽錦》三本雕版書,刊載272首弦管曲詞和18出與弦管相關的戲文,國內已蕩然無存,無人所知。後來英國牛津大學教授龍彼得在英國和德國圖書館發現了它們,並經過二三十年的調查研究,寫出長篇論文。另一部刊刻於100多年前的《文煥堂指譜》,閩南一帶尋覓多年,不見蹤影,卻出現在台南玉市上,幸為台灣成功大學教授胡紅波重金買下。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分別與兩位教授合作,經過認真校訂、翻譯,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了《明刊戲曲弦管選集》和《清刻本文煥堂指譜》兩書,為南音溯本探源提供了可靠的史料,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而大量的民間手抄本,也先後整理、校訂,大部分已彙編出版。2009年,南音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將進一步促進這份珍貴文化遺產的保護。

歌詞

在他的墨鏡里

看不到二泉的月映有多么朦朧

只記得少年時

練習著二胡時琴弦勒出了血紅

三十四歲後失明了

怎么用他雙眼尋找自己的光榮

小時候拉奏著浪淘沙

他們說他是個天才兒童

可是下一個畫面里

他就走在街頭販賣著他的童夢

喧譁酒家中擁擠的小巷中

他拉著等待著誰為他而動容

音樂沒人懂

打賞要人懂因為他真的很窮

漆黑北風中飄渺的燭光中

他想他總能為人們奏出彩虹

音樂自己懂

一樣有聽眾沿途點亮

他命運的燈籠

二泉映月 他才不管紅與不紅

圓圓的墨鏡里

自圓其樂昭君出塞自有人歌頌

他人窮名不窮

他人窮志不窮音樂證明他有用

回家路上由他老婆

摻扶著拉奏著那一曲才最感動

不知道路過的聽到的

免費的有沒有因此心痛

可是下一個畫面里

他就走在街頭販賣著他的童夢

喧譁酒家中擁擠的小巷中

他拉著等待著誰為他而動容

音樂沒人懂

打賞要人懂因為他真的很窮

漆黑北風中飄渺的燭光中

他想他總能為人們奏出彩虹

音樂自己懂

一樣有聽眾沿途點亮

他命運的燈籠

二泉映月 他才不管紅與不紅

最親愛的聽眾

想像他們的臉孔流淚或滿臉春風

老爸是他英雄 他慈祥的臉孔

也漸漸地消逝在南音的琴聲中

喧譁酒家中擁擠的小巷中

他拉著等待著誰為他而動容

音樂沒人懂

打賞要人懂因為他真的很窮

漆黑北風中飄渺的燭光中

他想他總能為人們奏出彩虹

音樂自己懂

一樣有聽眾沿途點亮

他命運的燈籠

二泉映月 他才不管紅與不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